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悟空、貝吉塔都站住,我要和你們打一架!

悟空、貝吉塔都站住,我要和你們打一架!

本文頭圖由《龍珠超:布羅利》官方授權

就連三次元的觀眾都能感覺到,2019年的動漫電影市場著實擁擠。

除了《白蛇:緣起》與「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等國漫電影外,好萊塢的《愛寵大機密2》《冰雪奇緣2》《憤怒的小鳥2》也將陸續到來,《大偵探皮卡丘》(其實是日漫IP)已上映,純正日漫血統的動漫電影也沒缺席:繼《夏目友人帳》之後,《哆啦A夢:大熊的月球探險記》《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都在趕來的路上。

這個動漫大年的另一驚喜是「龍珠」——這棵跨越了日本昭和、平成和令和三個時代的老樹,在2015年發了新枝,推出「龍珠超」系列漫畫和TV動畫,最近上映的則是劇場版《龍珠超:布羅利》(2019年的5月24日內地上映)。

有多少人還記得龍珠?他們會為這個兒時的記憶雀躍嗎?

從菜雞互啄,到超級賽亞人之神

1984年9月,成龍的日本粉絲、漫畫家鳥山明在漫畫雜誌《少年Jump》上開始發表新作《龍珠》(ドラゴンボール,DRAGON BALL)。

這部以搞笑為主的作品借鑒了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角色,並加入了漫畫家本人喜歡的美食元素(天津飯、餃子、烏龍、蔬菜……)的作品,在初期反響平平。由於當時暴力打鬥漫畫《北斗神拳》的流行,鳥山明不得不在《龍珠》中加入打鬥元素,「天下第一武術大會」等故事令《龍珠》漫畫一戰成名。此間,比漫畫家大一歲的喜劇功夫明星成龍繼續提供了靈感:漫畫中的武天老師化名的「佳基·瓊」角色,就直接借用了成龍的英文名Jackie Chan。

在連載的11年間,鳥山明的另一位功夫偶像李小龍,則對《龍珠》後期風格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據說,除了《龍珠》的名字是受李小龍電影《龍爭虎鬥》啟發外,在「賽亞人之戰」中,變身超級賽亞人的悟空的漫畫形象,眼神即致敬了李小龍。

《龍珠》漫畫於1995年的第519話宣告完結,但彼時,「龍珠」已在全世界漫迷中有著超高人氣,出版方集英社不得已,只好授權動畫製作方繼續推出《龍珠Z》(ドラゴンボールZ)、《龍珠GT》(ドラゴンボールGT)、《龍珠改》(ドラゴンボール改 )等TV動畫,而漫畫除了一些合作番外,要正式的續作,則要等到2015年由鳥山明原作,同人漫畫家豐太郎(とよたろう,Toyble)執筆的《龍珠超》(ドラゴンボール超)系列。

TV版動畫一掃「龍珠」續作的頹勢,新角色(破壞神比魯斯)、新招數(超級賽亞人之神、自在極意功)、新故事(力量大會)都令漫迷耳目一新。

若要追問《龍珠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那麼可以說,《龍珠超》可能是在1995年鳥山明老師封筆之後,真正認可和參與度最高的《龍珠》續作。而《龍珠超:布羅利》既是「龍珠超」IP問世以來的首部劇場版,也是《龍珠Z:復活的弗利薩》(或譯《龍珠Z:復活的F》,2016年)之後,正式引進內地的第二部「龍珠」系列劇場版。

在2019年4月北影節期間,虎嗅有幸參與了《龍珠超:布羅利》看片會,並與該片的導演與製片人一起聊了聊製作背後的故事。

根正苗紅,血統純正:迄今口碑最好的劇場版「龍珠」

導演長峰達也,此前曾先後執導過《海賊王劇場版Z》和《海賊王劇場篇:黃金之心》,而《龍珠超:布羅利》也是繼《阿拉蕾劇場版11》之後,第二次與鳥山明合作。因為執導《布羅利》,還獲得了2019年第4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提名。

製片人林田師博從2012年《龍珠改:魔人布歐篇》即開始從事「龍珠」系列的海外版權管理工作,後來成為《龍珠Z:復活的F》的製片人,此次又擔任《龍珠超:布羅利》的製片人。

《龍珠超:布羅利》(以下簡稱《布羅利》)於2018年12月在日本本土首映,此後陸續在全世界各地上映,在畫面、人物、劇情等方面,均獲該系列劇場版的最佳口碑(IMDb 8.0分,豆瓣電影7.6分,爛番茄新鮮度83%,爆米花指數93%)。有豆瓣評論稱讚,該片是「史上最良心作畫」。

高口碑背後,製作委員會都做了什麼?

