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己亥年閩北建甌東嶽廟會巡禮

己亥年閩北建甌東嶽廟會巡禮

1

緣起

2012年歲在壬辰精陽六月,恩師詹石窗先生考察閩北道教文化,參訪建甌東嶽廟,賦詩《七律·訪建甌東嶽廟紀事》,以志襟懷。

詩曰:「隱鶴伏丘千萬年,待機飛舉眺簾端。氣行東晉廟基立,道旺盛唐法事虔。煉藥梅仙勤進火,度人岳帝解屈冤。建溪護繞功德大,甌境官民福壽安。」

筆者此前曾蹲點莆田江口,考察福莆仙東嶽觀三月有餘,對於八閩東嶽文化,發生莫大興趣。

拜讀了詹師的七律之後,對建甌東嶽廟陡生嚮往之情。

2014年歲在癸巳清和四月,終南山老修行張上至下順鍊師前來閩東柘榮傳授功法,筆者有幸擔任活動的主持人。

得以親近真人,親聆法音,親演傳統導引之術,親悟至道玄妙之境,受益匪淺,幸甚至哉,終身難忘。

期間,得遇建甌東嶽廟內當家林信心道長。林道長邀請筆者前往建甌,「指導工作」。

「指導」豈敢?筆者不勝惶恐,然則慨然期以時日,定當拜訪。

2018年歲在戊戌暮商九月,在閩東柘榮清雲宮凌霄寶殿上樑慶典期間,筆者見到了建甌東嶽廟當家董崇真鍊師。

董鍊師再次邀請筆者前往建甌,「指導工作」!筆者再次惶恐不安,連聲說「豈敢指導」?

內心中已然感覺道果圓熟,允然期以時日,定當參訪。此後數月,董道長一直與筆者保持聯繫,商談成立福建省岱宗文化研究會暨整理八閩岱宗史料之事。

筆者乃決意於今年(己亥)三月廿八日東嶽大帝聖誕期間,前來建甌,膜拜青帝,巡禮廟會。

2

千年古廟

漢獻帝建安初年(196),劃分侯官北鄉土地,設置建安縣(今建甌市)。

這是建甌設縣之始,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是福建省最早設置的四個縣之一,「福建」之「建」亦得名自建甌。

建甌東嶽廟見存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奉憲永禁盜賣葬砍碑》記載,「(東郊白鶴山)東晉時創建東嶽宮」。

這是明確記載建甌東嶽廟始建年代的文字資料。然則,清朝距離東晉不啻千五百餘年之久,筆者不禁疑惑:清人所言,依據何在?

按明嘉靖版《建寧府志》卷三「山川」記曰:「(白鶴山)在府城東。晉時望氣者言,山有異氣,命工鑿之,朝鑿暮合,有鶴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東嶽行宮。」

這段文字至少有兩解:其一,晉代望氣者鑿山翔鶴,時人在山麓修築東嶽行宮;其二,晉代鑿山翔鶴僅只是「白鶴山」得名之由,東嶽行宮是後來修建的。

據此推測,東嶽行宮至少於《建寧府志》纂輯之明世宗嘉靖年間,已經存在。質言之,建甌東嶽廟的始建年代當不晚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

從嘉靖版《建寧府志》編纂完畢之年(1541)上溯119年,亦即明成祖永樂二十年(1422),建寧府城東郊真如禪寺的普通和尚前來北京參加佛事活動,專門找到建甌籍老鄉、時任文淵閣大學士的楊榮,請求他寫一篇文章。

在楊榮的《真如禪寺記》中,特別提到,建甌東嶽廟位於真如禪寺的右邊,因為東嶽大帝職司冥府,掌管死人升天之事,

故而在元朝的時候,當地人將東嶽廟東側的佛庵稱作「天堂庵」,入明以後,在楊榮祖父達卿公的支持下,天堂俺才擴建為真如禪寺。

儘管如此,「至今人謂真如為天堂」。由此推測,建甌東嶽廟的始建年代當不晚於元朝。

康熙版《建寧府志》卷十五記載崇安縣(今武夷山市)的東嶽廟始建於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由此可見,東嶽信仰以空間實體化的形式存在於閩北地區,其時間可以上推至宋代。

