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編者按:

支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讓一個人在十年後依然心花綻放,激動地像個孩子。

本期文章分享為中國而教的一位「特殊」校友、月捐夥伴王焓。

2016年,機緣巧合,為中國而教支教合作校臨時缺老師,她義不容辭地加入到三個月的短期支教中。在學校里,她成為孩子們喜歡的「王老師」,成為老師們的好搭檔。支教結束後,她加入為中國而教的「求職守護」計劃,以她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支持剛完成兩年支教的志願者老師度過新職場階段。

2019年1月,她又多了一個新身份,為中國而教月捐夥伴,以持續捐贈的形式支持一群把支教理想踐行到底的志願者教師,他們像她十年前的模樣。

我們一起來聽聽王焓的故事~

01

閃閃發光的支教夢想

2016年初秋的一個下午,已工作多年的我為了實現年少時的一個理想——支教,從上海出發,前往支教地--湖南。

「支教」這兩個字,是我大學時期就種在心裡的火苗。即使許多年過去了,它從未熄滅,一直在等待一個燃燒的時機,直到十年後的一天得以償願。

當時公益組織【為中國而教】的支教合作校臨時缺老師,他們幫學校招老師,能夠支教三個月。以支教為起點,我開始並持續關注貧困山村兒童教育問題。

我向【為中國而教】提交了申請,很快得到回復,經過幾次溝通確認,前往支教地湖南古樓鄉完小任教。而在這之前,我從未參與過任何的公益活動,和教育工作,帶著激動和緊張的心情開始了我的支教老師之行。

02

最真實的經歷和故事

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因為學校缺老師,我成了跨年級、跨學科的「教學超人」,從幼兒園到五年級,分別教過語文、數學、思品、計算機、美術、音樂等課。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雖是第一次當老師,但有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的我,對小學的課程不能說遊刃有餘也算是有把握,這一點得到了所有學生的肯定和愛戴。每次我的出現都會引起孩子們的呼叫「王老師!王老師!」除了讓我熱血沸騰還有熱淚盈眶,因為感動!這使我受到了大大的鼓舞,除了上課也開始關心孩子們的生活和心理。學校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屬於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日常住校周末回家。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在這裡,我看到了孩子因為對愛的缺失,表現出特別的敏感和渴望。幼兒園的一個小女孩,每次下課別的小朋友都去玩,她就跑到我身邊不說話依偎著我。只是因為有一天她牙痛無法吃飯,我對她特別照看,喂她喝水、給她擦鼻涕、跟她說話,這個隨意的舉動引起了她對溫情的渴望,後來知道她只有爺爺一個人照看。

五年級的一個男生在運動會的時候眼巴巴看著家庭組的學生跟父母一起參加項目而失落。當我問他是否想參加,他說可是爸媽不在,我說如果想參加我可以做你的臨時家長陪你一起參加,那一刻他眼睛裡的光我至今記得。

從未過過聖誕節的孩子們在看到我為他們準備的聖誕樹和聖誕禮物的時候表現出的驚喜;當他們對第一次戶外寫生表現出的開心……這些讓我忘記了當初只是因為一個個人理想而來,我覺得,我要把關注他們這件事持續下去。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第一次這樣上美術課,「我」好開心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於是,2018年7月我再次申請了【西部支教】組織的夏令營公益活動,到貴州一所小學參與為期近一個月的夏令營支教。因為缺老師,平時上學以語文數學為主,沒有接觸過其他課程,而這次夏令營實現了孩子們的很多個「第一次」。八個志願者,十多個課外興趣小組,從開營儀式上的三十多個孩子到一周後增到一百多個。孩子們每天都比正常上課時間早到。二十多天,我們為孩子們舉辦了他們人生的第一場運動會和第一場結營匯演。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03

從個人理想主義到公益的信仰

經過兩次深入山區跟孩子面對面的支教經歷讓我了解到,我們的祖國真的是富有和強大了,孩子們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趴在乾淨整齊的課桌上用多媒體教具上課,這是新中國的建設。但是,硬體設施的完善並不意味著孩子能夠得到好的教育,多媒體設備使用的次數屈指可數,因為並沒有足夠的老師願意長期待在貧困偏遠的山區常年執教。然而,我看到了孩子們渴望知識,渴望陪伴,渴望走出大山,幫助孩子們實現這些夢想,這需要好的老師帶來好的教育。可是,僅憑我們少數人的力量改善終究有限,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另一種力量來增加這種改善呢?那就是支持並幫助更多的年輕老師使他們能夠願意用炙熱的青春去燃燒希望的火焰。

【為中國而教】正在並且已經持續了十年致力於改善我國農村教育的公益項目。於是我加入了【為中國而教】的月捐計劃,每月捐出一點錢支持那些選擇兩年長期支教的年輕優秀志願者老師,使他們在生活有保障的情況下能夠安心踏實的教育並陪伴那些需要他們的孩子們。雖因生活和工作的不便,我無法再長期參與支教,但是有一群年輕人做了我想做的事,支持他們就是支持自己的熱情和理想。

記得有一次跟【為中國而教】的負責人荊攀姐一起去上海某知名小學做宣講,在提問環節,一個五年級的男生向我們提出「你們覺得山村裡的孩子們重要還是你們的組織重要?」這一問題,荊攀姐說「我們的組織存在的最終目的是『消失』,希望將來的某一天沒有孩子再需要我們這些組織的幫助,希望他們也能像你們一樣享受優良的教育」

至此我想說,從一開始的為了一個個人理想主義,到意識到其實我正在參與一項公益慈善。這種自我認知感帶來的意義已經超出我所付出的。因為我從這些事情里收穫到的快樂是精神上的富有,這些孩子們回報給我的笑容和尊重治癒了我。這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公益,而是信仰,我彷彿找到了靈魂的歸屬。我想,我會把關注貧困山村兒童的教育問題持續下去,直至終身。

從山裡回來,我和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很多人忙忙碌碌

在自己的生活工作里奔波

有人卻選擇重新出發

用行動和堅持賦予生命不一樣的改變

公益就是如此

每一次出發、每一次堅持

都是在創造一種可能

為有夢想的鄉村孩子們

也為了更好的我們

加入為中國而教月捐計劃

為鄉村孩子們留下他們喜歡的好老師

許他們一個充滿多種可能性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