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上戰略投送艦吹來「混搭風」,海上投送路在何方

海上戰略投送艦吹來「混搭風」,海上投送路在何方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在很多人眼中,航母、核潛艇、兩棲攻擊艦等艦艇是海上作戰制勝的「明星」。至於那些隱身幕後、輸送物資的輔助艦艇,卻經常被忽視。事實上,如果沒有輔助艦艇輸送給養、彈藥,再好的「明星」艦艇在遠海作戰時底氣都不會太足。倘若碰上一場高消耗戰,「明星」艦艇的結局可想而知。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海上戰略投送艦吹來「混搭風」

劉征魯

在很多人眼中,航母、核潛艇、兩棲攻擊艦等艦艇是海上作戰制勝的「明星」。至於那些隱身幕後、輸送物資的輔助艦艇,卻經常被忽視。

事實上,如果沒有輔助艦艇輸送給養、彈藥,再好的「明星」艦艇在遠海作戰時底氣都不會太足。倘若碰上一場高消耗戰,「明星」艦艇的結局可想而知。

近年來,一些國家的海軍把目光投向艦艇的綜合投送能力建設,在一定範圍內吹起了大型艦船在功能、作用上的「混搭風」。

「混搭風」起,事出有因

在艦艇的綜合投送能力建設方面,澳大利亞海軍的「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可以作為對象加以「解剖」。

那麼,這次為什麼是澳大利亞海軍艦艇,而不是軍事強國的海軍艦艇作為「解剖」對象?簡而言之,時勢使然。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擁有一定的海洋權益。所以,建立並保有一支「藍水海軍」一直是這個國家對其海上力量建設的定位。

近年來,澳大利亞更是圖謀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發揮作用。無論是在大洋洲還是在東南亞,印度洋還是太平洋,澳大利亞海軍都挖空心思,試圖凸顯自身在地緣政治中的地位。

澳海軍最多的時候曾擁有3艘航母。但是時過境遷,自從1982年屢屢「惹是生非」的「墨爾本」號航母退役後,澳海軍便再也沒有新的航母入役。

2000年,東帝汶政局動蕩。澳大利亞派部隊參加維和行動時發現,可供使用的遠程投送力量竟然「捉襟見肘」。最後,他們只好緊急租借了「傑維斯灣」號穿浪雙體船,才勉強過關。這件事讓澳海軍開始重視並解決遠程投送能力不足的問題。

澳大利亞周圍島嶼密布,鄰國軍力大多比較有限。大中型航母和專業的兩棲攻擊艦計劃投入巨大,也有些超出作戰需求。出於諸多方面的考慮,澳大利亞海軍「繞開」了航母和專業兩棲攻擊艦計劃,最終選擇了裝備可遂行多種任務、較為經濟的大型兩棲戰艦。

此後,澳大利亞向法國和西班牙各一家造船廠發出邀請。西班牙造船廠給出的方案是以「胡安·卡洛斯」級戰略投送艦為基礎進行改裝,突出多功能性。經過權衡,澳大利亞採納了西班牙造船廠的方案。

與法國造船廠的方案相比,西班牙造船廠提供的方案有一定優勢。以艦載機為例,後者提供的方案中,兩棲攻擊艦裝備有滑躍飛行甲板,未來可以起降固定翼戰機,而依前者方案兩棲攻擊艦僅能起降直升機。

目前,「堪培拉」級的2艘兩棲攻擊艦均已建成。與先前的其他兩棲攻擊艦有所不同,這型艦吹起「混搭風」。

當然,當時試水「混搭」的不僅僅是澳海軍的這型艦。從設計與發展趨勢上看,拓展艦艇功能作用其時正在成為不少國家海軍的共識。畢竟,對很多國家來說,多功能艦艇可以較好地實現完成作戰任務和控制投入成本的平衡。

有其長處,更有短板

這種「混搭」有其功能與作用上的優勢。不妨仍然以「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為例。

該型兩棲攻擊艦的滿載排水量約2.6萬餘噸,超過了一些國家輕型航母的體量。它是澳大利亞海軍中噸位最大的戰艦。

乍看上去,很多人會認為它是一艘輕型航母,因為它配備了大面積直通滑躍式飛行甲板、大型升降機、偏置一側的島式上層建築,這些配置在一般人眼裡都是航母所獨有的。它的甲板可以起降大型艦載直升機和特定型號的固定翼戰鬥機,作戰能力基本相當於部分國家小型航母的水平。

