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直想寫吳謝宇殺母的案件。對於很多人來收,吳謝宇殺害母親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明明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好苗子,學霸,怎麼就會突然成為劊子手了?

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高智商,但是我卻發現很少有人去關注孩子內心的一面。有人說是母親的管教過於嚴格,讓吳謝宇找不到可以釋放的途徑,而這些我們都只是聽說並不一定完全真實,所有的真相都藏在吳謝宇的心中。

但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其實每個孩子心中都有惡。以往的教育,我們更多關注是引導孩子做一個積極善良的人,但是我們對於孩子惡的一面了解太少。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一、在成為母親之前,我一直以為孩子是善良的天使

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前,我一直以為孩子是善良的天使,他是如此弱小,怎麼可能身上也會有惡了。但是在成為母親之後,我才知道。孩子不僅是善良的天使,孩子身上也有惡的一面。

這種惡可能就在不經意間爆發出來。有次我的外甥,他的外婆無意中打了他一下手,他可能瞬間很痛。我的外甥忽然就對外婆手腳並用,死勁踢打外婆,因為年紀小,力度不大,但是我卻在那瞬間看到孩子被情緒爆發猙獰的一面。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孩子身上也藏有惡的一面,這種惡的一面如果不加以引導,就會很恐怖,最終傷害到自己和家人。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有人說現在熊孩子越來越多,也是孩子身上惡的釋放。前不久看到有一篇新聞講述,有兩個熊孩子買了幾瓶農藥毒死了上千斤龍蝦。對於養龍蝦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心血,就被幾個孩子的惡作劇給毀了。

孩子對善與惡的邊界如此不分,讓人感覺到心疼。更重要的是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惡,事後被抓後,孩子只是很淡定的告訴家人,我們只是想知道這個農藥是否有作用,讓人感覺到唏噓與莫名的心痛。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二、關注孩子身上的惡,也是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都是倡導以學習為主,彷彿學習好就可以掩蓋掉一切。瘋狂的報班學習,對孩子素質的教育,家長們從來都是捨得花錢的,因為孩子成績好,就意味著更有前途。

但是關於人格上的教育,我們很少去關注,好像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個人格完整的人。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孩子身上除了本身具有的善良,我們也需要明白,孩子身上隱藏的惡。有次我和其他家長在聊天的時候,聽到有個家長講述,她女兒很叛逆,有時甚至會對她說,我真的希望你們去死,這樣我就自由了。

孩子身上的惡與我們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比如是否一味的縱容孩子,比如是否與孩子過於嚴苛,這些都會引發孩子內在的惡。

過於縱容孩子,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變得驕縱,沒有分寸。而過於嚴苛,則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壓抑,抑鬱這些都可能是我們觸發孩子惡的因子。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要知道,每個人身上既是天使,也是惡魔。這說明了善與惡本身就在一念之間。我們無法消除惡,因為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善惡本身也是一體的。

但是我們可以承認孩子身上不好的部分,學會讓孩子去覺知,去了解自我的複雜。如果做父母的一味讓孩子追求完美,一味完全嚴厲要求孩子,反而會壞了孩子對自身的探索與反思。

吳謝宇的案件恰恰說明了,父母對孩子過於乖巧的注重,卻忘記了孩子內在不好的一面。我們要學會發現一個真實的孩子,真實的孩子有瑕疵,其實反而會更有利身心的發展。而一個越完美的孩子,從某種方面來說,可能越壓抑自我,越害怕做真實的自己。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被人津津樂道王菲的大女兒竇靖童其實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叛逆的孩子,十幾歲就開始染髮,還要刺青,而且還不喜歡上學。曾經李亞鵬託人關係把竇靖童弄進了重點中學,但是竇靖童壓根沒有興趣,最後偷偷的辦理退學。

這對於任何母親來說,其實都是非常傷心的。但是王菲恰恰尊重孩子的個性。她只是問竇靖童,你想好了沒有,如果你覺得這是你內心的答案,那作為母親就支持你。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十幾歲叛逆過的竇靖童反而現在變得乖巧與懂事以及自我獨立,在媒體人面前從來都是有禮貌的。因為她已經嘗試到母親對她的尊重好處,也學會向母親一樣去尊重別人。

孩子的惡與我們引導方式密切相關,我們要相信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過於壓抑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探索,這是我們任何父母親都需要去做得。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三、搭建好的溝通橋樑,尊重孩子,學會喚醒孩子內在的良知

人性的成長恰恰就是關注自我的真實,看到自我的多面,意識到自己既不完全是善良的天使,也意識到自己可能藏有惡魔,讓孩子早點意識到自我身上的複雜,學會引導孩子發揮善的一面,我們就能幫助孩子建立積極陽光的自我。

小時候我記得父母曾跟我講述一個故事,有個小孩剛開始的時候是偷針,後來父母從來不管教她,他偷的東西越來越多,直到有天被抓到牢里。

吳謝宇事件啟示:重視孩子心中的「惡」比引導善良更重要

後來這個孩子在牢里狠狠的咬了自己母親一口,她責怪父母對他太放縱,所以才會導致他今天落得這個下場。對於每個父母來說,我們也知道,好的養育方式既不是完全放養,也不是一味的包庇與寵溺。

好的養育方式一定是我們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和孩子有一個良好溝通橋樑,是學會讓孩子探索自我,看到自我複雜,知道,人生之路其實都是在修行,是一種探索。

讓孩子在探索中,找到我們內在的良知,從內心深處選擇做一個真正善良的孩子,我們才能讓孩子未來走得越來越遠,因為這樣的他,才會更有後勁與動力。

關注孩子的惡也是如此,孩子身上有惡並不可怕,因為人人皆有,但是孩子可以藉助自我的覺察與反思做好最恰當的選擇。

今日話題:你看到孩子身上的惡嗎,你會關注嗎,歡迎探索與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若心學 的精彩文章:

迎合別人沒有出路,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路
心理學:為什麼越討好別人,反而你的人際關係越差?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