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中西醫對青筋認識的差異性

中西醫對青筋認識的差異性

現在人們已經西醫化了,相比之下,人們醫學概念中,西醫概念要多於中醫。比如一說看病人們就會想起做各種檢查。而中醫是不需要、不講究檢查的,注重的是四診合參、八綱辨證,有人甚至覺得中醫不做檢查,看病不靠譜。其實這是人們沒有從本質上認識中醫和西醫的區別。西醫指的是局部性的病,中指的是整體性的證。

就從青筋來說,西醫指的是靜脈血管,以及出現了血栓等,中醫則認為是因淤血、蟲積、痧證(感受時疫穢濁之氣,以發熱,胸腹或悶,或脹,或痛,或上吐下瀉,或神昏悶亂,或皮下青紫痧癍痧筋等為常見症的危急外感熱病的統稱)等引起了筋脈臌脹。

其實青筋即西醫所說的人體體表靜脈,凸顯不凸顯和遺傳、後天工作生活有關,遺傳中也就包含了胖瘦,即古已有之的中醫上陰型人、陽型人、陰陽和平型人,以及當下又細分為健康的平和體質,和氣虛型、血淤型等8種亞健康、病理性體質。從工作方面說,體力勞動者的青筋,就比腦力勞動者的青筋粗大、發達,等等。

而青筋,本身是中醫叫法,形成則如上所述。西醫則指周圍血管疾病導致發生了靜脈血栓,比如下肢靜脈血栓是西醫常見的「青筋」疾病。中醫則從古醫著中就體現出青筋為全身性疾病因素形成了青筋的癥候。比如《張氏醫通·鼓脹》中載道:「畜血成脹,腹上青紫筋見,或手足有紅縷赤痕,小水不利,大便黑,《金匱》下瘀血湯……」,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番時代 的精彩文章:

人之皆需認識五臟六腑氣機及協調性(1)
黃牛角藥用價值和應用

TAG:禹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