它和一般的兩棲攻擊艦相比也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扮演的角色更多、功用更多。具體地說,它不僅兼具航母、兩棲攻擊艦的部分功用,還兼有了船塢登陸艦、運輸艦、醫療艦的一些功能。

按照設計標準,這型艦編製243名船員,可以搭載978名登陸作戰人員。除設計有1000平方米的機庫外,還設計有兩層車輛甲板,上層裝載輕型車輛,下層裝載主戰坦克等重型裝甲車輛,總計可混合運載150多台各型車輛。

艦尾的塢艙內可以搭載4艘中型登陸艇或者2艘大型氣墊登陸艇。艦上設置有醫療系統,有兩個手術室,配備了牙醫室、會診室、X射線室等,可以執行海上救災和醫療援助等非戰爭任務。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就是多型艦船功用「混搭」的產物。綜合它最初的設計目的和現實任務表現來看,這型艦稱為戰略投送艦更為準確。大批投放軍隊和相關物資裝備到作戰區域,是它最主要的任務。

儘管不少國家的海軍中都有這種「混搭」類戰略投送艦,而且該艦種還有不斷發展壯大的趨勢,但對當今世界的軍事大國來說,這種艦船並未受到垂青。這是因為大國海軍著眼於全球部署、全球作戰,更強調體系作戰,更傾向於大型專業艦船的「團隊合作」,所以航母和專業化艦艇往往才是大國的首選。

一般來說,大國經費充裕,艦艇裝備體量非其他國家所能比。他們會投入大量精力和經費去研製分工更加明確的海上基地船、快速運輸艦、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通過艦船的日益專業化來實現更大規模、更高效率的海上戰略力量投送。

所以,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的戰略投送艦儘管「高大上」,卻只適合部分海洋國家裝備,一般來說並不是大國海軍的「菜」。

海上投送,路在何方

打贏未來海上戰爭,具有一定投送能力的艦艇不可或缺。從當今世界海上投送力量發展情況來看,今後,具有綜合投送能力的艦艇發展正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成體系發展。大噸位艦船仍然是各國看重的投送裝備,因為它裝載能力強,可以搭載重型和大型武器裝備,這種能力是飛機和陸地車輛無法比擬的。但是,大噸位艦船投送速度相對較慢,難以滿足未來快節奏的戰爭需求。因此,開發高中速大型投送艦船和中小型快速運輸艦,搭配大型地效飛行器和飛艇,構建高速、低速投送裝備梯次搭配的海上投送體系,正在成為各軍事大國的選擇。

智能無人化。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無人裝備已經成為武器裝備發展的大趨勢。大中小型的無人投送裝備正嶄露頭角,它們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對人員的需求,也明顯提高了物資投送的效率。在由海向岸轉運以及在危險海域投送中,中小型的無人投送艦艇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有人操控值守的大型專業投送艦依然會佔據重要地位,只不過人員需求同樣會越來越少。

功能多樣。海上戰略投送艦船吹出的「混搭風」,體現著一種趨勢,那就是一部分國家未來投送艦艇的功能作用可能將更為多樣。它甚至還可以兼顧裝備維修等功能。

軍民融合。從當前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等國對海上投送艦船的運用實踐來看,「混搭風」的戰略投送艦平時任務相對較少,如果長期保有大量這類艦艇並不划算。因此,依託地方大型油輪、滾裝船、集裝箱船快速改裝是條捷徑,可在短時間內大幅拓展戰略投送能力,也更加貼近實戰需求。

總之,從世界範圍內的海上投送力量建設和使用情況來看,一方面,專業的將更加專業,對戰略力量的投送將更多更快更遠;另一方面「混搭」的將更加多能,仍然會在「面面俱到」的路上繼續前行。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勤務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報刊文:興趣小組「泛濫成災」,當止!
若無強兵,談何富國?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