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官死後用草席下葬,300年後,村民從他墳墓挖出「金山」

清官死後用草席下葬,300年後,村民從他墳墓挖出「金山」

清官以草席下葬,盜墓賊都躲著走,300年後農民挖出一座「金山」

明代有一清官,廉潔得出了名,死後身上別無長物,以草席覆身下葬,可謂寒酸至極。300年來,他的墳墓連盜墓賊見了都躲著走,但就在1956年4月的某一天,附近的村民偶然間打開了這座古墓,竟然發現了數不清的金貨,簡直就是一座「金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清官死後用草席下葬,300年後,村民從他墳墓挖出「金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村民在古墓挖出金子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文管部門,工作人員在村子裡做了一段時間的思想工作後,淳樸的村民們紛紛將金子上交,並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令考古人員沒有想到的是,這批文物文物的價值極高,107件金器中,有22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清官死後用草席下葬,300年後,村民從他墳墓挖出「金山」

比如這頂金絲冠,其貌不揚,卻做工極為考究,整個金冠是以金絲編製而成,孔眼十分均勻,而且從外面找不到一個接頭。前面有金絲盤成的「福壽」二字,前後左右有4孔,冒頂有5梁,所以又稱「金梁冠」。還有一副金帶板,共有20塊各種形狀的金塊,分別雕刻著獬豸紋和靈芝紋,其中的獬豸紋屬於古代執法官服飾上特有的紋飾,這也透露出墓主的一些信息。

清官死後用草席下葬,300年後,村民從他墳墓挖出「金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個金扒耳,外形是一位女子,盤髻插簪,身穿裙子,裙擺是一個壽桃形狀。身體中空,內穿一個金鏈子,上系一挖耳勺和一枚牙籤,壽桃是一個可以打開的塞子。設計極為精妙,製作也十分精美。可見挖耳勺和牙籤也是古人隨身必備之小物件啊。

清官死後用草席下葬,300年後,村民從他墳墓挖出「金山」

考古專家通過對古墓和隨葬品進行進一步發掘和考察,確定墓主為明代的知名清官王士琦,浙江臨海人,生於嘉靖三十年,曾任福州太守,在任職重慶太守期間,楊應龍造反,王士琦單槍匹馬招撫了楊應龍,之後被提拔為四川按察使。調任山東後,王士琦在領導抗倭鬥爭中立了大功,還參與了打敗豐臣秀吉的戰爭,由於不是主帥,所以他的功績也就沒有被載入史冊。

出任右都御史後,病死在山西,由於王士琦為官清廉,離世時身上不名一文,以草席下葬,十分寒酸。根據《康熙臨海縣誌》記載,「歿之日,帑無長物,旅櫬蕭然。」既然下葬的如此寒酸,那挖出的「金山」又怎麼解釋?

清官死後用草席下葬,300年後,村民從他墳墓挖出「金山」

專家查閱了《明神宗實錄》,上面記載皇家為王士琦「賜祭葬」的史實,也就是說N年後,皇帝知道了王士琦的功績,於是又重新安葬了他,所以墓里大量的黃金乃皇帝所賜。專家在墓旁發現的一塊石匾上,刻著「天恩賜地」四個大字,也佐證了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煙雲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煙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