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古今小說中常常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讚揚男子的美德,說明一個為人正直,意志堅強。這個典故最早出現在《荀子》一書中,流傳到現在有幾個版本,大意是這樣的:公元前695年的一個傍晚,26歲的柳下惠外出訪友,返家途中遇雨,他急忙躲到一個破廟裡避雨。恰在這時,一年輕女子也到此避雨,與他相對而坐。半夜時分,年輕女子被凍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懷中,以溫身驅寒。柳下惠恐她凍死,便讓女子坐到自己懷中,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如注暴雨,一夜未停。柳下惠懷抱女子,閉目塞聽,絲紋不動,漫漫長夜竟不知溫香在懷。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坐懷不亂

這個故事幾乎人人皆知,但是,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柳下惠本不叫柳下惠,他姓展名獲字子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之前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柳下」是他的封地,「惠」是他的謚號。他是百家姓中「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他享年百歲,是中國古代少有的高壽之人。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坐懷不亂

但是,史書上評價他坐懷不亂並不是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於他的人格思想:直道事人。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書中有幾處明確的記載。公元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當時把持朝政的臧文仲向被罷黜的柳下惠尋求退兵之道。柳下惠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時下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麼做都是沒有用的。這是柳下惠對臧氏在魯國的執政行為直言不諱的批評。而當他的弟弟展喜奉命前去迎敵時,他卻向展喜傳授方略,展喜得以輕鬆退敵。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齊魯之戰

公元前646年,齊國的國君派人向魯國索要傳世寶鼎。魯庄公捨不得,但又不敢得罪強大的齊國,就打算用一假鼎冒充。但齊國人說:「齊國人不相信你們,只相信以真誠正直聞名天下的柳下惠。只有他說這個鼎是真的,齊國人才放心。」庄公只好讓柳下惠出面證明。柳下惠說:「信譽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寶,如果我說了假話,那就是自毀珍寶。以毀珍寶為代價來保住你的珍寶,這樣的事怎麼干?」庄公無奈,只得把真鼎送往齊國。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寶鼎

公元前643年,有一隻海鳥連續幾天停留在了魯國都城東門外,臧文仲便讓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說,這簡直就是亂來,祭祀是國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國能夠成功的基礎,所以要謹慎地制定關於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要依據聖王的祭祀原則。聖王只祭祀對人民和國家有功勞的人和事物,一隻海鳥飛到魯國,就決定祭祀它,實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舉措。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海鳥

而更重要的是,柳下惠曾經四次擔任士師(掌管刑罰獄訟的官),四次被罷黜。在他第三次被罷黜後,《論語》中曾有如下記載: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什麼意思呢?大意是柳下惠作管刑法的官,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罷免下台,有人就問他,你為什麼不離開魯國?你都被罷官了,國君都不要你,你雖然這麼賢德正直,不貪污、不受賄,卻沒有得到賞識,還被人排擠,你為什麼不離開魯國,到別的國家去?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一般人聽到這種勸諫可能心就動了,可是柳下惠沒走,他說:一個人終身行直道,思想、行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來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做事,都是一樣會有問題,都要吃虧,會被擠下來的。如果你捨棄了直道,心地不正直,去諂媚、巴結、阿諛奉承,以曲道事人,那在魯國也不會被罷黜,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呢?換句話說,隨便在哪裡,決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比較困難的。

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但史書上對他評價最高的並非此事

柳下惠

柳下惠的人品就在這裡,為了貫徹人格的思想,為了貫徹傳統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處世,忽視於功名富貴,那是身外事,並不在乎,這是他的人格。孔子評價他是「被遺落的賢人」,《論語》中說他:「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齊的寧肯餓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雖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孟子尊稱他為「和聖」。《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認為他不因為君主不聖明而感到羞恥,不因官職卑微而辭官不做;身居高位時不忘推舉賢能的人,被遺忘在民間時也沒有怨氣;貧窮困頓時不憂愁,與鄉下百姓相處,也會覺得很愉快。孟子認為像柳下惠這樣的聖人,是可以成為「百世之師」的。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這首詩挑戰了人類想像力的極限,被贊為「幽玄神怪,至此而極」
一首流傳最廣的詩,人人耳熟能詳,但一直把作者和內容搞錯了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