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用耳朵,聽見好書

用耳朵,聽見好書

1.《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美] 戈登?漢普頓[美] 約翰?葛洛斯曼 著

追隨聲音生態學家漢普頓的足跡

尋覓自然樂音中的平和與靜謐

在優美的文字與動人的聲音中

發掘不應被遺忘的自然之聲

榮獲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中國出版協會2014年度中國出版業30本好書

2014深圳讀書月「年度推薦」圖書

用耳朵,聽見好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人類終有一天必須極力對抗噪音,如同對抗霍亂與瘟疫一樣。

—— 諾貝爾獎得主、細菌學家羅伯特·柯赫

漢普頓不是以樂器讓人張開耳朵,而是用錄音,使人聽見環境的聲音。我認為能讓人們注意到這類聲音,對他們有益。

——《時人》雜誌引述前衛派作曲家約翰?凱吉

戈登·漢普頓為「純粹主義者」(purist)一詞賦予新意。他一絲不苟地搜尋他的聲境場址……並且致力將所聽所聞帶給廣大聽眾。——《史密森雜誌》

用耳朵,聽見好書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不僅僅是書名,也是真實存在的地方,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霍河雨林。由於噪音侵襲,這裡可能是美國最後的留有自然寂靜的地方之一。

為了保護這方寸之地的靜謐,漢普頓背著錄音器材和分貝計,開啟了橫跨美國兩岸的聲音旅行,沿途錄製並保存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向世人敲響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

用耳朵,聽見好書

打開護封,白色方寸間便是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作者簡介:

戈登·漢普頓,聲音生態學家,艾美獎獲獎錄音師。作品獲林白基金會、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以及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肯定。《時人》雜誌、公共電視網一部全國性電視紀錄片,以及漢普頓的新聲音紀錄系列「環境聲音畫像」,曾特別報道他的聲音畫像。其公視紀錄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為他贏得艾美獎「傑出個人成就獎」。

約翰·葛洛斯曼,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於《奧杜邦》、《君子》、《國家地理旅行者》、《紐約時報雜誌》、《戶外》、《大觀》、《美味》、《史密森雜誌》、《運動畫刊》、《美國周末》等雜誌。

2.《了不起的動物樂團》

[美] 伯尼·克勞斯著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的姊妹篇

以最純凈的方式記錄自然聲音

是人類現代音樂表達的基礎

希望我們能夠停止對自然的噪音干擾

保護一直被忽視的自然音景

世界知名音樂家、博物學家伯尼·克勞斯

他曾錄製15000多種生物

時長超過4000小時的原始聲效

由於噪音和人類活動的干擾

其中一半以上的音效已在自然界絕跡

用耳朵,聽見好書

是誰叫醒了你的耳朵,激發你去體驗野生音景的慾望:美洲虎的咕嚕咕嚕聲、鼓蝦的窸窸窣窣聲、冰川開裂的噼噼啪啪聲、原野中的咆哮聲……

如果想聽螞蟻唱歌、海狸哭泣或者玉米成長的聲音,克勞斯就是你要找的人……他虔誠地給了我們自然音景的神聖體驗。

——《華盛頓郵報》

作者簡介:

伯尼?克勞斯博士,世界知名音樂家、博物學家,致力於發現、記錄自然界的寶貴聲音。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醉心於音樂,成為美國傳奇民歌樂隊——織工樂隊(the Weavers)的吉他手。曾為著名電影《羅絲瑪麗的嬰兒》和《現代啟示錄》製作背景音樂。

之後,他利用40年的時間,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記錄不同生物不同環境下的各種聲音,讓都市人能夠聽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聲音。他錄製了15000多種生物、時長超過4000小時的原始聲效。由於噪音和人類活動的干擾,其中一半以上的音效已在自然界絕跡。

3.《鳴蟲音樂國》

許育銜 著

收錄台灣32種蟋蟀和螽斯的鳴聲和圖片

介紹了它們的分類地位

生態背景和生活史等情況

掃描內頁二維碼即可收聽

書內還配有聲音的「照片」

聲譜,更增添了趣味和辨識感

用耳朵,聽見好書

過去,針對鳴蟲的專門書籍屈指可數,本書的問世,讓大小朋友可以同享鳴蟲音樂國的樂趣,對昆蟲鳴叫產生直觀的認識。

作者簡介:

許育銜,1968年生於台北,從小深受父親影響,喜愛種植花木。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畢業,目前在自家的日東農場工作,除了推動生態旅遊之外,也期望藉由「心有鈴蟋」工作室的成立,可以進一步推廣鳴蟲的觀察與飼養。著有《鳴蟲音樂國》《瓶罐蟋蟀》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