究其原因,可能與宋真宗、宋徽宗的崇道活動,尤其是他們封禪泰山的舉動,具有莫大的關係。事實上,在擴大泰山崇拜與東嶽信仰的傳播方面,

唐高宗、唐玄宗的封禪泰山之舉,對於東嶽信仰的傳播,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儘管武則天沒有封禪泰山,但是其封禪中嶽嵩山暨數次投龍簡活動,也無疑擴大了五嶽信仰在全國的影響力。

恩師詹石窗先生在「氣行東晉廟基立,道旺盛唐法事虔」一聯的「自注」中認為:「建甌東嶽廟雖起於東晉,但應是興於唐代。」儘管是推測之詞,但可視作的論。

這是因為,泰山神的崇拜及其祭祀活動十分久遠,然而其初始階段主要流行於山東一帶,其信仰不可能遠播至閩地。

但是,隨著「永嘉南渡」「八姓入閩」的移民潮,山東一帶的冠帶之族遷徙至閩北建甌,帶來泰山信仰,當在意料之中。建甌東嶽廟起於東晉,當不是無稽之談。儘管如此,泰山神與東嶽大帝仍有區別。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高道司馬承禎上書,認為國家祭祀的五嶽神乃是「山林之神」,不是五嶽「正真之神」,建議玄宗皇帝祭祀「五嶽真君」,取代儒家祭祀觀念中的五嶽之神。

唐明皇接受了這個建議,下令五嶽所在地建立「五嶽真君祠」,由道士代為祭祀。詹先生推測建甌東嶽廟興於唐代,可能與這個背景有關。

無論是唐代,亦或晉代,我們說建甌東嶽廟是「千年古廟」,都是站得住腳的。

3

時見朝會

《說文解字》曰:「會,合也。」《廣雅·釋詁》曰:「會,聚也。」考察「廟」(廟)的原初義,當與祖宗崇拜有關。

《廣雅·釋天》曰:「廟祧壇墠,鬼祭先祖也。」「廟」是祭祀先祖的場所。在宗法時代,祭祀祖先的活動往往伴隨著處理家族事務的行為,在家國一體的理念下,祭祀祖先、處理族務也往往與措置軍國要事捆綁在一起。

「廟」(廟)之為義,除了在宗廟(「廣」)中朝拜祖先之外,還要朝拜族長,朝會群臣。

此後,「廟」的詞義逐漸發生衍化,具有了奉祀神明、定期朝會的意思,而「廟會」在民間社會的衍化,則逐漸涵容了禮拜神明、朝聖祈福、迎神賽會、集會貿易、社會交際等元素。

《周禮·大宗伯》曰:「時見曰會。」廟會往往具有固定的日期和周期,隔一段時間即相會一次,是謂「時見」。東嶽廟會一般在夏曆三月廿八日東嶽大帝誕辰期間舉行。

根據民國版《建甌縣誌》卷十九「禮俗」的記載,建甌東嶽廟會始於三月廿七日的「迎東嶽泰山」。

在此之前,董其事者挨家挨戶通知「題疏」,收取一定費用,這些費用「半充修整廟宇,半為是日迎神遊街之用」。迎神遊街的時候,「有春台、綵船、抬閣、裝古文種種遊戲」,熱鬧非凡,城裡人和鄉下人都來聚觀,「途為之塞」,相當壯觀。

《建甌縣誌》還特別提到了民眾抬著黑白無常,行進在游神隊伍中,「又有許願穿紅衣、戴枷鎖,甚至臂肉上刺針、懸爐」等種種怪異現象,認為都是迷信活動,應當改革之。

筆者此次前來觀摩建甌東嶽廟會,頗不湊巧。適逢工程修整,多處大殿均搭建了腳手架,外面蒙以工程防護紗網,張貼安全告示,閑人不得入內。

董崇真道長解釋說,建甌東嶽廟於2006年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經過國家文保部門鑒定,多處構件出現腐爛情況,決定撥款,根據相關文保法規,予以古建修繕。工程已經持續數月有餘,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完工。

