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結夏安居」的來歷與規則

佛教「結夏安居」的來歷與規則

來歷與規則

「結夏安居」

結夏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結夏、九旬禁足、結制安居。大家都知道佛教來源於印度,安居的起源乃是佛陀親定。在此期間,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處精進修行,稱為安居。

安居的來歷

始行於印度古代婆羅門教,後為佛教所採用。印度因地處亞熱帶,氣候燠熱多雨,夏天的雨季長達三個月。蟲蟻繁殖迅速,草木生長繁茂,出家人為避免出外托缽行化時踩傷蟲蟻與草木之新芽,招引世人譏嫌,於是規定在雨季里避免外出。在《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九等,記載佛陀與弟子安居修行的事迹。《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下等,則列舉佛陀於四十五年間坐夏的地方。

安居的時間

安居時間按照佛陀定製的,安居制度,一般寺院會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之期。因地域關係,中國安居制度雖承襲於印度,但並非完全沿用,而有部分變通之處。古德按氣候及風俗民情的實際狀況而定!安居分為兩種:前安居開始於五月十六日到八月十五日;後安居開始於六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安居。另一種說為前安居、中安居、後安居。前安居開始於四月十六日,中安居開始於四月十七日到五月十五日,後安居開始於五月十六日。解夏,也就是安居圓滿結束,這個時間,都是在安居三個月之後,時間主要看什麼時候開始安居的!

佛教安居制度的流傳

中國行安居的制度是開始於姚秦時代,其時由於《十誦律》、《廣律》等的傳譯,都詳細解說安居的做法,中國僧人乃依之而行結夏。唐宋以降,安居制度逐漸成為禪宗叢林道場的清規之一。此外,叢林寺院參照「結夏」的制度,以每年十月十六日到翌年正月十五日間,也進行「冬安居」。近代有些寺院道場更進一步實行「結冬參禪」、「結夏講經」的「冬參夏講」制度。

安居地點和規則

安居的地方並沒有太多的限制,按如今佛教來說,一般僧人都是在自己常住的寺院,或大或小。在安居開始之時,寺院都會進行灑凈等法會儀式,一般安居的程序有:先行「受籌法」,其程序為:一、洒掃敷座;二、晨齋預白;三、鳴鐘集僧;四、入堂恭攝;五、受籌羯磨;六、行籌白數。受籌法圓滿後,第二天為安居正式開始。安居期中,如遇下列情形,始可遷移,否則犯戒。即:一、起火燃燒;二、毒蛇騷擾;三、水淹;四、國土不準處;五、盜賊;六、眷屬騷擾處;七、有女難處等。

結夏安居是僧眾修行制度之一,在結夏安居期間寺院一般不會給予掛單的哦!特殊情況除外。

圖文源自網路 若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台灣故宮博物院極其精美的極樂世界莊嚴圖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