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楷書鼻祖,王羲之也得要尊稱一聲老師

楷書鼻祖,王羲之也得要尊稱一聲老師

鍾繇(151-230),字元常。三國時期魏國大臣,也是大書法家。其書師承曹喜、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

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鍾舞的傳世作品不多,但在書法史上的影響很大,很多書家都取法於他。人們習慣

上將他與「書聖」王羲之並稱「鐘王」,足見他在專業建樹上也是一個極厲害的角色。他的主要貢獻在「隸書」

向「楷書」過渡的過程中,首先對流行民間的楷書進行整理、加工,理出其中的筆法頭緒,把他們規範化,確

定了楷書的一般特徵:結體變隸書的扁長為方正,筆畫的波動不像隸書那麼大,比較平穩,章法改變了一般隸

書橫行近、豎行遠的安排,而多是橫行遠,豎行近。因為鍾琳當時在朝廷的地位較高,使得這一新書體由民間

升入廟堂,開始被文人士大夫接受,提高了地位,成為當時既實用又時髦的書寫體勢。

傳世小楷書帖《薦季直表》是黃初二年八月,鍾拜給魏文帝曹聖的一件奏表。全稱《薦關內侯季直表》。橫向

四十八厘米,十八行。此表曾刻入宋《博古堂帖》、《浮熙秘閣續帖》、明《真賞齋帖》、《戲鴻堂帖》、《郁岡

齋墨妙》,清《三希堂法帖》,此表為冠首。

楷書鼻祖,王羲之也得要尊稱一聲老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此表中「民」字,少一筆,當是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應為唐人所

臨。此表書法古稚朴茂,歌側錯落,楷筆中含有隸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期的楷書風貌,亦足為小楷

之範本。

《薦季直表》留有濃厚的隸書遺意,體勢微扁,橫和捺的收筆處重按鋪毫,並帶有隸書的波碟,著意的翻挑,

飛揚的筆勢,古意拙趣尚多。我們知道,鍾繇生活在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時代,這一段時期由於楷書剛從隸書蛻

變而來,楷書的法度尚未發展成熟,隸書仍然在普遍使用,而且,隸書又是鍾環擅長的真、行、隸書三體中的

最妙者。因此,當他書寫楷書時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隸書的筆意與結體,從而,形成了保有相當濃厚漢隸

遺意的小楷。正如元衰哀《總論書家》所謂:「漢魏以降,書雖不同,大抵皆有分隸遺風,故其體質高古。」

楷書鼻祖,王羲之也得要尊稱一聲老師

又有元人陸行直評曰:「元常《薦季直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為「無上太古法

書,天下第一妙跡」。另外,此帖還帶有篆書圓轉的筆意,使之更增填飽滿、古厚之氣。

梁代書論家皮肩吾評論鍾琳書法「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天然』,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一些規律化的

書寫。鍾繇的高人之處在於它在結體上並不刻意地過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賦形,變化多端。正如《薦

季直表》中通過上下、左右結構,偏旁或筆畫的錯位或挪移,於方正中見參差,產生奇正相生的意態。如

「綠」:左邊金字下傾,右邊上揚,避開平正之感;如「效」:左偏龐大,而力下落,使其和諧。「如老翁攜幼

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字的結構,也不同於唐楷的上緊下松,而是上松下緊,重心在下,

這種結構雖不如唐楷那樣挺拔,但卻更顯率真,稚拙。如「亭」:丁緊束於上部的籠罩之下,幾乎微縮成一點,

用以降低重心;如「守」:寶字蓋寫的很大,寸字卻很小。章法上,此貼也改變了隸書中「縱成行,橫有列」

的規律,而是「縱有行,橫無列」,避免了「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的呆板形式。

豎行也不是一條直線一瀉而

下,猶如一條小溪,時寬時窄,時急時緩,時而遇見小石卵,時而又拂過岸邊的小草,令人回味無窮。另外此

貼還帶有行書筆意,因此點畫之間,異趣叢生。筆畫的連續或簡省,使字間架鬆動,筆意顧盼呼應,體勢富有

變化,大有紛揚飛舞如雪花般的自然、洒脫,又像是穿越竹林潺潺作響的山泉溪流那樣,悠然自得,清幽自

在。如「師」、「不」、「素」、「雷」等。

鍾書的天然,如花開逢時,苗出應雨,繞有朴茂天成的意趣,非以頓挫為工、作姿媚之態、呈縱豪之勢者所

能及。

楷書鼻祖,王羲之也得要尊稱一聲老師

南朝人說鍾繇「如雲鶴游天,群鴻戲海」;唐太宗說鍾書「布纖濃,分疏密,霞舒雲卷,無所間然」;張

懷灌說鍾書「道合神明、幽深無際」,都是對鍾書天然特徵生髮的審美表述。

此帖不僅在鍾環傳世作品中最見肥厚,而且也是歷代流傳下來小楷書帖中最為肥厚的一件。縱向筆畫尤其明

顯,與「鍾書瘦」的特徵並不吻合,可能是後人臨摹失真造成。但此帖點畫雖肥,卻又比較豐富,點畫波折千

變萬化,雖微妙,然而卻使人愈看愈有味,這正是此帖之真諦。肥厚的筆畫,使此書帖更顯得筆致古茂渾厚,

更增添了自然,古雅之趣。或許鍾礫在當時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厚重中見輕靈,洒脫中蘊含古意,平和

恭敬中透著力量。《薦季直表》在問世之初也許只是一件實用品,在後來人們的審美與鑒賞活動中,才成了一種藝術珍品。此帖

與發展成熟的晉唐其他小楷相比較,也許還有許多看似不成熟的地方,不僅用筆不像成熟楷書那麼嚴謹規整,

而且字勢常常傾料歌側,但難得的是它自然率真,古意十足。在楷書後來發展到館閣體那樣森嚴刻板之後,鍾繇這種不衫不履,自然生動的楷書令人倍覺天機溢出,趣味橫生,使人看後覺得妙不可言。我們後人觀此帖,猶如遠處看山巔古松,它的最深境界終不可攀,但其影響亦日趨深遠。由於自身從學書以

來都是以唐楷為主,自然而然那種嬌媚修飾之韻流入到創作中,偶然再回頭習臨此帖之後,卻感受到了那種耐

人尋味的古韻,對字體結構的認識也豐富了許多。習臨鍾繇的書法讓我們更能找到一些在創作上的突破口,因

為它並不是完美,但往往完美的東西卻很難再找出其他新的道路,學書者當因博採約取,站在古人的基礎上開

拓更寬闊的道路。如「高山深林,望之無極,探之無盡」,置之案頭,時時臨習,以期有所收穫。

楷書鼻祖,王羲之也得要尊稱一聲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