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家族的滅亡竟影響了天下大勢,導致中國進入了兩百多年的戰亂

這個家族的滅亡竟影響了天下大勢,導致中國進入了兩百多年的戰亂

歷史學家通常將先秦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但是,這兩個時期究竟是按一個怎樣的節點進行劃分的呢?

按照史學界的說法,對於劃分戰國和春秋有以下幾個參考要點:

一是、按照史書《春秋》中的最後一個歷史事件作為戰國的開始事件;

二是、以孔子去世前後幾年的時間作為兩個時代的分界點;

三是、「三家分晉」是一個新的時代正式形成的標誌,以這個事件而作為兩個時代的分界點。

自從晉文公掌權之後,憑藉國君的英明果斷和後代持續有力的發展,晉國幾乎成了一方霸主。後起而上的楚國,雖然,覬覦晉國這塊肥肉,但是,數次北上征伐,卻始終無法逾越晉國。可以說,作為姬姓周朝的嫡親後裔,老牌諸侯國晉國一直順風順水。

但是,後期的晉國卻發展出了六個大家族,這六大家族相互制約,勢均力敵,共同把持著晉國。經過腥風血雨的政治發展,最終,這六大家族只有三個存活下來,於是,便有了「三家分晉」的典故。公元前五百六十二年,晉昭公崩逝之後,晉國六卿的狼子野心壓抑不住,一度強大起來,甚至,越過了晉國公室,晉國便落入了六大家族之手。

在那個時代,農耕作為國家第一生產力,土地的多少是決定一個諸侯國強盛的標準。六大家族經過十二年的發展,在公元前五百一十四年的時候,六卿進一步削弱了晉國國君的勢力。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他們利用晉國公室內部的矛盾,讓晉國國君將旁支的公族滅族。此時,被滅族公室名下的土地,也被國君分成了十分區縣,毫不意外,六大家族瓜分了十個區縣。

土地的減少,意味著掌握在手中的權利也在減少。

六卿貪婪叛逆,絲毫沒有把國君放在眼裡,並且,吞併了原本屬於國君的土地。如此一來,國君手中實權越來越少,甚至,不得不受制於晉國六卿。嘗過了權利和財富的滋味,六卿的胃口越來越大,幾個家族把野心放在了其他家族身上,各大家族為了增強自身競爭力,一面擴大地盤,一面招兵買馬,一場爭奪一觸即發。

終於,在公元前四百九十七年,六卿之一趙氏家族按捺不住,讓趙氏分支——在邯鄲駐守的趙午將衛國進獻的五百戶人家遷徙到趙氏本家的領地,以擴大趙氏一族的實力。

因為,在古代,人口就是生產力,人口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本國的生產力和發展水平。趙午接到這個命令之後,仍在猶豫之時,他的父兄卻堅決不同意趙氏本家的要求。於是,趙氏本家趙鞅認為趙午一族有叛變之心,最終,打算將其斬草除根。

但是,趙午的母族是聲望和實力都十分強大的中行氏。

在中國古代,男丁不僅是家族的勞動力,還是外嫁女兒的依靠,「舅舅」的權威很高,很多嫁出去的女人在婆家受到了不公待遇,很多時候都是請自己的兄弟——孩子的舅舅來幫忙。

趙午的舅舅是家族中聲望很高的中行寅,他聽說趙氏本家要分走趙午領地的住戶,當即表示拒絕。當然,這其中也牽扯了家族的利益和糾紛。於是,中行寅聯合自己的親家范氏決定聯手對付趙氏本家。趙鞅猝不及防,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退回自己封地晉陽。此時,晉國的國君晉定公,早就不滿六卿對公室的傾軋,於是,決定幫助趙午圍攻晉陽。

此時一場大戰無可避免,另外幾個家族紛紛加入。趙鞅找來中行氏族的仇人韓氏、魏氏以及荀氏,他們分別集結軍馬去攻打中行氏和范氏。形勢陡然翻轉,連晉定公都被那四家拉了過去,四對二的局面不容樂觀。很快,中行氏和范氏被打敗,中行寅回到朝歌,力求自保。而韓氏、魏氏、荀氏紛紛為趙鞅求情,晉定公不得不恢復了他的職位。

搞定了國君之後,他們的矛頭又指向了還沒來得及喘息的中行氏和范氏。四大家族聯手起來,重新整頓軍隊,直指朝歌。中行氏再一次被打敗,於是,不得不逃往齊國,而范氏少了最大的依靠,最終,也被打得落荒而逃。

自此,六大家族只剩下了四大家族。

兩大家族在政壇上陡然消失,為晉國的朝政帶來一次動蕩,他們遺留下來的土地,成了這四家族爭奪的目標。

按照常理,土地自然是由晉國公室收回去的,但是,是晉國朝政已經被這幾大家族把控,晉定公也早就不被他們放在眼裡,四家族直接無視晉定公,而瓜分了土地。此舉動徹底惹怒了晉定公,於是,他向魯國和齊國求助,希望他們出手討伐四家族。

荀、趙、魏、韓四卿見國君大怒,自己也沒有什麼好果子吃,於是一合計,乾脆把矛頭指向了自己的國君。於是,晉定公在四家族的傾軋下不得不出逃領國,客死他鄉。國不可一日無君,四家族勢均力敵,誰都不服誰,只能在晉國公室中選出一位繼承人。

