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文|小河對岸

省會,是一省之樞紐所在,通常都是該省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中心,而對省內的其他城市有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因此,省會理想的位置應位於該省的地理中心,而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比較尷尬。南京位於江蘇省的最西南端,北與安徽省滁州市接壤,西與安徽省馬鞍山相連,南與安徽省宣城市毗鄰,而被安徽省從北、西、南三面環抱。將南京版圖併入到安徽,也找不到一點違和之感。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無論是鐵路規劃還是公路的規劃,也都會以省會為樞紐。而令江蘇省比較尷尬的是,江蘇省另一唯二的國家級交通樞紐--徐州,也位於江蘇省的最邊角(江蘇省最西北端)。故而,途徑江蘇省的國際級鐵路、公路,都會以南京、徐州作為連接城市,這幾乎算是與江蘇省擦肩而過。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作為江蘇省內部的交通規劃,從江蘇省北部的徐、連、淮、宿等市到南京,其地理上的最短距離都要途徑安徽省。故而,江蘇省要規劃省內道路,也往往要經過安徽省。再則,安徽省南部離南京的距離,也遠比江蘇省北部離南京的距離要近。

從經濟輻射能力上看,南京對安徽南部的經濟輻射能力遠遠大於其對江蘇省北部的輻射能力。甚至有江蘇人感慨,南京的地鐵都修到了安徽省。而江蘇省北部的交通,尤其是鐵路交通(高鐵)相對來說比較滯後,而與江蘇省的經濟地位並不能完全匹配,其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江蘇的腹里缺少交通國家級樞紐中心城市。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因此,儘管南京的文化底蘊在我國城市中數一數二,但江蘇人對南京作為省會還是有所埋怨,甚至戲謔南京為「徽京」。江蘇人也最熱衷討論「南京直轄」、「江蘇省會搬遷」等話題。從地理中心上看,淮安--揚州更適宜作為江蘇省會。但江蘇省的經濟重心在江南地區,而將行政中心搬遷到江北,新省會在短期內很難產生較強的經濟帶動力。如此,新省會不但會從周圍城市身上吸血,也會使江南地區更產生離心力。那麼,以淮安--揚州為中心的江蘇新省會就會成為另一個「霸都」(合肥)。

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方案,就是江蘇省會仍留在江南,但樞紐中心向東移。可是,南京之於江蘇,就如同西安之於陝西、成都之於四川。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南朝詩人謝朓有詩云:江南佳麗地、金陵(南京)帝王州...。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南京在歷史上是整片江南的國都所在,其歷史文化底蘊並沒有其他城市可以撼動。只要南京沒有成為直轄市,而仍在江蘇轄內,江蘇省很難割捨掉南京,而取其他城市為省會。

故而,為了減緩南京作為江蘇省會,而對其他江蘇城市輻射力不足的困局。最為可行的方案,就是南京與鎮江合併,而將交通樞紐中心移到鎮江。

鎮江的面積只有38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為320萬,是江蘇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級市。而南京又是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倒數第二的城市,在濟南合併萊蕪之後,南京也很難不對鎮江心動。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鎮江在文化上也與南京更為貼近,鎮江與南京雖然在地理上地處江南,可是在語言風俗文化上卻更貼近江北,而屬江淮文化區(楚文化)。歷史上幾次大規模北人南遷,寧鎮一帶都是北人南渡的第一落腳地,故而,寧鎮才漸由吳文化區轉為江淮文化區。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鎮江(京口)作為江北通往江南的渡口,其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一度在南京之上。三國東吳在江南最早的治所,就位於鎮江。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有一篇著名之作《登京口北固山懷古》,就是在鎮江憑弔古迹,感思孫權在鎮江(京口)建立霸業、劉裕從鎮江北伐的英雄往事。除此之外,東晉時期的祖逖北伐(「聞雞起舞」的主人公),南唐時期的李昪平定楊吳內亂等等,都是以鎮江為立足地。

王安石也有關於鎮江的著名詩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我國近代以前的經濟大動脈--京杭大運河,也是經鎮江--揚州而過長江。京杭大運河貫穿江蘇全省,而最繁華的一段便位於江蘇省。江北的揚州、淮陰(淮安)而與蘇州、杭州並稱為運河四都市。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困局

南京與鎮江合併,既可以提升南京的省會城市首位度,又能以鎮江為交通樞紐中心而提升南京對江蘇北部的經濟輻射力度,而降低江蘇人對南京作為省會經濟輻射力不足的埋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知社 的精彩文章:

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三位皇帝
南京與北京,何以成為我國唯二以「京」命名的城市?

TAG:有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