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合力建起了一座巴別塔

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合力建起了一座巴別塔

在《創世紀》的故事裡,人類計劃聯合起來興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上帝讓人類改說不同的語言,使人與人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但在我接下來要講的故事裡,「巴別塔」被建成了。

一群身在天南海北、八杆子都打不著的人們,為了完成同一件事聚集到了一起,建起了一道通往知識天堂的天梯。

事情聽起來很簡單,他們要乾的事就是編一部書,一部內容開放、自由、可以說是中國最宏大的一本百科全書,它的名字叫——「百度百科」。

這不是一篇科普文,這裡要說的是一群人的故事,但開始講述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問一個問題:百度百科有什麼了不起?

而接下來這些不同的人物,將會用不同的百科故事來完成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這是一群看似普通的知識人的故事,但若知識是這個世界上的最有力量之物,那麼編輯這部卷軼浩繁的百科全書的人們,還算是平平無奇嗎?

別急,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看這群人的故事吧。

熱愛

「熱愛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愛的程度很深。」

我一直都不明白這些詞條到底有什麼魔力,能吸引到這麼多百科用戶。他們管自己叫「科友」。

編輯當然是免費的,也不會帶來收益,那麼來百科辛苦編輯一個個詞條的科友們,到底圖的是什麼?

直到我聽到了「陶普」和他的前輩「全伊」的故事。

2012年11月,陶普加入了大學裡的百度百科俱樂部。在他看來,那是一個高大上、不收費、還能有機會去北京參加夏令營的俱樂部。全伊是這所俱樂部的社長,是個公認的優等生,大一就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是他們年級最被看好的人才之一。

可是,就在2015年,全伊突然發生了意外,從此失去了語感,甚至忘卻了他在百度百科的賬號密碼。

當陶普再見到全伊的時候,他激動地翻出了手機里自己參加百度百科北京夏令營的照片給陶普看。他的目光停留在這些照片上,那眼神彷彿是在凝視著生命中最珍貴的寶物。

陶普幫全伊找回了賬號密碼。久違地看到自己的編輯詞條記錄,這個曾經前途無量的年輕人,費力地吐出了兩三個字,吃力地用手比劃著什麼。陶普明白,他是在表達自己因為身體原因被迫退出這場戰鬥的悵惋。

後來,全伊的家人幫他在空間更新了一句話:「扣子可以重扣,人生不能重來」。

深受觸動的陶普,決定要進一步學習編輯詞條。「作為學弟的我,如果能繼承他的意志,接替他維護這些詞條,尤其是他最自豪的母校的詞條的話,或許就能夠給他帶來一些慰藉吧。」

於是陶普開始學習特色詞條編輯規則,參加百度百科導師計劃,得到了同是科友、也是導師的「華廈」的指導和培養,終於編輯成功了他的第一個特色詞條

特色詞條是百科詞條的典範之作

緊接著,他又加入了百度百科的幾個用戶團隊:百科蝌蚪團、分類達人團的高校組和地理組。

科友們如同一支規模龐大的戰隊,百度百科把像陶普這樣的愛好者組織在一起,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加入,比如,編輯能力最強、編輯最高質量詞條的蝌蚪團;熱心公益活動和分享知識的百科校園團隊;按興趣分類完善分類詞條的分類達人團。

2017年,陶普成為了百科交通組的組長,開啟了他的百科故事新篇章。

他說他終究不想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既然有緣來到了這裡,終歸是該留下點痕迹的。

生活里沒有魔法,但有了堅持和熱愛的基石,一切故事便都順理成章。

陶普的魔法時刻,是「從默默編詞條到開始『搞些事情』」。

首先是按照規章制度組建了一個全新的分類達人小組——百科交通組,接下來是主持編製了《交通設施類詞條編輯指南》——這份指南被分類拓展總負責人稱作「指南的典範」。

然後是編製更多的指南:《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類詞條編輯指南》《鐵路車站類詞條編輯指南》《鐵路線路類詞條編輯指南》……這期間,交通組的「基礎視覺識別系統」也建立完成,包括小組標識、標準色、組名中英文標準字體及相關應用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slogan是「因熱愛而長久追求」

