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代「驢友」,邊走邊畫

古代「驢友」,邊走邊畫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明代畫家

己亥年

四月廿一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通過雙腳的丈量和雙眼的「攝取」才能夠捕捉到最符合意境的畫面。這種現代攝影師的取景方法,早在古代就有人使用了,而明代的謝時臣,正是在一邊做「驢友」一邊做「畫匠」的生涯中,完成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尋覓。

謝時臣(1488—1567年後),明代畫家。字思忠,號樗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八十一歲時尚在世。工書法,長於隸書 。擅山水 ,師法吳鎮、沈周,稍作變化,兼有「浙派」和「吳門派」筆法,風格獨特。

橫跨兩派的「驢友」畫家

網上謝時臣的介紹非常簡短,然而這樣一位「驢友派」的畫家,留下的畫作這麼多,怎麼可能人生就這麼簡單粗糙呢?

當然不會這樣,查閱資料可以發現,這位謝時臣的經歷和評價還是非常豐富的。

首先,謝時臣雖然生在「吳派」畫家之地,然而其在作畫方面卻有著淡雅「吳派」與濃墨「浙派」的兩種風格,「定位」的不準確,讓其在兩派畫家陣營中都頗有微詞。

其次,在當時的社會中,謝時臣並非文人畫家,而一個職業畫家,靠賣畫為生,這樣的出身讓他在與吳門畫派比較時吃虧不少。

最後,謝時臣後來聲名的寂寥,除後繼乏人,社會影響難以持續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晚明以後文人畫、「南北宗」理論興起,藝術批評風尚客觀上發生了轉移。

由於謝時臣並非純粹的文人畫家,他的駁雜風格更無法被歸入現成的「浙派」、「吳派」麗大風格系統之內,無法附之以傳,或者說不能被賦予明確的畫史意義,於是他也就被晚明以降的藝術史有意無意地忽略和遺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石濤的「野色」,神品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