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有一位媽媽說,她的兒子不尊重人,下面是她講述的一次親子經歷:

有一次,她因為要在電話里向老闆彙報工作,中斷了給兒子講故事,兒子不高興地跑到她身旁,沖著手機大聲尖叫,讓她的老闆很不高興。這位媽媽最後氣得把孩子的繪本都撕了。

我說:「你要求孩子尊重你,你卻沒能做到尊重孩子;你希望孩子有同理心,你卻沒有對孩子有同理心……」

那位媽媽想著想著很羞愧,因為中斷了講故事,把工作插進親子時間,這本身已經是欠缺思考的決定。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的同理心在嬰幼兒期形成。2012年,兒童研究者Ronald Dahl發現,兒童的情感同理心植根於大腦的邊緣區。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即從嬰兒期開始,父母總是對寶寶的情緒有關切的回應,孩子的同理心便發展的很好。在另一項研究中,大腦神經學家Abrams, D. A.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回應,尤其是媽媽的聲音對寶寶的回應,會觸發嬰兒大腦的「獎賞系統」,不僅能緩解寶寶的情緒壓力,還能有助於寶寶未來的社交能力。

我們不難看到,那些從嬰兒期常常獨自在嬰兒床哭泣的寶寶,會變成情感冷漠、愛打人的孩子,父母離開時不緊張、回家時也不會引起他們的情感波動,這便是「迴避型」的親子關係。因為他們的父母或撫養者對他們長期的訴求毫不關心,就像孤兒院的護士,到了餵食的時間就餵食,到了換紙尿布的時間就換紙尿布,其他時間裡,大人們只顧著沉迷自己的事情。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在安斯沃斯的陌生情景理論中,還有一種「焦慮-矛盾型關係」,這些孩子可能會非常抗拒與媽媽的親密接觸,但是當媽媽離開時卻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情緒反抗。因為這些孩子的媽媽,在嬰兒期甚至幼兒期對孩子採取不是特別關心的態度,導致這類孩子對陌生人不友好,對人保持警惕、不容易信任別人。

最理想的關係便是「安全型關係」。這類親子關係中,媽媽對寶寶充滿愛和關注,她們常常關切地回應寶寶的哭鬧,她們也總是對寶寶充滿耐心,不厭其煩地照料著寶寶。這些寶寶從媽媽身上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很信任自己的媽媽,也相信媽媽總會在身邊。當媽媽離家時,雖然寶寶會不舍,但沒多久便恢復好情緒。當媽媽回家時,寶寶也喜歡跟媽媽親近。這些孩子未來在跟人交往時,不僅正直而真誠,也容易跟人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所以,父母從孩子小時候習慣對孩子有良好的回應,這些孩子不僅會跟爸媽的關係親密,這些孩子跟家裡的其他人,跟小夥伴和學校的老師,也容易建立健康融洽的人際關係,對人有同理心。

有一位媽媽,常常跟我感慨說,幸虧當初沒有堅持執行什麼「哭聲免疫法」。

當她生了第一個孩子那一年,「哭聲免疫法」受到了熱捧,很多媽媽在對待寶寶時都採取了「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做法。她從抱著新生寶寶從醫院回到家的當晚就照做了,她坐在床上,任由嬰兒床上的寶寶撕心裂肺地啼哭,努力地控制自己不去抱寶寶。但是她的老母親,寶寶的姥姥在房門外不停地敲門,差點把門都敲壞了,最後她的母親跑進來把寶寶抱了出去。老人家以一個母親與生俱來的本能,把布滿皺紋的臉貼在寶寶嬌嫩的臉頰,然後一邊輕拍寶寶的背部,一邊哼著聽不懂的曲調,沒多久,寶寶不僅停止了哭鬧,還甜甜地睡著了。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孩子的姥姥說:「抱寶寶、安撫寶寶,連豬狗媽媽都懂的道理,你怎麼就不懂?」那一句話讓她瞬間恍然大悟。

所以,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好壞與否,親子關係決定了。那些長大後的父子、母女間的矛盾,長大的孩子討厭或躲避他們的年老父母……幼齡時不良的親子關係常常是根源——「迴避型」、「焦慮-矛盾型」關係的親子占多數。

爸媽們如何與小朋友從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親子共睡

有研究證明,在孩子們生命早期的那幾年,與爸媽共同睡眠的孩子,往往比沒有與爸媽共同睡眠的孩子更有信心、更少焦慮,未來的心態也會調整得更好。母嬰共睡、母乳餵養是最初的親子情感建立的最佳方式。因為寶寶們出生後,對陌生的環境充滿恐懼,媽媽身上的氣味、媽媽身體的溫度、媽媽哺喂母乳,都能幫助寶寶安撫情緒。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2、及時回應寶寶的哭鬧

有產後媽媽曾經困惑地問我:「寶寶一哭鬧就安撫,會不會寵壞寶寶?」

其實,「哭」是寶寶與生俱來的生存方式,當他們感覺餓了、寒冷了、不舒服了、害怕了就會通過「哭」表達。媽媽的及時安撫,是在「告訴」寶寶——無論發生什麼,媽媽總在身邊保護你。這樣的寶寶,未來安全感也會發展良好。這一點,與「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讓步」是有區別的,這種有意識的做法,2,3歲以上的小朋友才懂。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3、每天都有時間陪伴孩子

高幸福感的丹麥,父母都非常重視陪伴孩子。他們的父母有句名言:「如果你工作忙碌,而錯過了那些相處的親子時間,就等於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的確如此,孩子們黏著父母的時間只有那麼幾年,等孩子長大後你想再彌補也來不及了。因為他們在成長中沒與你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長大後就會對你感覺陌生,所有的故作親密都會變成尷尬。

親子心理:孩子長大會討厭兩種父母,你是嗎?

4、父母相親相愛

給孩子最好的家,就是父母相親相愛。當孩子在父母情感融洽的家庭中成長,他們不僅感覺到有愛,還有安全感,因為父母爭吵不斷的家庭會讓孩子丟失安全感;除此之外,相親相愛的情感,會給孩子未來的情感模式樹立好的示範,孩子因此會懂得,家庭就是愛與信任共存。

「如果我能吃兩塊巧克力,你願意給我十塊,剩下的八塊都在說:我愛你。」一個孩子從小獲得他人的關注和愛,也正是如此。

關鍵字:親子關係、親子情感、母嬰餵養、育兒理念、早期養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不懂小朋友這四種常見奇怪行為背後原因,就別說你懂小孩了
為什麼外國小朋友比中國孩子「勤勞」?答案值得反思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