本來晉定公的子侄公子忌與隸屬於荀氏一支的智氏關係密切,但公子忌英年早逝,智氏利用自己的族人智遙是朝廷中的執政官的便利力推公子忌的兒子為新君。這就是後來的晉哀公,新君冊立之後,智氏在四家族中地位水漲船高,他們吞併了中行氏和范氏的所有領地,一家獨大。

四家族相互制約的平衡被打破,智氏一族野心急劇脹大。

他們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消滅另外三家,自己把控晉國。月盈則缺,水滿則溢,智氏家族的自大狂妄給他們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危險。智氏當時的掌權人為智遙,在智遙被選定為家族繼承人的時候,就受到了家族族人智果的反對,他們認為智遙品行不好,但是,智遙的父親卻十分喜愛這個能說會道、儀錶堂堂的兒子。

智遙確實能力出眾,但是,有才無德又身居高位的人,只會加速自己的滅亡。智果看到了智氏的未來,毅然決然脫離強大的家族保護,自立一族,稱為:輔氏。

智遙前期的確發揮出了自己的才能,在朝堂上徹底消滅了中行氏的餘黨,幾次征戰齊國和鄭國,都是戰功顯赫。就在他一帆風順,大權在握的時候,他的品行逐漸暴露,他變得貪得無厭驕橫跋扈。甚至,在與其他家族舉行宴會時,戲弄其他家族家臣。有人勸他不要為自己樹敵,他卻大言不慚道:其他家族的命運已經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已經是晉國的掌權人。

智遙十分看不起趙氏襄子,因為,他是庶子繼承人又長相粗鄙,所以,不僅對他口出惡言,還要求趙鞅換一個繼承人。並且,他還在一次醉酒之後還毆打趙襄子,最終,趙氏家臣拚死將趙襄子解救下來。趙襄子的母親本是趙氏族長的婢女,自己出生卑微又長相醜陋矮小,但是,自身能力卻十分出眾,又很懂得忍耐。

趙鞅為了培養孩子,曾經將訓誡的內容刻在竹簡上,要求幾個兒子背下來,但是,其他兒子貪玩,不僅背不下內容,而且,連竹簡扔到哪裡去了都不知道。只有趙襄子,他時刻將竹簡帶在身上,檢點自己,以至於,趙鞅檢查時,只有他能倒背如流,從此,趙襄子被趙鞅另眼相看。

智遙野心進一步膨脹,為了實現吞併三家的目標,他先從韓氏下手,他向韓氏索取土地。

韓氏康子想拒絕,但是,卻被謀士阻攔,謀士對韓康子說:「像他這樣貪得無厭又剛愎自用的人,我們如果拒絕他,他只會報復我們,但是,我們答應給他土地,那麼,嘗到甜頭的他就會向其他兩大家族伸手要土地。到時候,惹惱了另外兩大家族,刀劍相向之時,我們就有機可乘了。」韓康子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送給了智遙一大片土地。

果然像韓氏謀士說的那樣,智遙果然滿心歡喜,把手伸向了魏氏。魏氏謀臣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韓氏謀士的意圖,於是,也勸說魏氏恆子送給智遙土地。

可以說,這兩個家族正默契地醞釀著一個大計劃。

智遙接連兩次得手之後,轉頭向他看不上的趙襄子要土地,但是,趙襄子想都不想就拒絕了他。智遙十分生氣,他本就不喜歡趙襄子,這一次還被拒絕,怒火中燒的他決定集結韓、魏兩氏的兵馬共同討伐趙氏。

智遙一心認為,韓、魏兩家同意把土地給他,是因為他們已經臣服於自己,卻完全沒有想過韓、魏兩家早就看自己不順眼,會臨時倒戈。

趙襄子退回晉陽,守著百姓。城內府庫充足,城牆堅硬,智遙帶著兵馬包圍了晉陽,攻打三個月之後,毫無進展,又遲遲不肯退兵。智遙沒有想到,晉陽的百姓對趙襄子如此忠誠,糧食吃完,他們寧可「易子而食」都沒有絲毫的叛變之心。

智遙帶著韓、魏兩家駐紮城外,漸漸地不耐煩,韓康子和魏恆子無聲對視一眼,心領神會,他們知道,是時候反戈一擊了。於是,趙襄子派人秘密見到韓、魏二家,三家不謀而合,最終,他們約定好了日期,共同消滅智氏。

此戰,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晉陽之戰。

一天夜晚,智遙還沉浸在一統晉國的美夢中,養精蓄銳的趙襄子派出軍隊殺出城門。智軍亂作一團,智遙指揮另外兩家軍隊上前抵抗,誰知道韓、魏二家軍隊已經不知何時將自己的軍隊團團包圍,就這樣,三軍大敗智遙。最後,智遙被殺,智氏退出晉國政治舞台,土地被充公。

從此,六卿之勢不復存在,晉國只剩下了:趙氏、韓氏、魏氏三家。

所以,在《左傳事緯》中就明確指出:「智伯滅而三晉之勢成,三晉分而七國之形立,讀《春秋》之終,而知戰國之始也。」因此,智氏一族的存滅,不僅僅關係到晉國一國的局勢,更深刻地影響了春秋戰國之際整個天下的形勢。「

以至於,「三家分晉」成為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滅亡了,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產生了,七雄兼并的兩百多年的戰國序幕被揭開了。

參考資料:

【《三家分晉》、《左傳事緯》、《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哥哥席間對弟弟說:我死後你來當皇帝,弟弟竟然當真結果釀出大禍
秦檜作惡多端,但卻有一個人對他一直非常敬仰,終成他的鐵杆盟友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