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種軍隊從來沒見過!」

「這種軍隊從來沒見過!」

口述 張德全(85歲)

老百姓的日子

實在是苦得不得了

我家住川沙小灣,祖輩都是農民,上海解放時我才15歲。

解放前的這段日子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早點解放,因為老百姓的日子苦得不得了,實在過不下去了。

1948年,國民黨發行了大量金圓券,物價飛漲。漲到了什麼程度?今天的鈔票明天就不值錢了。我原本在陸行中學讀書,家裡把棉花、糧食賣掉,換成學費,第二天拿到學校交。沒想到昨天還夠的,今天就不夠了。陸行中學是讀不下去了,1948年底我轉到了合慶鎮的一所中學。

雖然我年紀小,但對國民黨的腐敗和暴政體會很深。當時農村裡有各種各樣的稅,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國民黨不僅搜刮老百姓的錢財,還拉著老百姓去造碉堡。淮海戰役一結束,國民黨就在上海全面造起了碉堡。我們川沙就造了832個碉堡,都是鋼筋水泥的,光川沙縣城周圍就有幾十個,有的現在還能看到。

1949年過完年,我母親就被拉去造碉堡了。那時她已經將近50歲,每天早上天亮就出發,步行到離家六七里地的白龍港、三甲港一帶,每天挖泥、挑泥,直到下午五六點才回家。就這樣被拉去造碉堡近三個月,直到5月15日川沙解放的那天,早上7點,保甲長還在催促著我母親他們去修碉堡,半路上聽到槍聲才回來的。

國民黨不僅拉老百姓造碉堡,還強拆民房、燒毀民房。光我們白龍港、三甲港、小營房這一帶,就拆了1591間;高橋、洋涇、楊思一帶拆了4953間,加起來是6544間。他們還對老百姓又打又殺,白龍港、三甲港、小營房一帶,被國民黨殺害的老百姓有67人,打傷致殘的有41人;高橋、洋涇、楊思一帶,打死的38人,打傷20人。老百姓對國民黨的殘暴可說是忍無可忍。

當時,國民黨強行規定,每家每戶只要有18歲到42歲的男丁,都要攤派壯丁稅,要是交不起就抽去當國民黨兵。我外婆有個侄孫,20歲不到,父母都不在了,因為交不起壯丁稅被拉了壯丁。大家都以為他死了,沒想到淮海戰役時被解放軍俘虜了,解放後複員回來,大家都很驚訝。那時候,比我稍大一些的年輕人,晚上都不敢睡在家裡,寧願划船出去,躲在船上,生怕被國民黨拉了壯丁。

一開始,國民黨散布各種謠言,老百姓對解放軍有些畏懼。但我一心盼著解放軍。因為陸行中學地下黨員很多,經常開展秘密活動。在他們的熏陶下,我知道了共產黨是什麼樣的一群人。一放學,我就悄悄地跟他們學扭秧歌,還偷偷學會了一首歌:「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著航行的方向……」

不費一槍一彈

就解放了我的家

川沙的解放非常順利。

1949年5月15日,三野第30軍89師先頭部隊265團從南匯縣祝橋沿霍公塘北上,兵分兩路:一路沿霍公塘向北,經十一墩正面進攻川沙縣城;另一路向西經關帝廟再往東北,進軍包抄川沙縣城。

霍公塘北起高橋黃家灣,南往南匯六團方向,沿塘小路路窄橋多,重武器沒法走,只有輕武器才能過。所以國民黨軍完全沒料到我軍會沿著霍公塘過來,被我軍殺了個措手不及。有幾個國民黨兵正在縣南的十一墩街上走著,被解放軍看見,打傷了幾個。縣城的守軍一聽槍聲就逃走了,造的幾十個碉堡一點用處都沒派上。當天上午10點多,川沙縣城就解放了。

川沙縣城一解放,88師的兩個團又迅速向北挺進,解放了小灣、大灣、龔路鎮。我家住在小灣北面,15日中午,我從自家窗戶里看到街上解放軍急行軍路過,方才意識到,自己的家鄉一槍不發就解放了。

差不多同一時間,5月15日早晨7點,88師263團1營先頭部隊沿欽公塘向北進攻,包圍了蔡路小營房。國民黨軍隊縮在碉堡里,負隅頑抗,戰鬥非常激烈。後來聽說,我們的兩名戰士背起炸藥包撲向敵人陣地,炸毀了碉堡,自己壯烈犧牲。最後,解放軍抓獲了國民黨軍的一個營長,敵人全部投降,解放了小營房。

