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個鼻煙壺,可以描繪多少內容?

一個鼻煙壺,可以描繪多少內容?

文 | 雷虎 圖|阮傳菊

編輯 | KK

從故宮歸來後,劉守本回到十幾平米的工作室內,像往常一樣,安靜地畫壺——左手托著巴掌大的瑪瑙瓶,右手用狼毫細筆輕描慢繪,畫面上有隱者攜童子在大雪中騎驢慢行,瓶左上角寫著幾個蠅頭小楷:

一夜風雪石橋斜,

此老騎驢覓酒家。

世外不知戰爭事,

卧龍崗上看梅花。

「大家都知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的人生很光鮮,但卻不知二顧茅廬時,卧龍崗上雪有多大!」這位剛剛為各國政要表演鼻煙壺絕技,又接受了各國媒體爭相報道的匠人,又繼續拿起了畫筆。

京城四大家

劉守本的工作室安置在寸土寸金的二環內。

那是在一所連操場都沒有的小型技工學校內,三層的教學樓,劉守本的鼻煙壺工作室就位於二樓樓梯拐角處。我們抵達時,工作室門開著,劉守本本人正在教室講課。台下十幾位年輕的學生,正照著他手中拿著的鼻煙壺在臨摹。

這是一所技工學校,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選了鼻煙壺這門專業的這學生,劉說,這並不能稱之為自己的傳承人。他講起了鼻煙壺的歷史和自己的師承:「最開始,大家只知道鼻煙壺而從來不在意做鼻煙壺的人,直到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這『京派內畫四大家』出現。鼻煙壺畫師才終於有機會在鼻煙壺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內畫四大家各有特點:

周樂元,是給宮廷中畫宮燈出身,山水、布穀、草蟲、花鳥都很有特點,內畫半工半寫;馬少宣,以黑白肖像名聞天下,給清末民國初年的很多名人都畫過肖像,鼻煙壺的特點是一面字一面畫;丁二仲比較寫意,在金石篆刻造詣最高;葉仲三的書畫藝術上都不及前三者,但工藝味道更強,內畫題材多選自《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等名著。但可惜的是『京派四內畫四大家』除了葉仲三這一支,其它的三家都沒有傳下來……

劉守本師承的,正是唯一傳承下的葉家這一支。那時,因為吸食鼻煙的傳統消失,鼻煙壺從實用器逐漸變成一種單純的把玩器,各種奢華元素疊加,鼻煙壺變成小眾欣賞的極品。這樣的結果是,到建國後,全北京甚至找不到一個還在做內畫的手藝人。

這樣的窘況在之後有所好轉,1954年,鼻煙壺進入政府「保留藝術」名單,所謂「保留藝術」,就是只做保護性傳承,不作發展。政府找到葉仲三之子葉曉峰和葉菶祺來「保留」鼻煙壺這門手藝時,兩人已經轉行多年,一個在銀行當服務員,一個在學校做工友。1957年,葉菶祺之女葉澍英加入這個內畫隊伍。

但要保留一門手藝,僅靠一個家族三個人是遠遠不夠的。1958年,王習三作為第一個外姓弟子被招了進來。兩年後,已學了兩年琺琅的劉守本和師姐丁桂玲也拜入葉曉峰、葉菶祺為門下,成為葉家內畫第三代傳人。至此,北京內畫在經歷「京成內畫四大家」後的空檔期後,進入了「保留手藝六人組」時代。

60年過去,劉守本終成一代京派鼻煙壺傳承人。

內畫雖小,詩書畫印

吸食鼻煙是從國外傳過來的習慣,進入中國後,曾在滿族、蒙古族等草原民族間流傳,後來鼻煙成為明清皇帝打賞王公貴族的禮物。

鼻煙的盛器,鼻煙壺自然也成了權貴炫耀的玩物,更能顯示主人的格調:水晶、瑪瑙、玉器、象牙等各種貴重材質都被用來當容器,壺上加以繪畫、書法、雕刻等。

但隨後,內畫也走了很長一段路:在進入「保留手藝六人組」時期後不久,新中國就進入了依靠手工藝品出口創匯的特殊時期。而那時國內畫內畫只有六個人,因而內畫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內畫的質素也一直不能得到歷練和提高。劉守本在學藝不久,兩位師傅先後辭世,而此時技藝精湛的大師兄王習三也被遣返回原籍河北,而另兩外師姐因為各種原因未能繼續繪製鼻煙壺。

年紀輕輕的劉守本在技藝還不成熟時,就開始帶徒支起了京派鼻煙壺的門戶。令他感到慶幸的是,那時葉家把祖傳的內畫技藝貢獻出來。最終,北京以劉守本為源頭髮展出「京派」,河北以師兄王習三為源頭髮展出「翼派」,令這個行當還有一口氣在。

方寸內畫小書

「內畫鼻煙壺本質上就是一種繪畫,只不過是在瓶子內壁上用反手繪畫罷了,人物、山水、蟲草、書畫,都可以在鼻煙壺裡邊得到反映。每一個內畫鼻煙壺,其實是畫師創造的一個袖珍世界!」

劉守本輕輕地拿起一隻內畫筆開始畫壺。畫內畫是一件很考驗畫師定力的事情——畫師要在把內畫筆伸進細小的內畫瓶內,用反手在方寸之間創造一個世界。這在很多人看來,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任務。因而老北京稱鼻煙壺為「鬼畫壺」。

內畫筆是一種極為纖細的毛筆,筆尖是用帶勾的狼毫製成。他先把筆尖放進嘴裡蘸了蘸,再把筆尖放進蘸了蘸顏料後,把筆尖塞進細口的水晶壺中。在磨砂的內壁上慢慢勾勒起來。慢筆勾勒不難,難的是在內壁作畫,但是卻是在外壁呈現。所以畫師必需先在腦海中構好圖後,然後把它「翻譯」成鏡像。

最難的是,鼻煙壺是一個微觀的世界,但繪畫的所有要素,詩書畫印都必需體現。

「就像我這幅畫,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內畫本質上是一種中國畫,在潯陽江上的畫舫中畫一位懷抱琵琶的仕女,難就難在題詩——《琵琶行》有400多句,無論多精湛的技藝也不能一一書寫。

"內畫師只能改詩,詩也不能亂改,得用最少的字把詩的意境表達全。於是我把這400多句詩背得滾瓜爛熟,提取了這四句!」

劉守本指著鼻煙壺左上角的幾行小字很自豪地說。劉守本於是指了指牆壁上的國畫,每一幅都和桌上擺的鼻煙壺中的畫一一對應。

畫鼻煙壺最好的年齡段是在四五十歲之間。太年輕,閱歷和境界沒達到,畫的韻味就不夠;年老了,眼、心、身體都衰退,手已經畫不出心境。他坦承,自己畫了六十年內畫,直到快50歲時才形成自己的風格,可惜畫內畫最好的年紀已經過去。

幸好,他想到一種方法,可以在紙上創造「鼻煙壺風格國畫」,把他最喜歡的傳統人物、詩詞、文學故事「轉變」成內畫的素材,這樣一來,心、眼、手的步調可以更一致,畫幅也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劉守本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把畫過的鼻煙壺轉化成孩子們能看得懂的小書,畫一百個傳統故事,配一百首故事,那就是個絕美的畫面,每一個都將是進入鼻煙壺這壺裡乾坤的小入口。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顫抖吧人類!貓主子們竟然有這些神技能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