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困惑180年的「達爾文悖論」被解開,底棲隱蔽魚類或為關鍵!

困惑180年的「達爾文悖論」被解開,底棲隱蔽魚類或為關鍵!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是「物競天擇」,但隨著科學的進步,進化論里的很多觀點已被科學家推翻,但有個觀點在近180年來,沒有被科學家解開——達爾文悖論(Darwin』s Paradox)。不過日前發表在《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或解開達爾文生前未能參透的演化問題。

達爾文在1836年左右到印度洋東部基林群島研究珊瑚生態,他發現基林群島的地面上,動植物的數量和種類並不多。但在陸地幾米遠的珊瑚礁里,現象卻千奇百怪,成千上萬的生物都在蓬勃生長,其壯觀程度堪比熱帶雨林。這讓他很困惑,為何在營養極少的水域里卻生存著大量的生物,其生態位的數量多得驚人——達爾文悖論。

在過去超過一個多世紀,科學家們都想破解這個「達爾文悖論」,有人曾提出珊瑚礁是個超高效系統,可將養份不斷循環供生物使用,也有人指外海水流可以將養份衝到珊瑚礁等等。理論雖多,但卻未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SFU)珊瑚生態學家 Simon Brandl 懷疑底棲隱蔽魚類可能是關鍵,或為其他居於珊瑚礁有脊椎動物的食物。他帶領團隊在貝里斯、法屬波利尼西亞以及澳洲的多個珊瑚放置58個鐘型網。這種網只會嚇走大型魚類,但底棲隱蔽魚類可在當中自由遊走。

團隊在網內加入微量的麻醉劑,方便統計這些底棲隱蔽魚類。研究發現,這些最細小珊瑚魚類平均只有約1厘米長、重0.1克,平均每一平方米就有100條底棲隱蔽魚類。團隊研究推算出,60%在珊瑚礁被消耗的魚類生物質來自底棲隱蔽魚類,而每年底棲隱蔽魚類最多可繁衍七代。故團隊表明,這些底棲隱蔽魚類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基石。

Brandl表示,他們在澳洲海底研究時,為底棲隱蔽魚類的數量之多感到震驚。雖然目前人類已知的底棲隱蔽魚類有3000多種,但他猜測估計還有1000多種未被發現。此外團隊在研究的同時,也為珊瑚白化現象感到擔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視角 的精彩文章:

「公斤之母」砝碼正式榮休,無形公式重新定義重量單位!
羨慕嗎?這種生物能返老還童,只要細胞存在就一直不死!

TAG:魚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