董道長不無幽默地說,太上道祖教導我們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東嶽廟自從被評為國家級文保單位以來,每時每刻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主要是消防安全隱患。

當地傳統,信眾都是在大殿燒香。尤其在廟會期間,香火鼎盛,給我們的安全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每年廟會,建甌市統戰部、民宗局領導都很擔心,市公安局、消防局、交通局也派遣專人,前來維持秩序,保障安全。

現在進行維修,不允許信眾香客進廟燒香了,我們也藉此機會,大力宣傳文明進香,引導大家在大殿前面的廣場上點香膜拜。

現在看來,信眾們還是挺配合,也可以接受我們的安排,市裡主管部門和領導也放心了不少,我們東嶽廟也省勁了許多,輕鬆了許多。

儘管如此,東嶽廟內當家林信心道長還是跑上跑下,跑前跑後,主要目的仍在於確保安全,引導香客信眾有序燒香膜拜,同時答覆信眾的各種諮詢,解答香客們的各種困惑。

林道長介紹說,東嶽廟會在歷史上有游神的習俗,最後一次游神是1957年,此後就再也沒有舉行過。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東嶽廟會還是恢復了。

每當廟會期間,各村各社信眾自發組織舞龍、舞獅、鑼鼓、抬閣、鐵枝、花燈等民俗曲藝活動,前來東嶽廟表演,表達對東嶽大帝的虔敬之心。因為今年有工程,場地有限,這些民俗活動也都取消了。林道長不無遺憾地說。

東嶽廟會各種民俗曲藝活動中,最有特色的是建甌挑幡。

筆者在東嶽廟茶室遇到一位老者,攀談一番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家名叫陳泉成,已經92歲高齡了,是閩北一帶的「文化名人」,有「幡王」之稱。

陳老的口音比較重,又上了歲數,筆者不能完全聽懂他說的話。但是,從他的神情舉止和語氣語態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對於建甌挑幡的熱愛與自豪之情。

過了一會兒,陳老的兒子來找父親了,叫他回去吃飯呢。從陳子的口中了解到,建甌挑幡的歷史與鄭成功有關。

當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建甌子弟踴躍參軍,戰鬥勇敢。台灣收復之後,建甌子弟凱旋歸來,用竹竿將軍旗高高豎起,向建甌父老展示絕技,後來就慢慢形成了建甌挑幡。

陳子介紹說,表演挑幡,不能使蠻力,需要技巧,但是技巧卻要訓練,不好掌握。2009年,建甌挑幡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儘管如此,在傳承人培養方面,陳子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除了東嶽廟會這樣的場合,建甌挑幡很少表演。

有時候文化旅遊部門舉辦文藝活動,也往往表演挑幡,但是「感覺脫離生活」,不好傳承,難以為繼。

因為今年東嶽廟古建修繕,許多民俗表演活動都告取消,故而筆者也無緣見到挑幡表演,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遺憾。

儘管如此,在上山道路的旁邊,停車場的附近,有幾位算命先生,倒是令筆者眼前一亮,心潮騰躍。

只見一位老媼正在用方言同算命先生說著什麼,滿臉充滿著期待。這位算命先生古銅色臉,南島人種的外貌特徵,不慌不忙,神情自若。

只見他扶了扶旁邊的觀音大士神像,點了三支香,然後從一個錦袋中掏出黃表紙,又掏出硃筆,畫起符來。

在畫符的時候,還不斷念著咒語,掐著指訣,將罡氣布入符中。最後又拿出銅質印章,蓋上印,對老媼交代著一些大概是如何佩戴或服用的話。

筆者乘機翻看桌上的通書和命理書,先生也不為介意。筆者詢問可否拍照?

先生親自為筆者攤平卦布,並且解釋說,觀音菩薩和齊天大聖是玉封,蕭太保、張太保和陳林李三位夫人是皇封,「玉封」是玉皇大帝所封,法力更大,「皇封」是皇帝所封,法力稍微弱一點,但還是很厲害!

