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大場面可以有多大?

中國的:

最愛大場面的張藝謀,在《英雄》里動用群演13萬

外國的:

印度拍攝的《甘地傳》,甘地葬禮一幕動用群演30萬

至今保持群演數量最多的電影紀錄。

但Sir今天要說的更大。

——參演人數:420萬

記住這個數字。

因為這裡面,可能就有你。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

五月天粉絲,將成為五月末最讓人羨慕的一群人。

《人生無限公司》是五月天第三部音樂電影。

你可能要問,為什麼拍電影?

的確,一開始是以音樂結緣。

但陪伴多年,這個火了20年的樂隊為我們留下的,早已不止音樂。

陳奕迅說:

「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看過演唱會,你是合格的粉絲。

但如果沒看過電影,那你一定不了解完整的五月天。

來到第三部,它比Sir想像中更像電影。

技術上下血本,採用3D拍攝。

音效上堪稱豪華,啟用《變形金剛》音效團隊,按照好萊塢規格做了64聲道。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人生有限公司》出自五月天的第九張專輯《自傳》。

何為自傳?

記錄人物生平事迹與心得。

光看專輯名,就有濃濃的告別意味。

電影從近兩年間的122場巡迴中,收錄了最精華的部分。

而你,看完這場演唱會電影,幾乎不可避免地,被拉入他們的自傳體小說。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他們的自傳

最初,這是一個超級英雄故事。

外星人入侵。

「第五分隊」乘坐飛船來到地球,懲凶除惡。

像在樂隊里一樣,每人都有「超能力」——

阿信,一個手指有超能力的魔法師。

冠佑,絕技是使用形似「串燒」的十字弓。

瑪莎,飾演一個脾氣暴躁的槍炮專家Hell Kitty(地獄凱蒂貓)。

怪獸,有一身炫酷機甲的Mr.Monster。

石頭,飾演他自己,有超能力的石頭……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惡搞的頭銜,「山寨」的造型。

對,也和樂隊里一樣……

還是那麼不正經。

開頭有不少燃爆場面,酷炫動作戲。

可瞬間急轉直下。

拯救城市後,第五分隊無事可做,便在地球安家。

對於超級英雄,最不友好的就是和平年代。

超能力沒用武之地,他們必須接受陌生的「平凡」。

這是一個關於人生後半程的故事。

第五分隊被迫改行。

有的,開唱片店;有的賣胸罩;還有的成了在家帶娃的油膩中年。

唯一一起做的事,是以49塊9台幣(摺合人民幣約10元)兜售自己的專輯。

還賣不出去……

拯救世界成了副業,組樂團也沒啥成績。

文體兩不開花。

最需要拯救的,變成他們自己。

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救世主」——

第五分隊的長官(黃渤 飾)、艦長(梁家輝 飾)。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無限公司》不是優秀的電影。

或者說,它不是被我們定義的那種優秀。

電影中有五月天的自傳,它的深意被放在超級英雄大片背後。

一不留神,就被你忽略。

亞洲流行搖滾天團,也有賣不出去專輯的黑歷史?

此時,Sir腦海中浮現的BGM是這首:

人生海海

98年,五月天剛加入滾石公司,定位搖滾樂團。

九十年代是搖滾黃金年代,前有BEYOND、唐朝、魔岩三傑。

當時的五月天被拿去與這些人比較,被炮轟得渣都不剩。

偏流行的曲風,總被質疑不夠「搖滾」。

那時的大眾,對搖滾的期待是,烈酒過喉。

可五月天呢,溫良得像酒吧里的雪碧可樂。

於是你看,他在《人生海海》里唱:

所以我說就讓他去。

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有什麼了不起。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這個定律,連天團也不能免俗。

阿信曾在節目中,談到過一次早年演出的經歷:

那時候為了有更多機會演出,就和朋友一起表演。表演連續兩天,又怕舞台上面器材被偷走,然後大家又都得回家,我就說我來看著器材吧。當時整個公園裡面都沒有人,就只有我坐在公園長椅上,就這樣盯了一夜,然後也不敢睡。

後來他們來內地,從live house演起。

2004年,在北京一家叫「無名高地」的酒吧,掛出了一張宣傳板,排在最後一個的樂隊,就是五月天。

門票30塊,學生只要20塊。

據說那一晚的台下,只有30多個觀眾。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阿信盯一晚樂器時在想著什麼?

在台灣做出名堂,來到內地對著30多個觀眾表演的他們當時在想什麼?

