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間諜罪?死刑?對阿桑奇的新指控讓新聞界驚了

間諜罪?死刑?對阿桑奇的新指控讓新聞界驚了

阿桑奇身在英國,卻一點也沒閑著。23日,美國司法部公布了對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的17項新的刑事指控,指其犯下「間諜罪」(espionage crime),協助並教唆前陸軍情報分析員切爾西·曼寧(Chelsea Manning)非法獲取且公布機密信息。如果罪名成立,阿桑奇可能要面臨他將面臨最高175年的監禁,並有可能被處以死刑。這些指控受到新聞自由倡導者的嚴厲譴責,引發新聞界震動。

身背18項訴訟,斯諾登都忍不住為他站出來

在這17項指控中,美國司法部聲稱阿桑奇不僅曾教唆幫助曼寧非法獲取公布機密信息,還稱他泄露的信息危害包括阿富汗人、伊拉克人、宗教領袖、來自專制政權的持不同政見者在內人員的安全。如果再加上美國方面此前提出的「陰謀入侵計算機」罪,那麼阿桑奇現在已經面臨了總計18項指控。

就此事,美國司法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阿桑奇的行為有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官員表示,維基解密公布秘密文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機密信息泄露之一」。

政府官員還指出,在美國2011年5月突襲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地時繳獲的文件中,包括這位基地組織頭目與一名下屬之間的信件,內容涉及維基解密公布的有關阿富汗戰爭的材料。

不過,路透社指出,使用「間諜罪」來起訴阿桑奇十分罕見。因為該法案更多用來起訴竊取機密信息的政府人員(如曼寧),而非發布機密信息的人。維基解密官方曾在社交網站上稱,「美國司法部正試圖根據《1917年間諜法》對阿桑奇提起訴訟。根據該法案定罪的人可能會被處以死刑」。

《1917年間諜法》是美國用來打擊告密者的有力工具。據報道,這是用來懲罰干預美國外交關係和國際貿易行為、懲罰間諜、促進美國刑法實施和其他目的的法律。此前,曼寧和深陷「稜鏡門」的愛德華·斯諾登均被該法案起訴。

公告發布後,斯諾登在推特上作出了回應:「司法部剛剛宣戰——不是針對維基解密,而是針對新聞業本身。這不再是朱利安·阿桑奇的問題:這個案件將決定媒體的未來。」

維基解密也做出了反應,抨擊此舉是「瘋狂的」,並宣稱「國家安全新聞的終結」,甚至是憲法第一修正案本身。

「他不是記者」

根據《反間諜法》起訴阿桑奇,特朗普政府越過了其他美國政府都迴避的一條界線:挑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捍衛政府機密。

這項已有102年歷史的法案沒有將國家安全新聞定為犯罪的唯一原因是,沒有任何政府試圖對其進行挑戰。根據保障言論自由的修正案,該法禁止公開政府機密,也沒有對媒體提供明確的保護。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法律觀察人士認為,如果該法曾經被用來對付記者,將無法經受最高法院的審查。

在阿桑奇公布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期間的軍事通訊以及大量外交電報之後,奧巴馬政府就是否可以用它來對付阿桑奇展開了辯論,但奧巴馬的團隊最終決定不採取這一步。當時擔任司法部發言人的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回憶說:「奧巴馬政府的司法部認為,指控阿桑奇發表言論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反間諜法》沒有對記者和非記者做出任何區分。」

這次,特朗普的司法部辯稱,阿桑奇鼓勵曼寧從安全伺服器內部竊取材料,並且不顧文件中所提到的人的安全而發表文章,不符合記者的定義。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律師德默斯(John Demers)宣稱:「阿桑奇不是記者。」

新聞界怒了

美國國家安全法律博客 Lawfareblog的執行主編朱累西克(Quinta Jurecic)表示,「記者們似乎並沒有從中得到多少安慰。」他指出,新聞業沒有法定的定義。「這是記者們一直擔心的。「

阿桑奇在美國的律師波拉克(Barry Pollack)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前所未有的指控表明,對阿桑奇的刑事起訴,對那些試圖向公眾通報美國政府採取的行動記者們構成嚴重威脅。」

曼寧23日晚上在監獄裡發表了一份聲明,她在聲明中表示,她對2010年維基解密的泄密事件承擔「全部和唯一的責任」。「很明顯,政府似乎在上周我的藐視法庭聽證會之前就已經收到了這份起訴書,」她說。「本屆政府將媒體描述為反對黨和人民的敵人。今天,他們把法律當作一把劍,並表現出他們願意動用國家的全部力量來對付這個旨在保護我們免受這種暴行的機構。」

起訴書稱,兩人的共同目標是推進維基解密的使命,即通過向公眾披露機密信息,「顛覆」美國法律,使其成為「人民的情報機構」。

這17項新的指控讓美國政府試圖將他從倫敦引渡回國的努力複雜化。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法學教授弗拉德克(Stephen Vladeck)表示,兩國之間的引渡條約對政治犯罪有一個例外,阿桑奇可能會根據《歐洲人權公約》(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提出一些問題。

弗拉德克說:「我不知道這最終是否會影響引渡程序的結果,但肯定會使問題複雜化。」即使阿桑奇被引渡,在憲法第一修正案中為指控阿桑奇製造漏洞的努力,對特朗普政府來說也是一場巨大的賭博,可能會對新聞自由造成嚴重後果。

他補充說:「這就是為什麼新聞自由倡導者把這樣的案件視為憲法的盧比孔河。」「因為無論我們如何看待個別被告,一旦政府設定了一個先例,即僅僅發布或甚至接收這類信息……就可能受到起訴,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同樣的理論不能涵蓋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最重要的新聞,從而讓它們變得冷冰冰。」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沙特商船遭襲:中東緊張局勢下的擦槍走火?
涉嫌操控歐州議會選舉,俄羅斯再被推上風口浪尖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