鳥山明老師最重視的一部龍珠電影

而在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忠實還原鳥山明的原作畫風:製片人林田師博談電影的製作幕後》,原文《DBMFL第21回は、映畫『ドラゴンボール超 ブロリー』のプロデューサー林田師博さんに直撃インタビュー!》),製作人林田師博也表示,集英社為《布羅利》的製作成立了一間「龍珠室」(由《V JUMP》雜誌主編伊能昭夫擔任室長),確認全部行程。

與《龍珠GT》《龍珠Z》等衍生作品所不同的是,《龍珠超》電影的編劇、角色設定等都由鳥山明本人來完成,「這次不但是腳本大綱,人物設計,角色形象,最開始2D,圖畫變動畫,都參加,甚至直接動手畫。」長峰達也回憶到,「鳥山明老師從名古屋到東京,幾次做好了影像,也開會討論這個電影,這是鳥山明參與最多的一次劇場版製作了。」

從媒體歷史報道看,鳥山明至少為本次劇場版繪製了超過20張設計圖,《布羅利》可謂「根正苗紅,血統純正」。

而《布羅利》能經得起漫迷們逐幀截圖的考驗,得益於電影的嚴密籌備和作畫團隊的篩選與搭建。從《龍珠超》漫畫IP開始,漫畫執筆者一直是受鳥山明認可的漫畫家豐太郎(とよたろう,Toyble),但劇場版《布羅利》製作過程長達三年,所以「龍珠室」一開始就希望重新設計畫面,所以啟用了新的作畫監督。

「最開始有10人備選,此後篩選到7人,再後來篩選到5人。」林田師博告訴虎嗅,製作方東映挑選作畫監督的過程異常漫長,「最後篩選到只剩3個人的時候,他們各自畫了一些樣品給鳥山明老師看,最後確定了新谷直大。」

新谷直大與長峰達也在東映公司也是老搭檔,二人的合作,要追溯到東映的TV版人氣動畫《海賊王》(國內或譯《航海王》)。

針對漫迷稱讚《布羅利》製作「符合好萊塢創作規律」的說法,導演長峰達也表示二者區別明顯。「好萊塢是團隊製作,而日本動漫通常是一個導演拉起一個團隊。」如果說二者真有什麼相似之處,大概就是日本創作者的意念更強,「有一個鳥山明老師的存在,這是個團隊至高點,大家在他的指揮下完成創作。」

最爽版「龍珠」:100分鐘的電影,近60分鐘的打戲

我們還與導演、製作人就劇情本身聊了聊。

如果你害怕本文劇透,那大可放心,完全輪不著我們來透——劇情簡單到看官網介紹就能得知八九成,真龍珠粉大概更想去體驗電影特效和作畫風格。

首先,因為上映時間限制,這部電影成片刪減長達75分鐘。鳥山明老師實在太熱情了——他對該片的重視程度不止於角色設定,對腳本也格外重視。導演長峰達也對虎嗅表示,最初,他們從鳥山明手裡拿到的腳本大綱長達175分鐘,所以刪減成了最痛苦的事:「從175分鐘刪減到100分鐘以內真的很難,我們需要揣測和考慮哪些戲份可以刪掉。」

其次,在剩下的100分鐘劇情中,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打鬥戲近60分鐘。而這部電影主打的賣點是4D效果,也就是說,觀眾可以通過座椅振動感受打鬥和視覺效果——你可以想像那種從頭到尾都刺激體驗。

這也是導演想給漫迷們呈現的版本。「對於《龍珠超》的粉絲來說,大部分人都喜歡打鬥情節。大家要看什麼,就給看什麼,最大限度滿足大家的需求。」林田師博告訴虎嗅,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做了很多分鏡,把打鬥戲都儘可能拉長,將貝吉塔變身的各個階段都巨細靡遺地展現給觀眾。」

