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誇張是科技廠商的基本操作,包括谷歌也不例外

誇張是科技廠商的基本操作,包括谷歌也不例外

兩周前,谷歌在美國山景城舉行了本年度的I/O開發者大會,並將全新的Android Q正式推出。這一次,在自家的Google Assistant上,谷歌為進一步推進其AI能力,帶來了不需要聯網的本地AI演算法,可實現離線語音助手、離線自動給視頻添加字幕等既神奇操作。

而在去年同一時間的I/O 2018上,谷歌除了帶來Android P之外,CEO皮查伊還向外界展示了一項黑科技,能像真人一樣打電話的AI——Duplex。谷歌還特意在現場演示了使用Duplex進行預訂服務,包括時間、地點、預約服務內容等,而且面對電話另一頭的人類,AI的反應相當之人性化,其語音語調和節奏聽起來相當自然,甚至會合理的運用各種語氣詞。

谷歌Duplex有四分之一是人類操作的

隨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前斯坦福校長,以及圖靈獎獲得者John Hennessy更是親自為其站台稱,「至少在商務預約領域,Duplex算是通過了計算機科學家阿蘭·圖靈在1950年提出的圖靈測試。」

不過谷歌推出的這個神奇的AI,最近卻被來自《紐約時報》的記者揭穿了它的假面。並表示,在實際測試過程中,Duplex在電話中的聲音如此之富有人情味,是因為通過Duplex撥打的電話中有75%其實是由人來操作的。

這件事情的起因,則是當初面對大眾在科學倫理上的質疑時,谷歌採用的應對措施出了點岔子。當初,在I/O 2018上Duplex的效果實在是好的驚人,以至於外界對於「AI可能失控」的恐慌,因此官方為保證科技透明度和倫理道德,無論Duplex會以什麼形式工作,都將向電話另一端的人聲明身份,讓對方知道自己是AI。

在Duplex開始進入常規運行環節後的某一天,美國一家餐廳的工作人員接到一通來自Google Assistant的電話,但是因為明顯的口音問題導致其起了疑心,於是直接問道,「你是人還是AI?」沒想到Duplex馬上回答我不是機器人,然後還笑了起來。因此,這家餐廳的工作人員在給《紐約時報》爆料之後,才引起了隨後記者的親身體驗。

當然,針對《紐約時報》的報道,谷歌方面承認的也很痛苦。其大大方方的表示,目前通過Duplex撥打的電話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人類的操作,剩下由AI負責的四分之三當中也有15%受到人工干預。

新技術難免不成熟

可當初谷歌說Duplex在「商務預約領域」是通過了圖靈測試的,而圖靈測試是什麼?為什麼其成為判斷AI能力的重要基準呢。事實上,所謂的圖靈測試是用來測試其對象——機器,是不是具備人類智能的方法。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圖靈測試的意義在評判一台機器是否能夠成功模仿人類。但是,Duplex僅在特定領域通過這一測試就已經讓業界興奮了,也代表著大家努力的方向沒有錯誤,但結果一年過去了之後,發現Duplex居然在吹牛。

為什麼在Duplex的工作中,谷歌還需要加入人工幫助,在The Verge看來,是因為Duplex還很稚嫩,依然需要獲取足夠多的數據以訓練AI能力。相比於常規的AI客服與智能電話機器人,谷歌Duplex最核心的賣點就是「自然對話」,這背後是自然語義理解、自然行為建模,以及自然語氣三大核心,谷歌的解決方案是在循環神經網路的基礎上,使用低置信度模型來解決響應問題,並基於WaveNet和Tacotron的合成TTS引擎控制語音語調。

由於大量新技術的應用,不夠成熟其實就可以理解了。不過在科學倫理領域,或許現在的Duplex才更能夠讓用戶接受。大家之所以會擔憂AI引發的問題,最大的根源在於整個AI能力背後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領域的複雜性,對於非從業者的普通人乃至監管機構來說,理解AI工作的原理很困難。

事實上,早在I/O 2018上展示的Duplex錄音視頻,就曾受到了外界的質疑,因為在其中一次示例通話中的兩位女性員工,都沒有在電話上提到自己公司的名稱(這其實不符合邏輯),而且錄音中也沒有環境噪音(不符合日常狀態)。

發布會吹牛,其實是科技圈的傳統藝能

發布會上「造假」、美化和誇張,其實是商業領域的「潛規則」,特別是在前瞻性更強的科技領域,表現也尤為明顯。比如說手機廠商常用的單反照片手機樣片,蘋果在自家第一代麥金托什電腦上,用512K系列來假裝是128K系列的性能表現和操作體驗,科大訊飛此前AI同傳與人機耦合模式之間的是是非非,事實上都屬於這種誇大式宣傳。

而廠商之所以會幹這種事兒,其實與科研造假的邏輯很相似,要麼為名、要麼為錢。而且,科技廠商的誇張還很不容易被發現,一方面本身科技領域的門檻本身就較高,普通消費者也很難搞懂,另一方面廠商基本上很少會憑空吹牛,更多的是將80分吹成100分。

回到谷歌身上,作為堂堂五大科技巨頭FAAMG中的一員,應該說已經早過了需求吹牛來彰顯自己實力的階段,但在AI領域事情其實起了一點特別的變化。相比於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變革,AI興起將帶來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AI人才和需求之間的供求卻是極端不平衡。

不同於經過本科乃至自學就能入門的一般程序員,以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領域,可以說是需要博士才能出成果。而根據Linkeln在2018年的相關數據分析,全世界大約有22000名擁有博士學位的AI從業人員和研究人員,其中只有七分之一正在尋找工作。

因此這其實是一個買方市場,作為賣方的谷歌想要招攬更多人才,當然需要向潛在意向人群展示自家的AI技術有多麼出色,希望利用馬太效應聚攏更多的人才,塑造一個科技實力出色、黑科技層出不窮的公司形象。總的來說,現在看來所謂Duplex在某些領域通過圖靈測試,可能就是一個品牌營銷套路,只不過套上了高科技的外殼,並冠上了谷歌的招牌。

至於這件事最後的影響,或許對於谷歌來說並沒有傷筋動骨,也談不上虛假宣傳,只不過再多來幾次之後,大家對於谷歌黑科技的免疫力,可能就會大幅提升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Redmi旗艦機將被命名為K20,或包括兩款產品
情侶分手怒捐房款,和好後欲退遭官方拒絕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