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亞洲文明大會:交換 讓我們共同進步

亞洲文明大會:交換 讓我們共同進步

生活在信息傳媒發達、網路暢通的時代,人與人的聯通更加便捷,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孔夫子舊書網」「閑魚」,都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交換」——交換物品、交換信息、交換思想。追溯到人類的最初,人與人之間是「物物交換的」,大家各取所需,和諧共生。

正是有了交換,才有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交換也延伸到了思想、文化、文明的交換。這種交換和物與物的交換不一樣,自己不僅保留了自己的思想,還吸收了別人的思想,思想的交換促使雙方碰撞融合出新的靈感,促發新的思想產生,也促進雙方共同向前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風俗習慣,還是服飾文化,現在的亞洲、歐洲、美洲等各個大洲,中國、美國、日本等各國現在的發展和狀態,都離不開彼此文明的交換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體現了這種「交換」思想,其體現的就是文明的交換。像大會上藝術節開幕式,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的合力表演,像舞台的流光溢彩,像亞洲美食節,正體現了文明文化的交換。

文物的展出,像印度的佛像,很多佛像造型都是中印文化交換的一種見證,中國佛像的手勢、長袍等穿著在印度也極其常見。

元代人所著的《真臘風土記》是對柬埔寨歷史文化的記錄,吳哥窟的浮雕就有柬埔寨人和宋朝中國人往來的記錄,這不僅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對柬埔寨人了解自己的文化有很大的幫助——這些正是文明互換的印證

其實不僅僅是亞洲,我國與其他大洲國家的交換也無處不在。

我們熟知的功夫大師李小龍,在認識「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得·帕克後,互通所學,李小龍掌握中國武術的「詠春」技法,艾德·帕克把自己的格鬥技術教給李小龍,了解了空手道的優點和局限,從此一個融合中西方技法的功夫大師誕生了,他不僅學習了對方的精確技法,還保留了中國武術的精髓,從而練就了「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等特有的拳法,成為世界知名的功夫巨匠。

再想電影《功夫熊貓》,雖是美國作品,但融入了中國元素,成為文明交融的有力見證。包括近年來中國電影的進步,學習了西方的電影先進位作技術加上劇本的構想,創造出了具有宏大場面的《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享譽世界,但是它們沒有完全向西方靠攏,而是保留強烈的中國本土特色。

吉爾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瑪托夫說:「對於亞洲這片土地來說,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時刻影響著生活在此的人們。」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川端康成說:「繁星閃耀要比獨星發光美得多。」

古代的絲綢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的商路,都推動了亞洲物品的交換、文明的交換,而現在,我們所進行的亞洲文明大會,也正是延續這一交換的歷史,促進共生共存,美美與共。其實對我們個人來說,不也是如此嗎?吝嗇於自己的思想,只能讓自己禁錮在自己的框框里,無法跳脫,反而與他人交流,才能促生新的想法,共同進步。

要注意的是,交換的同時,千萬不要失去自己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一種說法》之馬叔禮:古人的撩妹高招 現在也適用!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