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聯想說沒必要做系統和晶元,又對又不對

聯想說沒必要做系統和晶元,又對又不對

在近期的財報發布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認為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一個企業沒必要做所有的事情,所以沒必要做操作系統和晶元,這個說法又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吧。

獲益於全球化的聯想

在1990年代,聯想內部出現了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最終柳傳志主導的貿工技贏了,而強調技工貿的倪光南逐漸在管理層淡出,從此它對技術研發投入一直都保持較低的水平,2018年其研發投入為12.74億美元,佔整體營收的比例大約為2.5%,這與向來強調研發的華為的研發投入佔比14.3%相比顯然差距甚遠。

聯想當時選擇貿工技路線,倒也是符合它的實際,其時才剛剛起步不久,營收只有數十億,利潤低微,將做大規模作為首選的目標,以貿工技為路線的聯想迅速做到了國內PC市場第一名。

在國內PC市場做到了第一名之後的聯想在2000年後開啟了國際併購的步伐,其首先併購的了IBM的PC業務,其後又陸續收購巴西、德國等地的PC企業,通過頻繁的併購,到2012年四季度它首次奪得了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名,從此奠定了它在PC市場的老大地位,並自那時候起保持該位置直到2017年第二季度被惠普超越,不過到了去年三季度它又奪回了這一位置。

由此可見,全球化確實促進了聯想的發展,並支持它迅速發展成為PC行業的老大位置。另一個讓聯想獲益於全球化的就是產業鏈的分工,聯想所處的PC行業,上游的PC處理器由Intel供應、操作系統為微軟所有,同時從全球市場採購PC的其他元件,聯想主要是負責PC的製造部分並將PC銷售到全球市場,從這方面來說它確實獲益於PC產業的全球化分工合作模式。

不做操作系統和晶元對聯想不利的一面

聯想強調不做操作系統和晶元,這與它當前在全球PC產業所做的角色有關,畢竟PC核心的處理器和操作系統均掌握在美國企業手裡,自然它也不希望自己做操作系統和晶元激怒微軟和Intel,這對它的PC業務發展不利,同時做這類核心技術研發麵臨巨大的風險,對於如今規模巨大的它來說顯然求穩的第一位的。

如此做的結果對聯想帶來不利的方面就是它的利潤一直都比較低下,2019財年其利潤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也僅有7.97億元人民幣,而其營收超過3400億元,凈利潤率僅有0.2%,這與上游晶元企業Intel的凈利潤接近25%,可謂天差地別。

作為對比,在過去20多年來,聯想與華為的營收差距不大,但是在凈利潤方面卻差異巨大,2018年華為的凈利潤率接近8%,這是聯想凈利潤率的數十倍;隨著華為在核心技術上的成績日漸突出,它在營收上已與聯想大幅拉開差距,2018年華為的營收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已是聯想的兩倍多。

由此可見,堅持技術研發應該還是更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只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回報,而缺乏核心技術優勢的聯想只能在PC市場不斷打價格戰導致利潤低下,而且擁有核心技術優勢的華為已順利向相關的手機、雲計算、伺服器等行業拓展,而聯想目前還是非常依賴PC業務、曾在手機市場取得國產第一的它如今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鮮見身影,這讓各方擔憂聯想的未來。

這兩年華為、中興受制於美國更是凸顯出過於依賴美國企業可能存在的巨大風險,這更凸顯出了中國企業擁有自己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從這些方面來說一旦受到美國的影響聯想很可能將如中興一樣會突然窒息,而華為則有較強的底氣對美國說不。

從這些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聯想強調全球化對於它早期確實是對的,但是對於企業來說在達到一定規模後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樣才能獲得更豐厚的利潤,並取得良性的發展,而且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所以說聯想說的不必要研發操作系統和晶元又是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銘 的精彩文章:

安卓停止支持,推動華為從硬體到軟體都實現自主
華為遇挫,三星可望成為最大受益者

TAG:柏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