解放小營房時還有這麼兩件小事,讓我們老百姓一下子感受到解放軍的「好」。

我丈母娘家在欽公塘邊上,解放軍從南匯過來,攻打小營房,晚上路過這裡。部隊紀律嚴明,對老百姓很客氣,看見我丈母娘,一口一個「大娘」「大娘」地叫。我愛人那時只有13歲,一開始嚇得不敢出來,後來就敢了。部隊晚上要吃飯,糧食是自帶的,但柴草總要用老百姓的。他們在我丈母娘家灶頭做了飯,要付錢,我丈母娘連聲說不用,他們硬是給了鈔票。

戰鬥打響後,國民黨守軍一面抵抗,一面還讓老百姓幫他們運彈藥、送傷員。我一個叔伯哥哥就被拉去了。解放軍一個炮彈打過來,把一個國民黨軍官的腿打斷了。他們就命令我這個叔伯哥哥和另外一個民工,跟著一個國民黨兵把他送到高廟。他們早上去,沒有遇到解放軍,回來時遇到了朝北進攻的解放軍,一點沒被阻攔。他回來以後就說:「解放軍真好!」

5月16日,解放軍又分東西兩路,對白龍港一帶的敵軍發起了攻擊。駐守這裡的國民黨軍第51軍,是12日才從上海市區調過來企圖守住這個交通要道的。我軍16日晚上發動總攻,到17日拂曉,全殲國民黨守軍51軍殘部和暫編第8師殘部,俘獲第51軍中將軍長王秉鉞、少將參謀長向建白,俘敵8000餘人。26日,川沙縣(包括橫沙島在內)全境解放。

1949年6月川沙各界召開大會慶祝解放

沒有他們的犧牲

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5月25日,激烈的高橋戰鬥結束以後,一部分部隊撤回,分散駐紮在浦東各地,光川沙縣就駐紮了第30軍、31軍兩個軍。

解放軍進到了川沙後,沒有進到老百姓家裡,而是駐紮在廟宇或教堂里,把一個天主教教堂當作指揮部,真是「秋毫無犯」。

解放軍對老百姓的東西也是有借有還。我因為在學校讀過書,聽得懂北方話,就給他們做翻譯,幫他們借門板、稻草等等,還把自家僅有的一個碗櫥借給他們。我這麼一帶頭,大家也都踴躍拿出家裡的東西。

當時正是麥熟的時候,解放軍還幫老百姓割麥。大家都說:「這種軍隊從來沒見過!」「那真叫是人民子弟兵!」

川沙解放後,馬上成立了軍管處。5月20日,南下幹部抵達川沙接管,當時來了70多人,現在活著的只剩2個了。5月21日,川沙縣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了三個聯合辦事處、兩個區政府,開始辦公,當天就發布了三條命令。

1950年,我到合慶區委工作。在區委書記和區長的帶領下,大家深入基層,到處搞調研。許多同志都是北方來的,聽不懂當地方言,鬧過一些笑話。比如,區委同志問老百姓:「這裡吃白米的有嗎?」老百姓回答:「我們窮啊,白米怎麼吃得起?一年到頭難得才吃。」區委同志又問:」哪幾戶人家吃白米?」老百姓說:「家家人家都吃白米,但都是偶爾才吃!」我趕忙上前「翻譯」:北方話里的「白米」就是「白粉」,是問這裡有沒有吸毒的人,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年輕時的張德全

後來我一直在川沙工作,退休時是川沙縣人大副主任。因為工作關係,我接觸過許多解放川沙、解放浦東的解放軍官兵,對這段歷史十分熟悉。

浦東解放時,一共犧牲了2089名烈士。其中,安葬在高橋烈士陵園的有1619名,安葬在川沙烈士陵園的有343名,安葬在周浦的有127名。每年清明節,我都要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我80歲以後,父母墓地不去了,交代子女去,但我和老伴兩個人還是照樣去掃烈士墓。為什麼?70年前的這段記憶,實在是刻骨銘心。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烈士,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松江「中國芯」60年發展簡史
航母和轟炸機逼近伊朗,美為何還要部署「愛國者」和登陸艦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