陶普和他的小夥伴們,就這樣用心地「經營」起了百科交通組這一方天地。而在百度百科,這樣的小組還有很多。

這場浩繁的跋涉里肯定有樂趣,沒樂趣堅持不下來,可只有樂趣也不行,它需要漫長的堅持和韌性。

就像「戴麗」說的,愛是初心,也是羈絆。

她清楚地記得2013年5月,她第一次編輯的詞條是一本她很喜歡的小說,後來,為了維護她的偶像的詞條,戴麗加入了百度百科明星團。再後來,她成為了自己的偶像詞條的特色維護者;現在,她已經是百科明星團的外交團團長。

五年是怎麼過來的?「韌性」是戴麗提到最多的一個詞。

她曾和大家一起為了舉辦活動熬夜到凌晨;她曾在醫院的陪護床上遙控活動進展;她還眉飛色舞地對我說起和「糰子們」一起熱火朝天參加編輯賽的故事。

「糰子」是百科明星團內部的一句行話,如果翻譯過來的話,就是:戰友、夥伴。

到後來,這種愛發生了一場轉移,本來是因為偶像的百科詞條進來的,後來變成了與百度百科的羈絆——「一開始是愛(偶像),現在也是愛(百科)。」

相處久了,你會從這幫科友們身上感受到某種使命感、責任感,甚至是無法名狀的戰鬥情懷。他們這個集體有著一種趨向一致的人格:堅定,硬核,充滿希望。

這種硬核並不體現在外表上,而是硬在骨子裡。

你只能把這種特別的東西,歸結於他們所共同經歷過的一切。

而這種共同的熱愛甚至會化作某種力量,某種奇蹟。

「瑾兒」,百科文藝組組長,一個編輯了數千個文化類詞條的姑娘,實際上卻因為體質弱而常常病痛纏身。但她堅持閱讀了上千本中外名著、寫下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在看到百科上還有很多文學詞條不夠完善的時候,那種自發的責任感推動著她去學習編輯,發揮自己的專長優化詞條,因為,她愛著文學的世界。

「大劉」是一名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在讀博士,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他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團隊一起完成了4個交通類特色詞條指南的開拓,因為,他愛著自己的專業。

「諸葛才」是馬來西亞人,因為發現關於馬來西亞的詞條有錯誤,於是開始了他的百科之旅。他匯總了所有馬來西亞的詞條,逐個完善,因為,他愛著自己的祖國。

熱愛,這份感情在百度百科的土地上盡情生長著,也推動了許多科友的成長,這些科友們共同創造了一個屬於百科的童話。

雖然他們的童話故事寫出來以後並沒有自己,但其他人都從中看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由無數童話凝結出的詞條所組成的——百度百科。

值得嗎?不值得嗎?

在這些快樂的臉上,我看到了科友們的喜悅:百度百科包羅萬象,在這裡你總能找到自己的熱愛。

所謂熱愛,並不複雜,它只是讓參與其中的人們在完成「百科全書」這場未知的探險中,能跟這個世界、與自己相處得安心,也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和百科一起變得更強大。

分享

「分享是一個漢語辭彙,是指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行使。」

老馬丁在他的《權力的遊戲》里曾經寫道:雄獅從不會在乎羊群的想法。

《權力的遊戲》不是一個分享的故事,而是一首冰與火之歌,鐵王座只屬於一個人。

而分享是百度百科的靈魂。

當我走進科友的世界時,我發現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

平時,他們有著各自的身份,過著各自的人生。但來到百科,他們就是一批熱愛知識分享、喜歡編輯詞條的用戶,他們像雄獅一樣編輯,像羊群一樣共享。

這麼說還是太抽象,那麼就讓我來講一個「傳道者」的故事。

「猴哥」的故事開始於2013年的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工作比較清閑,但又不能玩電腦和手機,於是大家就假裝查資料上網,看些娛樂八卦打發時間。但猴哥卻發現了一片新大陸——「百度百科的頁面跟百度頁面差不多,不仔細看的話,別人也會以為我在查資料,編幾個詞條還是比看八卦有意思一點」。

沒成想,「摸魚」漸漸變成了「養魚」。

他開始按照百科新手引導去看教學視頻,做任務,好像在被什麼神秘的力量牽著走。

到了2014年的某一天,他收到了來自百度百科官方的邀請,只要找一位導師,學習做出5個特色詞條就可以加入一個叫蝌蚪團的用戶團隊。

猴哥選擇的導師「小牽」以影視和明星詞條見長,而他在大學讀的是日語專業,於是就選了幾個日本的影視和明星,按照導師的批註不斷修改。經過幾十次反覆修鍊,他終於完成了目標。

