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經歷最殘酷一天後,特蕾莎·梅終於要辭職了?

經歷最殘酷一天後,特蕾莎·梅終於要辭職了?

當地時間23日,在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公布新版「脫歐」協議草案內容引發政壇眾怒後,多家外媒表示,梅預計將於當地時間24日宣布辭職

梅近日在脫歐相關問題上屢屢受挫,22日晚間,英國下議院領袖、梅的忠心幕僚安德里亞·利德索姆(Andrea Leadsom)宣布辭職,原定她將在24日向議會宣布《退出協議法案》的時間表。利德索姆的辭職也標誌著梅在威斯敏斯特度過的殘酷的一天達到了高潮。

反目成仇:幕僚變對手?

5月21日,梅公布了《退出協議法案》修改後的新內容,其中包括二次公投、臨時關稅同盟等十點修改意見。這一賦予脫歐協議法律效力的文件將在6月初提交至議會審議,此舉引發了英國高級大臣和后座保守黨議員的日益憤怒。在一片反對聲中,梅也等來了忠心幕僚辭職的消息。

利德索姆曾是一位堅定的脫歐派。在多位脫歐派大臣辭職後,利德索姆仍堅持留在梅政府,希望幫助完成脫歐進程。在推特上發表的辭職信中,利德索姆表示,她此前接受了英國脫歐問題上的「一些令人不安的妥協」,但她繼續表示:「我不再相信我們的做法會帶來公投結果。」

利德索姆在推特發出辭職信,並寫道:「我懷著極大的遺憾和沉重的心情決定從政府辭職。」

她列舉了四個原因:梅的計劃不會產生「一個真正擁有主權的英國」;第二次公投將是「危險的分裂」,並可能危及歐盟;最近英國脫歐的想法「沒有得到內閣成員的適當審查或批准」;部長們之間的分歧「導致了集體責任的徹底崩潰」。

安德里亞·利德索姆。

今年早些時候辭去黨鞭職務的保守黨議員克里斯·希頓-哈里斯(Chris Heaton-Harris)表示:「這是一次完全值得尊敬的辭職,她走的理由是對的。」

梅回信表示,她對失去一個像她一樣「充滿激情、幹勁和真誠」的人感到「遺憾」,但她不同意利德索姆對英國政府脫歐方案的評論。梅寫道:「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們與歐盟談判達成的協議不意味著英國不會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辭職的利德索姆未來或許也會加入競爭首相之位的行列。2016年,她因為暗示自己身為母親比沒有生育的梅要強而受到英國民眾的猛烈抨擊,最終輸給梅。

四面楚歌:《退出協議法案》可能終將失敗

在各方不斷要求梅辭職的大背景下,《退出協議法案》似乎將成為壓垮這位首相的最後一根稻草。2017年大選後,梅的多數優勢逐漸消失,被她無情解僱的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形容她是一個「行屍走肉」

歐洲獨立智庫「開放歐洲」(Open Europe)的負責人、曾在內閣辦公室和司法部工作的亨利·紐曼(Henry Newman)認為,在梅的首相任期僅剩幾天之際,不顧顧問和部長們要求等到歐洲議會選舉之後再發表重要講話的要求,就英國脫歐問題提出提議是非常大膽的。她的演講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其中有很多觀點是很難反對的,包括她承認英國脫歐比許多人聲稱的要複雜,需要妥協。

但是問題出在傳遞信息的人,而不是信息本身。梅的大部分觀點都有很強的邏輯依據。但這番言論讓許多人難以接受,尤其是其中暗示政府不僅允許就英國脫歐舉行公投,而且還將實施第二次公投。

許多保守黨議員只是不願聽取梅的觀點,因為他們認為梅背叛了他們的政黨。很難找到一個保守黨后座議員認為首相有任何真正的出路。懷疑歐盟的議員們曾經提出為她建造雕像以示敬意,現在他們公開要求她辭職

紐曼認為,在沒有明確的選舉授權的情況下舉行進一步的全民公決將是「民主的暴行」。這隻會進一步加深英國在脫歐問題上的分歧,加劇歐洲的問題,並讓蘇格蘭民族黨(SNP)全權要求蘇格蘭重新公投。自梅的演講以來,一系列以前忠誠的保守黨議員已經宣布反對她的脫歐計劃。

進退兩難:要麼辭職,要麼等待政變

22日,梅拒絕會見內政大臣薩吉德·賈維德(Sajid Javid)、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Jeremy Hunt)和蘇格蘭大臣戴維·蒙代爾(David Mundell)。預計三位部長將要求她把第二次脫歐公投的可能性從脫歐協議草案中移除。「她不再循規蹈矩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只是避免了內閣對她採取行動,沒有會見他們,」一位資深保守黨人士表示。

隨著梅權威的消失,她成了一個孤獨的人物。但梅告訴下議院,她的「職責」是試圖說服議員們支持該法案,她聲稱,如果她的協議第四次失敗,英國脫歐就有可能不會發生。她承認她的任期即將結束

她說:「總有一天,另一位總理將站在這個投遞箱前。」「但是,當我在這裡的時候,我有責任向國會澄清事實。如果我們要在本屆議會中實現脫歐,我們就必須通過一項脫歐協議法案。」

保守黨后座議員組成的1922年委員會(backbench conservative MPs)的執行委員22日舉行了兩次會議,但最終決定不暫停該委員會的規則,允許立即挑戰梅的領導地位。該委員會的執行副主席查爾斯·沃克(Charles Walker)對天空新聞網表示,不管發生了什麼,梅很可能會再擔任首相一段時間。即便保守黨領袖之爭在未來一兩周內就正式開啟,那也至少要兩、三個月才會結束。梅至少還會擔任首相到今年9月。

一位保守黨要人表示,如果梅在6月中旬之前沒有辭職,該委員會原則上決定修改規則。1922年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布拉迪(Graham Brady)表示,他將在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後,於24日會見梅。隨後將與高級議員進行進一步磋商。「我們希望她能在那之前辭職,否則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考慮修改規則。」

然而,最新報道指出,英國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23日表示,當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3日訪問英國時,梅仍將擔任首相

傑里米·亨特(左)。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關於防晒,需要認真寫在小本本上的8個筆記
涉嫌操控歐州議會選舉,俄羅斯再被推上風口浪尖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