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白《哭晁卿衡》:一個日本人在大唐的官宦生涯

李白《哭晁卿衡》:一個日本人在大唐的官宦生涯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雲彩籠罩著雲台山。)

唐天寶12載(753年),晁衡歸國時,傳聞他在海上遇難,李白聽了十分悲痛,揮淚寫下了這首名作《哭晁卿衡》。李白把晁衡比作潔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因為是明月沉碧海,所以天愁人哭,萬里長空的白雲,剎時間也變得灰暗陰沉,一片愁色籠罩著天地人間。詩中感情充沛,深刻表達了兩人的誠摯友誼,成為中日友誼史上傳誦千年的不朽名作。

大難不死的晁衡回到長安後,看到李白為他寫的詩,百感交集,當即寫下了著名詩篇《望鄉》:

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

一片望鄉情,盡付水天處。

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

誰是晁衡?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呂,出生於日本大和國(今奈良縣),父親是阿倍船守,朝臣姓,阿倍氏,乃孝元天皇之後,任職為中務大輔。阿倍仲麻呂是家中的長子,自幼聰明好學,才華洋溢。

阿倍仲麻呂所處的時代正是大唐盛世,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威遠播。鄰國名人學士紛紛來唐學習。日本在大化革新後,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的熱情更高。他們不顧當時海上交通的艱難險阻和巨大犧牲,不斷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學生。

717年(唐開元五年),20歲的阿倍仲麻呂因漢文修養良好而被選拔為遣唐留學生,同行的留學生還有後來成了日本右大臣的吉備真備。由多治比縣守從日本難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一行人遠赴唐都長安(今西安),四船並聯,一行557人浩浩蕩蕩,西渡東海,在揚州(一說明州)登陸。

到達長安後不久,阿倍仲麻呂入讀國子監太學,攻讀禮記、周禮、禮儀、詩經、左傳等經典。經過數年寒窗苦讀,參加唐制科舉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

唐玄宗賜名

酷愛中國文化的阿倍仲麻呂,不以自己的成就為滿足,留在唐朝繼續深造。

725年(唐開元十三年),任洛陽司經校書(負責典籍整理,正九品下),728年左拾遺(從八品上),731年左補闕(從七品上)等職。由於他德才兼備,詩文俱佳,得到唐玄宗賞識,後被任命為秘書監,經常在玄宗身旁侍奉,兼衛尉卿。有說他獲唐玄宗賜名晁衡,但據《舊唐書》記載「朝臣仲滿,慕中國之風,因留不去,改姓名為朝衡」,《新唐書》也記載「朝臣仲滿慕華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並無賜姓名之事。

753年10月,晁衡與藤原清河等人率領四艘帆船,從蘇州黃泗浦(今江蘇鹿苑)啟航,駛往日本,他難掩心中思鄉之情,口中唱吟著思念故鄉的和歌《三笠山之歌》:

天の原 ふりさけみれば 春日なる 三笠の山に いでし月かも

這首和歌后來被收錄到了《小倉百人一首》中,為該和歌集的第七首和歌,在日本婦孺皆知。

阿倍仲麻呂在大唐長安的文化界也是很有名,音樂、書法、詩歌均有涉獵,李白、王維等大詩人經常與之詩文唱和。

歸國路九死一生

開元21年(733年),仲麻呂曾以雙親年邁,請求歸國。因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實現宿願。

天寶十一載末(752年),以藤原清河大使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達長安。其副使吉備真備是和仲麻呂同時入唐留學的好友,久別重逢,自然不勝感慨,於是仲麻呂又動思歸之念。翌年,遣唐使事畢將歸時,仲麻呂請求同歸。這時仲麻呂入唐已經三十七年,是五十六歲的老人了。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幾十年,功勛卓著,家有年邁高堂,割愛允求,並任命他為唐朝回聘日本使節。任命一個外國人為中國使節,歷史上是罕見的,這說明仲麻呂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六月,仲麻呂隨藤原清河大使一行辭別長安,往揚州延光寺邀請鑒真和尚東渡(這是鑒真第六次東渡)。十月十五日,他們分乘四船從蘇州起航回國。

這次船隊在中途亦遇上了大風暴,他們被衝散了。鑒真和其餘兩艘船各自開到了日本,而晁衡那艘船卻下落不明。直到754年3月,仍然杳無消息。

實際上晁衡的船隻是隨風漂流到了安南驩州(唐屬地,今屬越南),雖然沒有沉沒,卻又被當地的盜賊襲擊,死了一百七十多人,但他與藤原清河終也奇蹟地生還。最後755年,他與十多位倖存者歷盡艱險,又回到了長安。

是年安史之亂爆發,往來中國及日本的路已變得相當危險,晁衡便打消了回日本的念頭。

晁衡又重回仕途,他又先後深得肅宗及代宗信任,由左散騎常侍(御前諫官,從三品)至安南都護、安南節度使(河內當地最高官員,正三品)等職。761年至767年這六年期間,晁衡都在河內的安南都護府出任,最後官至潞州大都督(從二品)、至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而藤原亦留唐出任秘書監等職,沒有回去日本。

據《古今和歌集》,寶亀元年正月,在晁衡最終長眠於長安,最後埋骨唐土,天皇追封正二品官位,這段史話被中日史籍引為美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鄧小平拍板十五軍奔赴朝鮮戰爭,結果上甘嶺一戰成名
大明已經滅亡,為何朝鮮還要做「反清復明」夢?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