因為猴哥對日本分類感興趣,又或者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因為他的「頭像很帥」,一位老科友很快就拉著他和其他三五個人組成了「日本流行文化小分隊」,也就是現在「流行文化小組」的前身。

2015年9月,猴哥百科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出現了,他以導師的身份加入了導師計劃,並成功地把他的第一個學員帶進了蝌蚪團。緊接著,百科官方發起了導師聯盟計劃,猴哥加入了花果山小組(百科花果山團隊的前身),從此一發不可收,一年內就教出了50多名蝌蚪。2017年底,分類達人團群雄逐鹿新格局開啟,百度百科花果山團隊正式擁有了自己的山頭。

到了今天,這個當年打著瞌睡摸魚的新人,已經成功培養出120多名蝌蚪,是百科教學成果數一數二的「園丁」,他也收穫了一座又一座百科最佳導師的獎盃。

猴哥說,每一天接觸到的新人都有可能是寶藏,都值得用心栽培對待。

他喜歡看到懵懂的新人在自己和夥伴們的耐心指導下一點點成長起來的樣子,他樂於把自己豐富的編輯經驗傳授給每一個新人,當他們完成一個又一個特色詞條,成功加入蝌蚪團時,那種滿足與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百科裡沒有獨門秘籍,所有的知識、技能、智慧都在這個世界裡以儘可能豐富的方式儘力傳遞。

編輯一部百科全書是極其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知識恐慌,從一個詞條版本提交開始,它面對的就是全世界所有眼睛的審視。錯誤似乎在所難免,但又必須避免。

日子久了,這很容易變成一場孤獨之旅,但科友們的凝聚讓大家在百度百科的世界裡從未覺得孤單,因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蘊含著知識的一方山水,山水可以遙相呼應,最後把所有知識的裂縫全部補齊,最終博採眾人之所長,成就百科全書。

沒有一個超級英雄能夠獨自成就百科。那就通過分享,去創造一群協作無間的超級英雄吧。

每一個新人加入百度百科,需要對付的敵人都是百科的不完美。但當所有人將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傳遞整合,結果就是能夠創造出一個不斷趨向完美的百度百科。

日子久了,這種分享就變成了一種熱望,一種不甘心,一種不可磨滅的動機。

每完成一個詞條,每教出一個蝌蚪,這些分享者都會感到激動、振奮。

百度百科就在這樣的渴望和分享中,穩穩地向前。

成長

「簡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斷變得成熟穩重的一個變化過程。」

我對百科最大的疑問其實是:在漫長的時間消耗之後,這些參與到這場浩瀚編寫過程中的人們到底得到了什麼?

來看「小郭」的故事。

和前文中的陶普一樣,他也是被百科校園舉辦的知識競賽所吸引,從而進入這個陌生的世界。

當他完成了第一次詞條編輯以後,他開始被父親打趣地叫作郭編輯。按照他後來的說法,當時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成就感。他覺得百度百科簡直就是打開了他新世界的大門。怎麼會有這麼多奇妙有趣的事物呀,怎麼會有這麼多種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呀,他想要把這些內容寫得更加豐富,讓學弟學妹們有更多的資料可查,獲得更多知識,打開更寬的眼界。

於是小郭報名參加了校園編輯賽進一步磨練編輯水平,最終在六校PK中,拿下了第二的戰績。之後,和前輩們一樣,他也開始組建自己的校園團隊。在小郭眼裡,要操心的事情已經不只是自己夠不夠強,還要考慮怎麼讓更多的團隊小夥伴變得強大。但想要團隊強大,自己就要更強。

他開始拚命學習、培訓新人、運營活動,到處挖掘可以挖掘的人,不厭其煩地對新人講出自己的故事,分享經驗和心得,營造出溫馨又熱烈的團隊氛圍。

偶爾也會有「職場煎熬「。他們會為了查找一個權威的參考資料徹夜不眠。

甚至還會有「職場鬥爭」。他們會為了一個詞條中的措辭爭辯不休,生氣了,就幾天互不搭理。

但當爭論結束達成一致、完成詞條的那一刻,他們似乎又成為了全世界最開心的人。在這些屬於科友們的故事裡,每個人都陪著百科,或者,是在百科的陪伴中一塊兒長大。

每個科友都有個屬於自己的百科歲數。

陶普的師傅華廈,今年「六歲「,算「老人」了。他現在負責選拔、培養評審官,管理評審團隊,用他的話說,百度百科已經成為了他的生活。

小郭說,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東西在鼓勵自己繼續前行,除了與科友們日漸加深的情感以外,更多的是自己對自身成長的喜悅感。

