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朝代:唐代

作者:韋莊

原文: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說江南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更勝天空的碧藍,卧在畫舫之中聽著雨聲入睡。江南酒壚邊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時,千萬不要回到故鄉,回到家鄉思念江南之情會讓人愁斷腸

作者

韋莊(836年─910年),五代前蜀詩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他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是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人生經歷

唐初宰相韋見素後人,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廣明元年(880)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於戰亂,與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離長安赴洛陽。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歲作《秦婦吟》。不久避戰亂去到江南,五十八歲回到長安,一心想要應試,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之抱負。乾寧元年(894)五十九歲登進士第,授校書郎。乾寧四年(897),時年六十二歲,被「宣諭和協使」李洵聘為書記,同至西川,結識了西川節度使王建,回長安後,改任左補闕。天復元年(901)六十六歲,應王建之聘入川為掌書記。天祐四年(907),朱溫篡唐。唐亡,力勸王建稱帝,王建為前蜀皇帝後,任命他為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後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歲卒於成都花林坊。他生活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混亂時期。因他有反映黃巢義軍攻入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他在詞壇上與溫庭筠齊名,並稱「溫韋」,是「花間派」詞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賞析

第二首寫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萬里,依然一無所獲。人人都說江南好,在韋莊眼裡,江南最好的莫過於那些胳膊雪白的賣酒女郎了。可是他心裡卻惦著家鄉,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時正處於戰火之中。所以江南人勸他: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 「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遠遊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只合」,合者,該也,在江南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下面則是對江南好的細寫,說江南確實是好的,「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卧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更進一步,江南又何嘗只是風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一作「罏」,又作「爐」,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云:「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爐」。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下面的「未老莫還鄉」,這麼平易的五個字卻有多少轉折,佛經上說「才說無便是有」,說「莫還鄉」實則正由於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細細地品味,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說「莫還鄉」是叮嚀囑咐的話,是你想還鄉,而現在卻有不能還鄉的苦衷,「還鄉」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係,這裡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人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麼讚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