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上將陳再道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開國上將陳再道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陳再道,原名程載道,1909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新村程家沖。青少年時在家務農,在17歲的時候,他獨身一人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軍,配合北伐軍作戰。由於參軍報名時,「程」誤寫為「陳」、「載」寫成「再」,此後就改叫陳再道。

1927年9月,陳再道參加大別山南麓秋收暴動,同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隨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黃安縣城失守,他與起義武裝轉到黃陂縣木蘭山堅持鬥爭,是木蘭山72名游擊英雄戰士之一,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陳再道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在雙橋鎮、蘇家埠、七里坪等戰役戰鬥中衝鋒在前,屢立戰功。1932年底起任紅4軍11師第31團團長、師長,參加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等戰役戰鬥。長征中,入紅軍大學學習,任紅4軍副軍長。到達陝北後,任軍長,率部先後參加甜水堡伏擊戰及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陳再道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東進縱隊司令員與冀南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是劉鄧麾下著名的幹將。解放戰爭中,陳再道率中原野戰軍二縱縱橫中原,屢建戰功,被陳毅稱為「再道之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再道擔任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軍區司令員。1955年2月,他被任命為武漢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文革初期,陳再道在武漢軍區任職,對於當時武漢軍區內外煽動動亂的骨幹分子,他依據中央的八條命令都抓了起來,局勢瞬間穩定下來。而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與文革領導小組相鬥爭,算是很有魄力的。隨後因「七·二〇事件」倒台,1972年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1977年9月至1983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黨委第二書記。1978年7月26日「七二〇事件」平反昭雪。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葬於麻城烈士陵園。

陳再道的結髮妻子是熊慧芝,結婚後倆人在一起只生活了七天,陳再道就出去參加革命了。多年以後,看陳再道音信全無,程氏家族便由長者做主,讓熊氏改嫁給了一位遠在宜昌的裁縫。到了1938年11月,陳再道30歲了,才在在戰友的撮合下,與張雙群喜結良緣。陳再道和張雙群結為伉儷後,他們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共同走過了54年的人生旅程。生育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大兒子叫陳東平,他是一個讓父親頭疼的坑爹兒子。他從小不愛讀書,據說中學階段就有紈絝子弟的樣子。1960年7月憑推薦進入「哈軍工」導彈工程系學習,1962年8月,他以身體有病,請求降級為由休養半年。回到家裡,關起門來收聽境外廣播,什麼「台灣之聲」、「美國之音」,讓他如痴如醉,越聽越上癮。再就是大看「內部電影」,忘情地欣賞西方世界燈紅酒綠、男歡女愛的生活------最後,他向海外特務機關發出「上山入伙」的信件。結果被開除學籍、團籍、軍籍,實行勞動教養兩年的處分。

結束勞教後,他並沒有改邪歸正,1980年左右調入河南省外貿公司,又腐化犯罪了,1983年「嚴打」時被捕,1984年4月在洛陽進行了公開審理,被判處死刑。

第二個兒子叫陳南平,1943年出生,當時父親擔任冀南軍區司令員,冀南即河北冀南平原,父親以此取名。出生後剛剛3天,就被送到老鄉家,3歲後又被送到姥爺家,直到6歲全國解放才與父母團聚。1960年就參軍,之後在河北保定航校進修過,1989年從湖北省武警總隊轉業。轉業後擔任過武漢和平科技集團副總裁。他一直居住在武漢,2013年10月2日病逝於武昌。(下圖左邊是陳南平)

第三歌兒子陳少平和長女陳兵冰,年輕時也都曾經當兵入伍,轉業後都是普通工作者。現在也都是退休養老了。

次女陳江平,上世紀50年代前期出生於開封。父親在北京北關起來的時候,她那時候才十五歲,只是個初中生,看著母親和家人每天焦急的樣子,她決定獨自去北京找父親,在北京看望了父親。70年代,陳江平當兵,在信陽明港駐防。後來做了20多年醫生,退休後居住北京,近年經常參加老區扶貧工作及一些紀念革命的活動。(下圖是倆姐妹,左邊是陳兵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汪精衛的夫人和子女情況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