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通教四門,大同小異(237)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次、明通教有門觀者,例為十意,列名(云云)。

體解諸法,皆如幻化。

三人發心雖同,亦有小異(云云)。

中論師云:「此中是大乘聲聞。」

今言非也,經云:「欲得聲聞緣覺,當學般若。」

論云:「聲聞及緣覺,解脫涅槃道,皆從般若得。」

經論不雲是件,人師謬耳。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法華玄義 |(237)通教四門,大同小異

雖知定慧不可得,而安心二法,以幻化之慧,遍破四見、六十二見及一切諸法,知幻化中苦集名為塞,知幻化中道滅名為通。

以不可得心修三十七品,以無所治學諸對治,識干慧地乃至佛地,幻化之慧,不為外魔所動,內障所退。

諸法不生而般若生,亦不愛著,即得入真,若智若斷無生法忍,比前為巧,准作可知,不復委記。

餘三門十意,大同小異,可以意得,亦不煩記文也。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 |(223)正釋體名,更為四句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2):一、住律儀戒(2)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