不得而知。

但Sir可以肯定,與他們在電影中收起鎧甲、投身生活情景相通。

他們把樂隊的浮沉,藏在電影的嬉笑惡搞中。

《人生海海》發行於2001年,巧的是,那年五月天開始有了起色,榮獲「金曲獎最佳樂團」。

就這樣,五個人,從幾十個人的live house,唱到千人的校園,再唱到十萬人的鳥巢。

他們的確「拯救」過自己。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五月天曾說,一共只會出十張專輯。

《自傳》是倒數第二張。

它開始收起叛逆,唱回憶過往,唱幻象,唱變老……

人生無限?

耐不住青春有限。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你的自傳

一個有趣現象,被Sir注意到。

影片還未上映,已經有網友在留言區「叫囂」:

我演的電影要上了!

陳奕迅曾說,如果我是歌神,那五月天就是一種宗教

「人生無限公司」巡演,歷時一年半,動員超過420萬觀眾。

這是一場歌迷參演的演唱會電影。

五月天這個團喜歡玩「失蹤」。

發片一年,消失幾年;

巡演一年,再消失幾年……

於是「五迷」也學會了「佛系」。

樂團失聯時他們「歲月靜好」;

樂團一出來,就傾巢出動,把擠壓的熱情燃盡。

像不像隱藏在地球的超級英雄?

他們把你的沉浮,一併攬在懷裡。

在信仰體系里,每個人歸終會從裡面,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再進而書寫你自己的自傳。

對很多人來說,青春的BGM就是五月天。

「溫柔」是他們給你的,「倔強」卻可以是你給世界的。

年輕時恨不得對抗全世界,於是《倔強》成為你如鯁在喉時最強力的詞庫: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

那就讓我不一樣。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這些詞句和旋律,總能給你畫面。

儘管當年那個面孔可能模糊,但隨音樂而起的心情總是熟悉。

怎麼分手的?

忘了,但我記得那時在聽《溫柔》;

謝師宴喝了多少?

忘了,但我確定跟室友抱著唱的是《乾杯》;

還有被上司罵完循環過的《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放下爸媽電話後獨自在家播放的《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電影預告片里,他們開了一句玩笑——

「如果你把《人生無限公司》當成一個避風港的話,麻煩你重新考慮。」

「它只是一個『怕風港』。」

雖然只是一句玩笑,但依然代表了五月天的形象。

人生不是公司,更像戰場。

他們讓你對抗世界,直面強敵,當然也不會給你提供庇護,讓你喘息。

反而,當你被生活折磨得傷痕纍纍時。

你看到一個比你更傷痕纍纍的老兵走過,扶你一把。

我還在。

你怕什麼?

你們的自傳

五月天成軍22年。

當年的青蔥少年,現在都成了40多歲的大叔。

2018年8月26日鳥巢,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阿信在唱完《倔強》後說:

你們的人生可能在黎明,可能在正午朝陽,然而對於五月天來說,大概已經是傍晚。

人到中年,少點衝勁,更知進退,也不可避免回憶過往。

於是他們在新歌里唱:

在我的時代,還有唱片行。

如同博物館,裝滿了希望。

以為的日常,原來是無常。

生命的具象,原來只是幻象。

自傳走到最終章,竟然指向虛無?

Sir聽到的,是不甘

接受了消逝,但不甘消逝。

接受了規律,但依然懷疑規律。

年輕的他們,在歌曲里喊出改變世界。

於是年輕的我們,相信能改變世界。

可到頭來唱到喉嚨沙啞,戰到彈盡糧絕,才發現世界巋然不動。

很難。

但你們肯定聽過那句話——

與其改變世界,不如不被世界改變。

也難。

最最起碼,在Sir看來——

即使你已經被世界改變,也不要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電影的幕後花絮里,有一個鏡頭Sir印象很深。

其他人在做拍攝準備,瑪莎素著顏、流著汗看著大家。

確實老了,可你看他眼睛裡……

還閃著光。

這些光是什麼?

電影的名字叫《人生無限公司》,而新專輯裡那首歌叫《人生有限公司》。

無限的是什麼,有限的又是什麼。

歌詞里,五月天把人生描述成四個「部門」。

有不同的主管:

父母、老師、上司、伴侶。

對應四個人生階段:

家庭、學校、工作、再組家庭。

一個「有限」的循環。

然而歌詞最後兩句,卻留下疑問:

「人生有限的話,你想要怎樣喧嘩?」

「人生有限公司,沒有一天能請假。」

這才是五月天眼裡看到的光——

正是因為人生的「有限」,才有了想像的「無限」。

相信最初的問題,也有了答案。

為什麼要把演唱會拍成電影?

燈光熄滅,演唱會是即時的一次性狂歡。

燈光熄滅,電影則是延長回憶的一場夢。

用電影,他們在踐行「永遠陪你20歲」的承諾。

即使告別,也要留下永存的畫面。

即使退場,也要努力整理、編寫一部屬於你我,有420萬人(或者更多)參與的自傳。

於我們,剩下還是那兩個問題——

你要加入?

還是馬上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