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征東行省誕生記:為戰爭而生,披著行省外衣的屬國

征東行省誕生記:為戰爭而生,披著行省外衣的屬國

行省制度是由元朝開創的政治區劃制度,全稱是行中書省,屬於中央中書省的派出機構,也算是中國政治區劃歷史的一大變革。

元朝的行省數量其實並不恆定,嶺北行省、遼陽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陝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肅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這10個行省只是大多數時間,還有短暫出現過的福建行省、廣西行省之類,這些行省都是元朝中央管控之地,除此之外,征東行省和緬中行省這種情況就很特殊。

征東行省全稱征東等處行中書省,轄地是高麗國,在今朝鮮半島,朝鮮半島以東是什麼?當然就是日本了,所以征東行省又稱征日本行省,是元朝為了征服日本而設。

高麗國跟元朝的淵源還是很深的,早在金朝敗於蒙古汗國南遷之時,蒙古汗國先後擊破盤踞於遼東的東真和東遼政權,東真成為蒙古汗國的屬國,東遼殘餘逃亡高麗國,試圖東山再起。

在高麗國為了平定東遼殘餘頭疼的時候,蒙古不請自來,幫助高麗國剿滅了東遼殘餘,隨即與高麗國約為兄弟之國,高麗每年奉上「國贐」,孝敬大哥。

此時的高麗正是武人當國時期,武臣政權領袖崔氏不願臣服,拉著傀儡高麗王反抗蒙古,於是1225年,去高麗取「國贐」的蒙古使者有去無回,兩國斷交。

1231年,蒙古以此事為借口進攻高麗,直逼高麗都城開京,高麗向蒙古稱臣。不過蒙古軍隊一走,崔氏首領崔瑀就挾持高麗王遷都江華島,繼續擺出反蒙姿態。

在之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裡,蒙古先後5次進攻高麗,作戰目標變成了消耗高麗力量,主要方式就是燒殺搶掠,到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高麗東北面被蒙古吞併,高麗王不得不派太子王倎代父入朝,作為人質。

王倎在蒙古時正好遇到蒙哥大汗意外去世,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王倎很機靈地站在忽必烈一邊,贏得了忽必烈的好感,忽必烈奪位成功後,撤走了在高麗的蒙古軍隊,還高麗以和平。

高麗王去世後,王倎回國繼位,高麗仍是武人當國,武臣金仁俊掌權,還是反蒙。1268年金仁俊被武臣林衍殺死,林衍的策略更加激進,他廢黜了親蒙的王倎,另立新王,由此引發矇古不滿。在蒙古的干涉下,林衍不得不讓王倎複位,由其去向蒙古大汗解釋。

有其父必有其子,林衍死後,其子林惟茂照樣反蒙,王倎應該是獲得了蒙古的支持,在回國途中就開始布局政變,成功誅殺林惟茂,還都開京,高麗武人時代就此結束,高麗全面倒向蒙古。

之後不久,忽必烈改國號為元,還向日本發去了國書,國書基本上就是讓日本這個小國早日來降,不然鐵騎將踏遍列島。

日本當然沒有臣服,所以元朝先後發動兩次進攻日本的戰爭,作為跳板的征東行省也就應運而生。

1274年元朝發動了第一次征日本戰爭,以失敗告終,次年忽必烈派使者讓日本臣服(敗了還讓人臣服,也是可以),結果使者直接被日本砍了,忽必烈勃然大怒,開始準備第二次征日本戰爭。

1280年,元朝設置征東行省,專門用來籌劃和指揮征討日本之事,然而1281年的征日本之戰,元朝還是失敗了,征東行省的作用也就沒了,一度被元朝撤銷。

到1287年,元朝再度設置征東行省,此時的征東行省可不是為了征日本了,純粹就是一個披著行省外衣的屬國而已,高麗王兼任行省長官,即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征東行省的官職設置跟其餘行省是一樣的,但任命方式卻不一樣,行省長官是世襲(中央追任命)而不是中央任命流官,而且行省官署只設在高麗都城,都城以外的地區交由高麗國間接管控,官署官員一般也是高麗人擔任,由行省長官(高麗王)向元朝推薦人選,元朝批准後實行,而元朝就沒反對過,征東行省,本質上還是元朝的一個屬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太廟中的大臣們:一眼看盡曹魏皇權的強弱變遷
強盛一時的越國為何在戰國時期默默無聞?都是內亂惹的禍!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