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越王勾劍為何能散發寒光?古代早已掌握先進科技,使用記憶合金

越王勾劍為何能散發寒光?古代早已掌握先進科技,使用記憶合金

春秋時期有名的「越王勾劍」鑄造之謎,已被上海博物館等單位組成的課題專案小組破解。

大多數人總是感覺近代技術肯定是比古代技術先進,古代的科學研究遠遠不如現代。可是,有很多例子顛覆了「現代比古代進步」這一見解。相反,古代很多科學技術放在現代是無與倫比的。例如,在1994年3月1日,世界有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皇墓兵馬俑2號坑開始挖掘工作。這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科考成果之一。

第二坑已出土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有研究價值的古文物。其中有一批銅劍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們的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有8個棱面。更加讓人驚訝的是,考古學家使用遊標卡尺量了一下每一把劍的長度,它們的誤差居然小於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出土的19把銅劍全部是這樣。

這批銅劍從結構上來說是很精密的,劍身光滑發亮,劍刃紋理細膩,而且居然沒有相互交錯的紋理。它們在黃土下已經沉睡著兩千多年,出土時依然透出寒光,異常鋒利。在科研人員後期的分析發現,劍的外表都塗了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

這一考古發現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這種「鉻鹽氧化」工藝是近代才有的先進工藝。

最早是在1937年被發現,隨後於1950年美國申請了這種工藝的專利。然而,鉻鹽的氧化工藝並不是在秦始皇時期才被發現的。早在春秋戰國那個時候,人們就掌握了這種先進的製作工藝。

數年前,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時期的古墓時,居然出土了一把被泥土覆蓋著的長劍,一排醒目的古篆文赫然顯現在劍身上「越王勾劍自用劍」。當時可是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一時間在中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之後更轟動的是來自於科研人員對古劍的科學研究結果報告,剛開始引起研究人員重視的是:為啥古劍被埋在地下2000多年後卻依舊沒有生鏽?而且還散發寒光?

帶著這些疑問,科研人員開始著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原來「越王勾劍」幾千年來都沒有生鏽的原因竟然是劍上鍍了一層鉻金屬,因為鉻是一種極耐腐化的稀有金屬。

地球岩石中的鉻含量極低,提取非常不易。另外,鉻也是一種高溫金屬,熔點約為1907攝氏度。

基於科研人員的發現,人們不免會疑惑:為什麼越王勾劍那個年代的人就已經擁有提取鉻的技術?大概在某些領域古代的科技發展程度比現代的要先進。

很快考古學家們又有了一些新的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們在整理秦朝一號坑的時候,看到一把銅劍被150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彎曲的角度超過了45度。當人們搬離陶俑之後,讓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又窄又薄的銅劍在一剎那間出現了反彈,一下子就自然恢復到正常形狀了。這可是當代冶金人士的最大夢想「形狀記憶合金」,早在2000多年前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

「形狀記憶合金」現在已經被普及使用,應用領域非常廣,甚至是女性的文胸也被使用,也被人稱為「記憶罩杯」。

但你有沒有想過,20世紀80年代的科技文明居然會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的古墓中。又有誰能想到秦始皇的士兵在戰場上所使用的劍是現代科技所追求的技術?

筆者:三體——阿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宇宙探索 的精彩文章:

人類已經進化到極限了嗎?萬年來毫無變化,科學家終於找到原因
海底死亡冰柱真的是死神?科學家:沒有生物是它的對手

TAG:科學宇宙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