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講大話的人為何被叫做「吹牛皮」?背後有什麼典故?看完漲知識了

講大話的人為何被叫做「吹牛皮」?背後有什麼典故?看完漲知識了

眾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虛榮之人,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話,往往都是誇大不可信的,而對於這些說大話的人,我們一般都說他們在「吹牛皮」。

然而,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牛這種動物在我們國家的文化之中,一直都是溫厚勤奮的形象,為何卻和吹牛這樣的貶義詞聯繫在了一起,我們為何不說這些人是在「吹狗」「吹豬」,偏偏要說他們是在「吹牛」呢?這背後有什麼典故不成?

實際上,在以前殺豬宰羊採用的都是「吹氣法」。土匪們在宰殺牲畜的時候,往往會先給它們放血,然而在其腿部靠近蹄子的地方,用刀來拉一個小口子,之後拿東西從這個小口子捅一捅,再用嘴巴湊上去吹氣,直到把牲畜吹的全身膨脹起來之後,這時候只需要用刀子輕輕的一拉,動物的皮就會自己裂開。

然而「吹氣法」並不適合於牛的身上,因為牛的體型不僅龐大,而且其皮膚也更加的堅韌,要想憑藉人嘴巴的力量,將這個牛都吹的膨脹起來,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必須要有驚人的肺活量,才有希望能夠做到,因此,一般人想要把牛皮吹起來,基本上是難以實現的。

所以,吹牛皮就等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一個人經常誇張的說一些,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時,這時候人們就會說他是在吹牛皮。

其實關於牛皮,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由於古代交通不便,很多河流又是水流湍急,因此木質的舟經常會遭到破壞,於是古人就想到了用皮筏代舟的方法。古代皮筏多是用羊皮製作而成。

人們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先剝下動物的整張皮毛,然而用鹽水進行脫毛,接著將其浸水、暴晒,等皮子鬆軟之後,再用繩子將皮縫製成袋狀,只留下一個小孔對著吹氣。

古代時候自然是沒有打氣筒,只能用嘴巴來吹,因此羊皮袋比較小,所以可以直接用嘴吹,但是牛皮帶體積很大,皮質又堅韌,因此想要用嘴來吹,根本不可能完成。也正是因為如此,要是誰說自己能夠吹氣一個牛皮袋,那麼大家就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沒有會相信他。

因此,慢慢的,吹牛皮這個梗就傳了下來,多用來形容喜歡說大話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李鍾岳既然這麼同情秋瑾,為何秋瑾提出寫封家書,他都不答應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