這種成長不僅在於編輯了多少詞條,被多少人看到過,而是百度百科於他們,就像人生的一個縮影。他們總有解不開人生的結、陷入到巨大困難里的時刻,成長,從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最終,他們在完成百科詞條編寫的過程中,也完成了那個叫人生的詞條。這就是成長。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自由的網路百科全書,旨在創造一個涵蓋所有領域知識,服務所有互聯網用戶的中文知識性百科全書。」

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百科的定義上來,讓我們看看上面這群人們,到底是如何被定義的——

「百度百科核心用戶是從百度百科用戶中產生的優秀科友,需具備原創及信息整理能力,了解百科相關規則,能夠為百科詞條內容建設持續發光發熱。」

他們所有人的故事,種種的困境與突破,歡笑與堅持,最終通向的是那個最單純、最基礎的問題:

為什麼要編寫百度百科?

就像多年前人們問過的:為什麼要編寫詞典?

這讓我想起了許多電影里編寫者的故事,比如日本電影《編舟記》里編寫《大渡海》,從而讓語言跟上日新月異的進化步伐;

年代再遠一點,韓國電影《詞典》里編寫的韓語詞典,是為了保住朝鮮民族的文化根脈。

再遠一點,基於《牛津英語詞典》幕後故事改編的電影《教授與瘋子》,這部貫通古今的大詞典,自然也是為了人類語言的存續與向前。

所有這一切全書的編寫,不是為了一個編者留名,不是為了一時之利,亦不是為了炫耀自誇

它們全都為文明而生。為了留下一座屬於全人類的寶庫。

想通了這一點,百度百科的意義和價值,還用多說嗎?

但書寫這部百科全書的方式已經不同了,它不再是任何一個,甚至一群固定的人,耗費數十年心血完成的事,而是在這個人人參與分享的世界裡,匯聚天下英才,共同成就一部曠世全書。

為什麼百度百科能夠打動那麼多人、吸引那麼多人?

因為它是互聯網自由、平等、開放精神結出的果實。

而參與者經歷的,其實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過程,詞條背後隱藏的是社會狀態與人類情感,而百度百科則通過一個個詞條,讓大家看到百態人生、看到人間。

某種意義上說,它在和時代的某些習性唱反調,當大家都想著往前沖,人人都想占點兒便宜,做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時候,上文中所有參與編輯百科的人,不在乎多少名利,大多都很單純地想著,能為百科做點什麼。

世界之大,能百科到一起,都是緣分。

百度百科裡,承載了多少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本身,就已經證明了知識與分享的意義:以百科之名,將各種不同經歷、身份、學識、愛好的男女老少,緊密聯繫在一起。去完成一本最浩瀚的全書,去確認我們的傳承。

知識本身的光芒,被無限放大,因為每一個百度百科用戶都帶著一簇光,光芒匯聚,就照亮了知識的長路。

一次次的編輯提交後,深夜不知不覺到來。凌晨三點的百度百科中,依然有人在忙碌。城市的燈已經熄滅了,點開詞條編輯器,完成眼前的詞條,彷彿周圍的世界又變亮了。

這種感覺,就如同一群超級英雄剛剛拯救了紐約,天南海北共同作戰的科友們互道一聲晚安,這是屬於他們的光榮時刻。

而他們知道,百度百科還不夠完美,因此更需要更多人加入他們,用共享打造完美。他們所渴望的,是「希望自己值得被信賴,擔得起嘉獎。」

在我對這些被採訪者的威逼沒有利誘之下,以上這些故事中出現的人物皆使用了化名,他們說自己在文中只需要一個統一的名字——科友

他們只是一群平凡人,以人人參與、分享知識為精神指引,用知識一點點地改變世界而已。

但既然他們做的,是改變世界這樣的事情,那麼說他們是一大群超級英雄,好像也沒什麼錯吧。

知識無邊無涯,科友們的事情還沒做完。他們迎接著下一個詞條和下一個故事。

那麼,就讓故事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古詩詞里的情話是什麼樣的?唯美無比 感情真摯
呂布之死是因為誤信婦人之言?內部矛盾重重是他敗亡的主要原因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