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這幾天,董卿出席活動的一段視頻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董卿說起小時候父親對自己太嚴苛了。


「我小的時候,我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不要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高一開始到高三,每個寒暑假必須去酒店做清潔工,打工掙錢。」

「活著還有什麼意思?」那時的她,曾在陽台邊上寫下這樣厭惡人生的話。

其實,這已經不是董卿第一次談到自己的兒時經歷了。

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一向穩重大氣的她談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淚流滿面。


「小時候最怕的事情是吃飯,因為這個時候,爸爸總是說,你這個不對,你那個不對,經常是邊哭邊吃。」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這種教育方式讓這位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央視一姐在40多歲的年紀里,還是會常常出現自卑情緒。


「我要做的比別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覺得踏實。」

打壓式教育,看似是「為你好」,其實是在毀掉孩子的自尊,讓他一輩子都生活在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恐懼中。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也是在這幾天,大佬柳傳志談及自己的女兒柳青時,笑稱:

她本來也沒多大能耐。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此言一出,立刻登上了熱搜榜。

雖然這是一位父親的謙虛,但如此公開批評自己的女兒,還是著實讓眾多網友為柳青鳴不平。

滴滴現任總裁柳青的個人履歷,雖然沒有像董卿那樣一路上星光四溢,但也是實實在在,一步步自己打拚出來的。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柳青,在哈佛大學拿到碩士學位後,加入高盛,後來還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父親雖然是聯想創辦人柳傳志,但她並沒有因為此就受到太多特殊的待遇。

因為柳傳志規定: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哪怕是實習也不行。

作為柳傳志的孩子,她必須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達到父親的期望。

在高盛期間,她平均每周工作超過100個小時,甚至有過 140 個小時的記錄,日積月累12年後,才換來公司的高層職位。

2014年,36 歲的柳青跳到了滴滴。彼時,滴滴還是一家剛剛起步的創業公司,於是她工作起來就更拼了。

每天晚上柳青九點下班,回家哄小孩睡覺後,十一點下樓繼續開會。

2016年,柳青被英國《金融時報》入選為「全球年度女性」,成為唯一入選的企業界人士。

看上去人前風光,背後卻傷痕纍纍。

今年4月16日,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柳青在朋友圈透露自己已經離婚兩年,並表示 「人生向前,真實比完美更重要。給自己加個油,也給所有單身媽媽加個油。」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2015年,她也第一次向外界透露,自己不幸患上了乳腺癌,患癌後,她還在努力兼顧平衡,一邊化療,一邊繼續堅持工作。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可想而知,這些年,柳青過得並不輕鬆。

從小在父母高壓下長大的孩子,活的最累,往往會更嚴格要求自己,力求完美,強大只是表面。

一直緊繃著的狀態背後,是隱忍和委曲求全。

同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大多數人眼中無比優秀的董卿,對自己卻還是永遠不滿意。

董卿說,「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親的各種期待」。


「當別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去吃個飯,我還坐在沙發那地毯上,反思自己這一天的過錯。」

打壓式教育給她的影響,讓她非常缺乏安全感,對自己嚴厲到苛刻。

在父母的差評中長大的孩子,哪一個不曾像董卿一樣?

看似光鮮得體的背後,內心始終住著那個在父母面前戰戰兢兢的小孩。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在《嚮往的生活》第一季中,宋丹丹苛責兒子巴圖的畫面讓很多人吐槽。

早上起床,看到大華為大家準備了早餐,而一旁的兒子巴圖卻沒幹活,宋丹丹脫口而出:


「怎麼這麼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到了中午,巴圖想要幫忙搭雞窩,宋丹丹再次懟兒子,「雞窩要是能搭好,我就覺得這孩子沒有白養!」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雖然宋丹丹說這些話的時候,腔調中似乎帶著開玩笑,但哪個孩子喜歡父母這樣還玩笑?

看看巴圖臉上無地自容的表情就知道了。

看似戲謔,其實是打壓式教育,一直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打壓式教育」輕則,容易讓孩子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和優點。

那種從小就深埋的自卑和不自信,成為孩子身上最難以擺脫的烙印,長大後也是最難跨越的心理障礙。

重則,甚至會改變孩子一生的成長軌跡,在偏離的軌道上越走越遠。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瀋陽市心理研究所曾經採訪過看守所里的少年罪犯。這些犯了搶劫、殺人等重罪的少年們,剛滿16歲,回憶起傷害自己最深的話語,都是身邊的親人說的:

董卿: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


「豬腦子」

「廢物」

「丟人」

「是人都比你強」

......

一位叫做張強的男孩,自從前幾年父母分開後,他的媽媽就將憤怒發泄到他的身上,每天罵他,甚至讓他去死。

另一個男孩,說父母從來沒有誇過自己,經常罵他無用,動不動就說他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

說到這段話的時候,孩子下意識地用手敲打自己的腦袋,彷彿要去印證父母的評價……

毀掉一個孩子,只要拚命打壓他,罵他無用就行了。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天。

父母的嫌棄和語言暴力,會像刀子一樣深深刻在孩子的心裡,助推他自暴自棄,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父母差評中長大的孩子,無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很可能具有「習得性無助」。

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接納孩子,好好說話,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為人父母,我們最不應該的,就是做孩子的差評師。

共勉。

本文來源於:十分媽媽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男子買茅台被騙2000萬:揭露了金錢的3個扎心真相
什麼是文化,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