撇開算命、玉皇大帝、齊天大聖等神秘的物事意不提,單是從算命、畫符的行為中,從老媼的虔誠神態中,從算命先生的安閑自若中,

筆者彷彿看到了一種厚重歷史文化的綿延不絕,一種複雜而飽滿的古代心情之現代表達,一種微妙的古今範式的傳遞與轉化,一種通過東嶽廟會而眾緣和合的「時見朝會」。

4

內外道場

「內道場」是一個專業用語,專指皇宮內部的佛道教法事活動。

杜光庭《道教靈驗記》載,隋文帝開皇之初,王謙據守三蜀,楊堅準備出師征討,但是擔心「兵士多病,死者相枕」,

於是就在「內殿修黃籙道場,祈天請佑」,後來果然平定了四川。這是目前所知道教「內道場」最早的記載。《舊唐書·薛頤傳》載,「煬帝引(薛)入內道場,亟令章醮。」

《隋書·經籍志》也載煬帝曾「於內道場集道、佛經,別撰目錄」。由此可見,內道場不但是舉行各種宗教祈福法事的場所,而且還是編纂整理宗教典籍的學術研究機構。

與此同時,在道教齋醮科儀中,有時會布置若干法壇,一般也稱作「道場」。大殿內部的法壇(道場)有時也叫「內道場」,大殿外面的法壇則相應地稱作「外道場」。

內、外道場在整個科儀法事中,相互配合,承擔不同的功能,發揮不同的作用,是一個完整的法事活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甌東嶽廟會,除了上述各種民俗性質的廟會活動之外,法事活動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

在今年的廟會期間,東嶽廟主要邀請了閩東柘榮和浙南樂清兩個科儀團,建甌當地的東峰大廟也有幾位道長前來幫忙。

閩東柘榮的科儀團在慈航殿做法事,其中的數位道友,筆者倒也認識。稍微有些詫異、但又不難理解的是:這個科儀團由全真龍門派道友與正一閭山派道友聯合組成。

四位龍門派道友主要負責東嶽懺和鐵罐施食,一位閭山派道友主要負責過關除煞,有些環節,兩派道友互相合作,頗為默契。

東嶽懺為了慶祝東嶽天齊仁聖大帝誕辰,鐵罐施食則是破獄拔苦鍊度亡魂;過關除煞的對象是嬰幼兒,民間認為孩童期間要遭逢許多關煞,可能出現災難,故而需要舉行儀式,過關除煞,

一般延請閭山派法師做道場,因為閭山三奶派教主臨水夫人陳靖姑是婦嬰保護神。

浙南樂清的科儀團在藥王殿做道場,主要為信眾舉行補運扶運祈福禳星的法事活動。

與慈航殿允許其他人士入內燒香、膜拜、觀摩、祈福的做法不同,藥王殿的道場(壇場),除了功德主和法師之外,其他人不允許入內。

筆者在外面觀察了一會兒,發現這個科儀團的規模比較「恢弘」:一名高功,八名經師,四名樂師(揚琴一、笛二、笙一),一名司香,唱韻在樂器的陪襯下,更顯婉轉悠揚。

東嶽廟當家董崇真道長介紹說,閩東柘榮的道友,唱的是江浙韻,又加入了一些地方唱韻,已經相當婉轉悠揚了,但是浙南樂清的道友,他們來自武當山,唱的是武當韻,配上樂器,更加好聽。

筆者這才了解到,藥王殿的科儀團,原來是武當山下來的!

