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一部分人喜歡多生孩子,寓意生生不息。

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二胎大軍「,甚至身邊的朋友已經悄悄的生了三胎。

他們認為生孩子不僅可以延續自家香火,等自己老了以後還能讓孩子們養老。

然而,我們卻發現,多子女的家庭很容易因為財產分配、贍養老人而產生矛盾糾紛。

相比之下,獨生子女的家庭和諧融洽,不用爭不用搶,反而過得更好。

那麼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一、旁觀者效應

旁觀者效應又稱作責任分散效應。

指就一件事而言,如果是要求一個單獨的個體來完成,那麼個體責任感就會很強,並且做出積極的反應;

但如果這項任務是要求由一個群體完成的,那麼每個個體都不會有很強的責任心,並且會鬆懈缺乏積極性。

同理,這個現象放在有子女的家庭中也很適用。

多子女的家庭,會將贍養老人的責任因子女人數多而分散。

他們想平均分配贍養老人的權利,但是,哪有絕對的平均可言,因此多子女的家庭常常會出現「贍養不公平「的現象。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就贍養老人這事,每個人都有不同個想法:

有人覺得應該按照經濟情況來分配。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

有的人卻覺得,既然兒子繼承遺產,那就應該全心全意侍奉二老,承擔起贍養父母晚年的責任。

一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最後還很難達成意見的統一。

反觀獨生子女的家庭,因為財產是給一個人的,所以贍養老人的義務也落在了一個人身上。

他們會給老人帶來更及時的反饋,完全不存在「贍養不公平「的現象。

所以等到了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家庭比多子女家庭的優勢好很多。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二、資源投入是否夠用

還有一方面,相較於「獨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常常會佔用父母的大量時間,消耗更多精力,花費更多金錢。

由於經濟壓力比一般家庭要重,家長忙於工作而疏於陪伴。

物質條件上的匱乏,精神陪伴上的缺席,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嚴重的會導致孩子形成不健全人格,從而無法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大人。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前一陣子,引爆淚點的文藝片《何以為家》就說明了這種情況。

扎因一家作為敘利亞難民逃到了黎巴嫩的貧民窟安家。

因為沒有身份,一家七口人只得擠在一個小閣樓上生活,十二歲的扎因整天去雜貨店打工,補貼家用。

扎因的父母為了兩隻雞而將自己的12歲的女兒送去嫁給一個大她19歲的男人。

這對父母從未給過自己的孩子一絲溫暖,後來,扎因因為傷人而被判入獄,在法庭上,他起訴了自己親生父母: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希望每一對沒有能力養孩子的父母,都不要再生孩子了。」

沒錯,對於有精力生,沒能力養的家庭,孩子是最大的犧牲者

相比之下,獨生子女的家庭就不必考慮這個問題。

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會把所有的時間與金錢投入到一個孩子身上。

孩子因為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們自信又獨立,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心理學家:行至中年,你會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的都很好

總之,養育「多子女家庭」不僅會增加父母的經歷壓力,而是在日後,他們並不一定能夠贍養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

雖然說兄弟姐妹之間的陪伴,在未來的人生中佔據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孩子的優秀與否在於家長的養育方法;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也取決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聯繫,而不是孩子數量的多與少。

- END -

作者: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