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子嬰不是平庸之君;他或不是扶蘇長子,有可能是叔叔或者叔祖父!

子嬰不是平庸之君;他或不是扶蘇長子,有可能是叔叔或者叔祖父!

秦末動亂之際,子嬰成為了秦帝國最後一個王,如果說他是二世皇帝的話,秦帝國不會這麼快被滅,畢竟秦始皇還是留下了班底的,不是胡亥瞎鬧的話,不至於那麼快就亡國了。有人說他是平庸之君,他要有田什麼復齊國的心,他必勝無疑,秦國函谷關天險,巴蜀肥沃的糧倉,關中也是肥沃土地,立即廢除所有的大型建築,再有秦國的軍功制,秦國最不缺的就是名,實在不行退回隴西,隴西是老秦人的根。

這個怎麼說呢,他在位時間太短,才46天,只能說他有心無力,他在位時也組織過關中軍團的五萬人前去禦敵,但在武關和藍田被劉邦和張良所敗,五萬人死的死降的降。經此一戰,大秦再無可戰之兵馬,並且因為子嬰剛剛即位,來不及撤往巴蜀 ,為保護關中不受殺戮,不得已出降。再者商鞅變法是以犧牲老秦人的核心利益為代價施展開來,加上秦二世已經傷透了老秦人的心,那時候的老秦人已經無心扶持嬴家了,何況子嬰還是個沒有威信力的人,根本沒有領導老秦人的能力,所以,老秦人拋棄了子嬰,也拋棄了秦國,子嬰也最終被項羽所殺,所以不能說他平庸,只能說他生不逢時。

而對於子嬰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喜歡看有關秦末的影視作品的朋友,大多是以為子嬰是扶蘇的長子,但歷史上可以沒有準確記載的。按照《史記始皇本紀》記載,閻樂歸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也就是在趙高殺了胡亥之後,擔心朝臣不服趙高篡位之舉,所以只能在宗室中找出一個人來,也就找到了子嬰,注意這裡說子嬰是胡亥的「兄子」,也就是兄長的兒子,有可能指的是扶蘇的兒子。

而在《史記李斯列傳》中的記載是,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而這裡子嬰又變成了秦始皇的弟弟了,一下子從扶蘇的兒子變成叔叔了,個人還是比較支持這一種說法的。因為在《史記蒙恬列傳》中子嬰也出現了,喪至咸陽,已葬,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而趙高親近,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子嬰進諫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主欲一旦棄去之,臣竊以為不可。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值得注意的是,子嬰在勸諫不要胡亥不要殺蒙恬的時候,扶蘇已經自殺了啊,如果子嬰是扶蘇的長子,他還有膽量去勸諫胡亥不要殺蒙恬,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嗎?而且胡亥後來可是基本上誅盡扶蘇一脈的,怎麼可能還留有一個長子。

按照史記的記載,子嬰是和自己兒子合謀殺了趙高的,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高上謁,請病,因召入,令韓談刺殺之,夷其三族。也就是說子嬰的孩子應該是20歲左右了,不然小屁孩也沒有能力去殺趙高,這麼算來,始皇50,長子扶蘇30多,幼子胡亥20多。子嬰若是兒孫輩,不可有成年兒子參與密謀,還是始皇弟比較靠譜,子嬰40多,兒子20多,而且子嬰這個中年年齡才可能以皇帝的叔叔宗室的身份出來勸一勸胡亥才符合常理。

其實史記裡面有很多記載與先秦時期的竹書紀年就有很大出入,而司馬遷在撰寫時明顯不相符的描述只能說明,子嬰的身份他也不能確定,只能把大家最為認可的兩種可能都寫出來了,但是對於子嬰是秦始皇之弟的觀點也有問題,因為秦始皇就一個弟弟成蟜,成姣在嬴政親政後叛亂而滅族,其餘的兩個假兄弟(嫪毐與趙姬媾和所生之子)不到兩歲時便被秦始皇摔死,那麼子嬰的身份可能會有另一種可能。

子嬰會不會是秦孝王某個兒子的後裔。秦孝王身體雖差,但男性雄風極強,生了幾十個兒子。秦孝王的長子名叫子奚,始皇帝父親叫子楚,另外還有叫子姜,子生的兄弟。或者說子嬰就是秦孝王的兒子呢,可能子嬰是秦始皇叔父輩的。是秦孝王年紀較小的兒子,存活下來的王室宗親只有秦孝文王其他兒子的後代對秦二世的帝位沒有影響,所以個人覺得子嬰應該不是扶蘇的後代,有可能是扶蘇的叔叔,甚至可能是叔祖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擁立劉備為漢中王,為何不是三傑帶頭而是這4人?是想拉攏人心!
擁有益州荊州的蜀漢犯了兵家大忌;龐統:荊州難以立業!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