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史札記:姑娘叼個大煙袋

讀史札記:姑娘叼個大煙袋

編者註:滿族民俗專家趙福祿先生曾出版書籍《讀史札記》、《民間笑話》等,但當時交付出版後就沒留電子版,最近趙福祿先生將已經出版的書籍文章重新整理,授權我們在這裡陸續發表,在此表示感謝。

讀史札記

—趙福祿著

4月30日發文章第一部分《滿族的歷史名稱有哪些?》,

5月2日發文章第二部分《滿族文化中的滿族八旗》,

5月3日發文章第三部分《讀史札記:創立滿族文字的始末》,

5月5日發文章第四部分《讀史札記:滿族的姓氏與名字》,

5月12日發文章第五部分《讀史札記:滿族宗教信仰和柳條邊》,

5月14日發文章第六部分《讀史札記:滿族肇興之地與長白山神祭祀》,

5月17日發文章第七部分《讀史札記:滿族髮式》,

5月20日發文章第八部分《讀史札記:滿族服飾》,

5月22日發文章第九部分《讀史札記:天足與旗鞋》,

5月23日發文章第十部分《讀史札記:糊窗戶紙和悠車》,

今天發第十一部分。

十二、姑娘叼個大煙袋

據說明末崇禛年間,崇禛皇帝在朝上問手下大臣:「我的江山何時能失落?」眾多大臣明知朝不保夕,但又都不敢說,唯有一位聰明的大臣想了想說道:「臂上跑馬,嘴上安灶時,乃江山失落之日。」崇禛聽了大喜,心想:什麼時候能在臂上跑馬,嘴上安灶啊!看來江山是能永保了。沒想到滿清入主中原穿馬蹄袖,抽旱煙,直到崇禛在煤山自縊之時,才有所悟,可是已經晚了。

煙草是舶來品,是日本所產,由朝鮮商人輸入我國瀋陽,原稱南靈草丶南草,由於東北土地肥沃,適合煙草生長,所以種植的煙草葉大而且肥厚,煙味醇濃,就成了有名的「關東煙」。

姑娘叼個大煙袋是與滿族的風俗禮節有直接關係的。在滿族家庭中,媳婦地位低,而沒出嫁的姑娘地位則相當高,故有被父母哥嫂尊為「姑奶奶」之稱。要是嫂子丶弟媳伺候不好,馬上就會挨一煙袋鍋子。但是滿族姑娘在沒出嫁前一慨不應酬賓客,可是-旦談婚論嫁,應酬接待也就開始了。首先是定婚後,男方同媒人要到女家送彩禮,未來的新娘子都要出面為客人裝上一袋煙,俗稱「裝煙禮」。每次裝完煙,對方都要有所表示,賞錢,這叫「裝煙錢」。二是結婚的第二天,新娘子要由嫂子領著給尊親裝煙,藉以認識婆家親屬,拜見長上,俗稱「分輩份」。此時長輩都要拿出點零錢給新媳婦壓腰。三是日常生活中,兒媳婦一天要三次給公婆裝煙,每日雞叫起來,先給老公公丶老婆婆裝上煙,雙手奉上,然後再去幹家務活。中午丶晚上也是如此。四是在平常日子裡,若是家裡來了客人,年輕媳婦要趕快出來迎接,行禮畢,把客人請到屋內,先敬煙丶後倒茶。滿族裝煙規矩大,一般是裝上一袋煙,親口點著,抽順了煙,再用平日總拴在衣襟上的手裐把煙嘴兒自已叼過的部位擰著擦拭一下,雙手捧著把大煙袋恭恭敬敬地送到長者面前,供長者享用。所以滿族女人在家為姑娘時都學抽煙叼煙袋。用煙袋抽煙目的是為了不熏黃丶熏黒牙,因為長長的煙袋桿可以起到過濾嘴作用。大煙袋還可以打狗丶防蛇丶護身。

傳說,過去有個保媒拉縴的媒婆兒,因得罪了人,夜裡回家沒人送,走在半路上讓狼截了道,嚇得個七魂出竅,把大煙袋上下左右掄了個圓,看得那狼一時沒趕上前。看久了,狼也沒走,知道她也就這兩下子,黔驢技窮,狼又步步逼了上來,累得直喘粗氣的媒婆兒在慌亂中,又點燃了一鍋子煙,噴雲吐霧地對著狼抽了起來,紅紅的火,鬼火般對著狼緑眼珠兒。狼往哪轉她的煙袋往哪轉。狼生性多疑,不知這冒紅火的是啥東西,不敢上前。後來,媒婆兒發現狼怕這冒紅火的大煙袋,便大著膽子用大煙袋-步步逼著狼往自已家方向退,心想我咋這倒霉呀!一個半大老婆子,咋讓狼看上了呢?她一直把狼逼到自家門口,猛地大喊一聲「孩子他爹,有狼」。就在狼一楞神之際,她把一煙袋鍋子紅紅的火,猛地扣在狼的一個眼珠子上,就聽,狼嗥的一聲,一泡稀屎竄了老遠,逃了。

滿族文化網原創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自願歸順太祖的有哪些人?
清代皇帝的大婚禮儀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