董道長不無幽默地說,從他們的唱韻中,難道你不能聽出武當功夫的綿裡帶剛嗎?筆者也打趣說,何止是綿裡帶剛,簡直是以虛合道啦!眾人大笑。

慈航殿和藥王殿的科儀經樂班,可以稱作「內道場」,因為他們的法事活動,基本都在大殿內舉行。頗令筆者意外的是,居然在東嶽大帝後宮的前面,長廊之下,有一個小小的「外道場」。

這個「外道場」的人員,主要由十來位老媼構成,她們也有明確的分工:一撥人疊折金元寶,疊折的同時,不斷口誦經文,予以「加持」之力;

另一撥人則手捧岳帝牌和岳母牌,也是不斷地口誦經文,予以「加持」。筆者頗為好奇,走上前去觀摩。眾媼微笑,並不言語,繼續摺疊、誦經。

筆者詢問她們在念什麼?一位五十多歲的媼婦將手中的條幡狀物件遞給筆者看,筆者才知道是「岳帝牌」。

這位媼婦很熱情,很具有分享精神,又拿出一個「岳母牌」讓筆者看。筆者詢問她們念的什麼經?這位媼婦就拿出一張紙,上面手抄著《岳帝經》《岳母經》和《太子經》。

《太子經》者,應當指的是東嶽天齊仁聖大帝的三太子炳靈公,在民間廣有影響。

細看經文,雜糅佛道,語言直白,歌誦大帝全家的威力,勸慰世人行善積德忠孝仁義云云,是典型的民間信仰表達。

建甌一帶有個美麗的傳說,認為東嶽天齊仁聖大帝的夫人淑明皇后是建甌西大洲的船家姑娘,後來被岳帝所娶。每年四月十八日淑明皇后誕辰的時候,大洲娘家人都會來東嶽廟給姑婆賀壽。

此外,每年三月廿八日東嶽大帝出巡,也往往會前往大洲,實現淑明皇后回娘家的願望。這個傳說,也是典型的民間信仰之表達。

媼婦告訴筆者說,每張岳帝牌和岳母牌,都要誦一千遍的《岳帝經》《岳母經》和《太子經》,然後匯總起來,焚燒給大帝。

摺疊的金元寶,也要誦《岳帝經》《岳母經》和《太子經》,但不一定是一千遍,一遍也可以,十遍也可以。聽過這些話,筆者深為感動。東嶽廟的「外道場」還具有流動性。

筆者看見好幾位媼婦,一邊拿著岳帝牌和岳母牌,放在嘴邊,不住地誦經,一邊四處走動,偶爾遇到熟人,攀談幾句,然後繼續走動,繼續誦經。這大概也是一種典型的民間表達吧!

5

古碑重世

廟會期間,筆者結識了一位董立和先生。董先生家住東郊,打小就在東嶽廟玩耍遊戲,對東嶽大帝非常有感情。

據董先生自述,他與東嶽廟有緣,而且緣分不淺。當時的東嶽廟非常破舊,幾乎沒有人來這裡走動,一方面因為時人認為這裡是「封建迷信」的地方,不能來,

另一方面,也因為東嶽大帝和十殿閻羅涉及到人們的生死大事,塑像「相當陰森恐怖」,不敢來。

但是,董立和說,他小時候,一點兒也不害怕,經常帶著小夥伴來這裡玩耍。山上的一草一木,廟裡的一磚一瓦,他都非常熟悉。

在茶聊間,立和先生向筆者講述了許多有關建甌文史暨東嶽廟的典故,擇其要者,有東嶽廟與楊榮太師的故事,有東嶽廟靈湧泉的傳說,有東嶽廟與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淵源,還有東嶽廟與《福建日報》的關係,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最為神秘的是——據董立和先生所說——他們的先祖仁齋公董彥瑜,曾經在宋高宗時期當過建州刺史。但是,因為仁齋公參與了一些朝廷機密事務,形勢發生變化,就受到了嚴重的政治迫害,死後就葬在了白鶴山。

朝廷方面,為了保密,封鎖了仁齋公的所有信息,正史、野史中都沒有仁齋公的記載。故而,仁齋公的具體事迹,以及他在白鶴山的墳塋地點,都告闕如了。

說到這裡,董先生又向筆者展示了他手機中保存的《董氏宗譜》圖片。

仁齋公的畫像確是宋代官員形象,文字略謂仁齋公的譜名為「同父」,「浙江溫州平陽人。南宋紹興間進士,任建州刺史。娶楊氏、公氏,同葬芝城白鶴山,生兒子」云云。

筆者略微涉獵一些譜牒的文化,知道不少宗譜大多有溢美的做法,故而對於這位仁齋公的事迹頗有懷疑。

董先生顯然也感受到了筆者的心跡,就頗為神秘地對筆者說,他已經聯繫了董氏宗親,明天要「干一件大事」,「要證明給你看」!