日漫經常展現的一個主題是「羈絆」,《布羅利》也不例外。

主要人物強化,而配角弱化也是有意為之。「鳥山明老師的劇本也沒有非常強調或展示主題。」長峰達也坦陳,「在製作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其中的四對父子關係。每一對父子的相處模式都不一樣——但我們不會展示哪種關係是最好的,只向大家展現出賽亞人內部人物關係、家族關係和相處關係。」

大陸地區延遲半年上映,但已是最快速度

2018年,中國大陸票房市場超過600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這也吸引了好萊塢、印度電影在內的海外片的注意,2019年,《復仇者聯盟4》確定在中國大陸全球首映,開好萊塢大片定檔先河,當然也收穫了不菲的票房成績。

但日系電影相當淡定,動漫尤其如此。就引進大陸市場的日系動漫電影來看,晚於日本近一年才上映已是家常便飯,定檔後給宣發方留出的時間只有一兩周也是見怪不怪。

但林田師博坦言,此番《布羅利》在大陸地區能比日本本土晚半年上映,已是史上最好成績。

林田師博此前有海外版權管理經驗,所以《布羅利》在製作之初就有了全球發行的想法。林田告訴虎嗅:「通常情況下,一部動畫電影從拿到大綱,到上映,其實一年就夠了。但《布羅利》從一開始就考慮面向海外發行,希望能做到日本和海外同步上映,所以從企划到宣傳,都是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馬拉松式的周期,給這部電影帶來了諸多變數。「參與的導演、配音等的日程因此被拉得很長,各位製作老師之間的溝通,包括海外配音,大家都盡量配合檔期。」事實上,《布羅利》 在全球的檔期還沒有做到完全同步,尤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直到四月底才確定了大陸檔期,算起來比日本本土延遲將近半年。

? ? ? ? ?

儘管如此,這已比多數日漫電影的檔期都要快。

「我本人當然希望是同步上映的。現在比過去時隔一年半才上映要好多了。」儘管有所延遲,但林田對目前檔期的安排表示滿意。

emmm……九零後的你追過龍珠嗎?

「你追過《龍珠》嗎?你呢?你……」

我問了辦公室的幾位九零後,他們紛紛一臉懵逼。

但「龍珠」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身在北京的九零後編輯們好久沒關注「龍珠」,原因藏在數據中——貓眼專業版「想看指數」顯示(數據收集截至2019年5月5日12時,下同),大約有4.6萬人想看本片,其中男女比例接近3 : 1,而他們主要是分布在二三線城市、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

林田師博表示,雖然日本龍珠迷也有60%~80%是男性,但與中國觀眾的不同之處是,很大一部分日本龍珠迷年齡較大,另外一部分是小學生群體。對於中國龍珠迷集中於20~34歲的狀況,「還是蠻令人開心的,在日本,這個年齡的龍珠迷已經比較少了。」

不獨觀眾年齡有差別,在日本,年輕一代漫畫家群體也圍繞「龍珠是否算入門必讀」展開了爭論。多數年輕漫畫家都欣賞鳥山明的破舊立新的畫法,也承認《龍珠》漫畫對後來者的重要啟發,但看多了受《龍珠》啟發的漫畫,再回頭看「開山祖師」鳥山明的作品,反而沒感覺了(事見Anitama刊文綜合報道《你做這行的,怎麼能不看《龍珠》呢?》)。

儘管《龍珠》在日本本土有不少爭論,但這並不影響「龍珠」系列IP的大賣。以「龍珠」IP開發的遊戲《龍珠Z:爆裂大戰》(ドラゴンボールZ ドッカンバトル),為日本頂級遊戲開發商萬代南夢宮帶來了首個單IP年收入年入破千億日元的成績。

而《龍珠超:布羅利》自2018年12月首映以來,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拿下了超3000萬美元(約合33億日元)的票房收入。

龍珠不老。

也願中國的龍珠迷們永遠年輕,永遠熱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谷歌斷供華為,老外怎麼看?
25家機構爭奪格力,董明珠說的「野蠻人」會出現嗎?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