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哈爾濱賓縣芍藥花的歷史文化

哈爾濱賓縣芍藥花的歷史文化

賓縣芍藥花的歷史文化

傅強

滿族人的先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稱呼不同,3000多年前至先秦時代為肅慎人,到了漢代至三國又稱挹婁人。南北朝時,稱勿吉人。隋唐時期,滿族先世稱靺鞨人。宋遼金(前金)時期稱女真人。1635年農曆10月13清太宗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

現在的黑龍江省賓縣在南北朝時期屬勿吉人七個部落之一的安車骨部(按出虎)。前金時屬上京會寧府,清初歸寧古塔將軍節制,乾隆時期歸阿拉楚喀(今阿城)副都統管轄。光緒年間在葦子溝設置濱州廳,宣統元年改為賓州府。中華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3月11日將賓州府改為賓縣。

賓縣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這裡有著一大片神奇的土地,每到五月末六月初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盛開著各色的芍藥花。在滿族古老傳說《天宮大戰》中天神阿布卡赫赫被惡魔所抓,天要塌陷,日月無光,天鳥地獸相繼死亡,在千鈞一髮時刻,依爾哈女神(滿族民間神話傳說中的花神)化作了一朵朵芳香四溢、潔白美麗的白芍藥花星。

惡魔們爭搶著摘白芍藥花,花朵突然變成千萬條光箭,射向惡魔的眼睛,惡魔痛得滿地打滾,逃回了洞穴。太陽又重新燦爛起來,月亮又恢復了往日的嬌媚,眾生又能快樂的生活了!因此,滿族人無論戴花、插花、貼窗花都喜歡白芍藥花。白色的芍藥花是品級最高的。

滿族婦女戴的頭飾叫「大拉翅」,形狀是從滿族人的圖騰海東青的翅膀演變而來。大拉翅上佩戴白色芍藥花是尊貴的象徵,是說明身份地位的符號。在滿族文學作品中描述美麗少女時所用的詞句:那女子的面容,嬌嫩得就像山坡上剛剛開放的芍藥花。

在滿族薩滿文化中,只有芍藥花和年息花(杜鵑花)才能擺在神案前。

每年在芍藥花含苞待放時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差人前來賓州採集花蕊用600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內務府。

內務府會按後宮等級分配給各宮插花。待花開時後宮娘娘們就會將來自龍興祖地盛開的芍藥花插在頭飾上以求花神依爾哈庇佑永葆青春靚麗。芍藥花成了大清國不折不扣的的國花。

到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江河日下,國力衰敗,慈禧皇太后下懿旨朝廷為了減少開支不再從千里之外的賓州採集芍藥花,改由直隸地區供給牡丹做為頭飾花並封牡丹為國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所以慈禧太后廢國花芍藥改國花為牡丹也是有理由的了。

賞芍

相傳,芍藥並非人間花種,

某年人間瘟疫,

花神為救世人而盜了仙丹撒下人間,

便成了芍藥。

後來,每逢芍開,

男男女女們便於水邊嬉樂,互贈芍藥以訴情;

君子們亦於長鞭遠行揮袖時,互贈芍藥以惜別;

因此,芍藥又名「將離」。

「將離」之美,不驚心,不動魄,

卻短暫倉促,只消一場暴雨,便匆匆隕落;

亦如人生。

或許,人生之幸事,

莫過於同重要的人攜手看花;

而不幸,莫過於淚眼揮手道別離。

艷艷錦不如,夭夭桃未可。

印象中的芍藥,是在五月的某一天,

葡萄樹下的花盆裡開出層層疊疊的粉白,

伴著鵝黃的花蕊和鮮綠的葉子,

躲在樹下,像個仙子。

微風吹過,那手掌大的花朵便歡喜地點頭。

閑吟芍藥詩,悵惘久顰眉。

花開時節,芍藥叢中影影綽綽;

卻不經開,說落便一下子就落得乾乾淨淨。

曾以為,它實在不值一提,

曾以為,只有玫瑰才是愛的象徵,

直到那天,新娘手捧芍藥與愛人走過殿堂,

方知愛的旋律不只玫瑰,

方知芍藥才是愛的「花神」。

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

如今芍藥花又開了,我對著它,

像尋夢般,再思念起那些不再屬於我,

卻如芍藥花般,

在記憶中盛開著永不褪色的那許多顏色。

或將它擺上餐桌,

與喜歡的人共享一頓豐盛的餐,

伴著花開,留下彼此最美的樣子。

最是一年花色好,

待到芍開,夢又回。

折一朵芍藥,送之以抵心。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北京文化屬於滿族文化嗎?
東北滿族人的夏天生活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