第二天,筆者正在整理田野筆記的時候,董立和的電話過來了,頗為興奮,說「張老師趕緊過來,有大發現」!筆者也就過去。

見立和先生陪著幾位松溪來的董氏宗親,興高采烈,正在談論著什麼。看見筆者過來,就帶著筆者,繞過工程防護紗網,在東嶽大帝正殿的左側不遠處,一個斜坡上,指給筆者看:居然是一方古碑!

筆者心頭一喜,趕緊撲上去,首先看碑額,寫的是「重修碑記」,其次看勒款,寫的是「民國丁卯十六年季春月,東嶽行祠二班董事」。

由此可見,東嶽廟曾於1927年有過修葺事宜,董其事為「二班」會首。原來,董立和先生從小就在東嶽廟玩耍,很早就知道這塊古碑。

但是小時候不大懂事,大了以後又忙其他事務,這次正好趕上東嶽廟文物修葺暨董氏宗親聚會,故而決定挖掘這塊古碑,一探究竟。

當時,由於古碑尚未做處理,許多字跡不甚清楚,再加上董氏宗親們都情緒激越,不住地說著一些家族史的話題,筆者也沒有時間詳細閱讀碑文內容。

隨後,在董崇真道長的指揮下,董氏族人暨東嶽廟善信,大家心情激動,七手八腳,然則小心翼翼地將古碑抬至茶室一隅。擦去上面的泥土漬跡,碑文內容逐漸清晰。

儘管這是一塊殘碑,但大概內容還是清楚的,略謂東嶽大帝乃是「天帝孫」,建甌東嶽行祠建於白鶴山,已經有兩千年歷史,白鶴山的風水好,東嶽大帝的法力大,故而歷史上香火非常興旺。

但是,到了清末民國,烽煙四起,「東郊演為戰場,行祠遭戎馬之蹂躪,四壁蕭條,器皿無存,壁瓦頹」,當地縉紳商賈集資五千多元番洋,東嶽廟又「煥然一新」云云。

這塊古碑的發現,除了「天帝孫」、白鶴山風水好、岳帝神威顯赫等傳統的信仰表達之外,還言之鑿鑿地認為建甌東嶽廟的歷史有「兩千年」之久,充分表達了信眾對東嶽大帝暨東嶽廟的愛戴與推崇之心理。

此外,碑文還提供了清末民國史跡、「番洋」、「紳商」、「二班」會首等信息,

對於我們了解東嶽廟的近現代歷史狀況、東嶽廟會、岱宗信仰與社會互動等情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意義。

孔夫子在研究夏禮與杞國的關係、殷禮與宋國的關係時,非常感慨地說:「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董立和先生不住地向筆者說,當時看到這塊古碑,看到最後的幾個字(「東嶽行祠二班董事」)中有個「董」字,眾人的驚喜差點掉到嗓子眼了。

當然,最後發現是「董事」二字,而且在臚列的紳商名字中也沒有出現董姓,故而不得不遺憾地判斷,這塊古碑與建甌董氏、仁齋公並沒有直接關係。

儘管如此——立和先生話鋒一轉,非常肯定地表示:我一定會找出證據來,證明我們祖上仁齋公的史跡。

從董先生的話語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這種厚重,不光表徵於古碑、史志和家譜的文字,而且表徵為一種後來者對先輩生命的篤信與敬戴,這一點也深深觸動了筆者。

筆者再次強烈地意識到:符號化的文字,以及文字背後所揭鬣的生命故事,才是我們應當所珍視的東西呢!

作者簡介:張永宏,男,陝西吳堡人,哲學博士。現在廈門大學哲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道教學院副教務長。主要從事道家道教哲學、當代道教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等研究。

(編輯:孟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清和宗師尹志平談修道之方
小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