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怎麼看海南黃花梨珠子上的毛孔呢?

怎麼看海南黃花梨珠子上的毛孔呢?

一說到木頭,大家第一都會想到海南黃花梨,因其的穩定材質,與行雲流水的紋理,溫潤的木質,讓各位玩友都非常的喜愛。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它的毛孔,但這都不是事,也抵擋不了玩友們的熱情,下面海黃之友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下毛孔是什麼。

棕眼:俗稱毛孔、棕孔;在木材行業中,是對木材橫切、弦切時出現的木纖維導管或者樹脂道、樹膠道形成的小孔的另外一種稱呼,是木材的營養通道,類似於人的血管。在各類木材中均為非常常見。比較常見的當屬小葉紫檀。

大家都知道,小葉紫檀好的材料中會有「金星」的出現,其實所謂的小葉紫檀的「金星」其實就是小葉紫檀木在生在的過程中,吸收土壤里的礦物質成分在樹的營養通道中常年沉積在棕眼裡的產物,或成點狀或成線狀。其實就跟人體的血管里血小板或纖維蛋白沉積導致血管栓塞類似。

在海南黃花梨中,一般生在在海南西部的油梨棕眼相對於生在在海南東部的糠梨會細一些、少一些。這是因為海南東西部的土壤以及氣溫差異而形成。在海南西部生在的黃花梨因為油性大、密度高、棕眼少而為更多人喜愛。

然而海南黃花梨工藝品的棕眼大小還跟取材的位置有關係。

樹榦的棕眼相比樹枝的棕眼粗而稀,相當於人體的靜脈血管。

靠近地面的樹榦部分因為要承受上部分樹木的重量還容易形成高密度的水波紋,這部分材料做出的工藝品肉眼幾乎看不件棕眼。

而樹根是整棵樹的營養供給地,所以相對整棵樹來說一般樹根料的棕眼都比較粗大、密集,相當於人體的動脈血管。

樹枝料部分的棕眼對於整棵樹來說是最細的部位,適合做佛珠以及小工藝品,相當於人體毛細血管。

棕眼的誤解

很多剛剛接觸海南黃花梨的朋友往往會在看到有粗大棕眼的工藝品或者原材料的時候誤認為是越黃或者以為是裂紋,其實這有點斷章取義了。真正的區別海黃越黃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判斷,而不是從某一方面直接斷言。

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認識海南黃花梨的棕眼,不要誤認為是瑕疵、缺陷以及作為評判真假的主要因素。

以上的分享僅供各位玩友交流,如有不足之處,請賜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檀香紫檀 的精彩文章:

紅木中的「五虎上將」及鑒別特徵
風靡紅木界的十大美女

TAG:檀香紫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