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大戰三百回合就像過家家?春秋時期打仗不準打人,約架最「君子」

大戰三百回合就像過家家?春秋時期打仗不準打人,約架最「君子」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許多次慘絕人寰的戰爭,各國改朝換代、反叛起義,革命是最有效的方式。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戰爭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殺傷力更大,以至於後來出現了滅絕種族的殘忍行動,比如二戰時的德國納粹。

我國是一個以儒學為主導思想的國度,這種思想經過千年的發展已滲透進中國人的骨髓。戰爭是殘酷的,這毋庸置疑,但我國春秋時期打仗,十分講究君子之道,不僅不搞大屠殺,還不準打人,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來看看。

戰爭的目的不過是爭個誰強誰弱,中國人講究不能勝之不武,雙方要打架,必須擺到明面上來,不搞偷襲,不搞心機。對戰雙方有矛盾,先下戰書,規定好時間地點,還要寫上作戰人數,雙方所派兵力必須相同,不然會被認為不行君子之道。有趣的是,戰書用詞也必須謙虛恭敬,這真正體現了那個時代士大夫的雅趣。

作戰地點那時也有講究,必須在兩國交界處的野外,而且上戰場的必須是統治階層中最低一級的「士」,不準平民和奴隸上戰場,而這也是「戰士」的由來。

到了打仗那天,戰士站在戰車上前往作戰地點。一般來說,一個戰車上有三個人,中間的負責駕馭戰車,兩邊的負責打仗,其中一個在戰車陷入泥坑裡時還負責推車。那時也沒有什麼排兵布陣可言,雙方戰車一字排開,還必須對齊,排不好不開戰。這時雙方還會喊話,「排好了沒有?」「排好了」。

擊鼓兵開始擊鼓,雙方開著戰車向前沖,那時規定只能打車,不能打人,並且不能戀戰,交鋒一次,叫一個回合,鼓聲停,雙方回各自區域,鼓聲再響,才能再沖。我們口語中經常用到的「大戰三百回合」就是這麼來的,聽著氣勢很足,但其實效率極低。

那這樣怎麼論輸贏呢?春秋時期不以傷亡人數論輸贏,而是以戰車的毀壞程度,你要把對方的戰車全毀了,就算你贏。

這樣文明的戰役恐怕也只有中國才有,這不禁讓小編想到了老北京的老炮約架,就講究一個「義」字。最後,我們應該知道,戰爭從來不是征服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最好手段,滅絕種族從來不是聰明人的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永動機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陵地宮有多恢宏,就有多危險,專家還原的景象令人感嘆
「民國首富」溥儀,究竟有多少財產?袁世凱給的400萬兩隻是生活費

TAG:歷史永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