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四聖心源》秘傳的一張調理心悸的方子,其中奧秘你知道多少?

《四聖心源》秘傳的一張調理心悸的方子,其中奧秘你知道多少?

像知道心動的感覺嗎?剛開始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是不是十分美妙;剛開始與心愛的人親密接觸的時候,那種妙不可言的心動感覺是不是難以忘懷?然而,心動有時候也是一種病態。病態的心動,其實就是我們醫學上的心悸。

那麼,心悸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癥狀呢?常規意義上說,中醫是這麼認為的:心悸是因外感或內傷,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一般心悸可單獨發病,也同時見於其他的疾病中間,比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暈、水腫、喘證等疾病也會出現心悸的情況。

那麼,黃元御是如何認識心悸的呢?黃元御認為,「神發於心而交於腎,則神清而不搖。神不交精,是生驚悸」,但究其緣由卻是「膽胃之不降」。按照黃元御的理念,就是「胃土不降,相火失根」,就會導致「虛浮驚怯,神宇不寧」,於是就會出現驚悸怔忡的病症。那麼,出現驚悸這種病證,該如何治療呢?黃元御針對這種病證而創立了金鼎湯。

金鼎湯是由「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三錢」7味葯組成的,從這個方子的組成來看,是由兔髓湯演化而來的,在兔髓湯的基礎上減去人蔘、五味子、元參、附子四味葯,然後再加上茯苓、芍藥、桂枝而成。具體煎服方法是煎大半杯,溫服。

那麼,黃元御創立的金鼎湯的原理究竟是怎樣的呢?由於黃元御認為驚悸之證的原因是「土濕胃逆,相火不藏」,所以用「茯苓去濕,半夏降胃,桂枝達肝,芍藥斂膽,龍骨、牡蠣,藏精聚神,以蟄陽根」,這七味葯的組合,就能起到「陽降根深,魂謐神安」,從而「驚悸不作矣」。如果驚悸之證伴有上熱癥狀的,則再加三錢芍藥來清膽火;如果驚悸之證兼有下寒之證的話,則需要加附子三錢來溫腎水。

在黃元御的學術思想里,金鼎湯還可以治療奔豚證。什麼是奔豚證呢?奔豚證是由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導致的,臨床上以氣從少腹上沖胸或至咽喉,時作時止,腹痛,臍下悸動,往來寒熱,心煩易怒為主要癥狀,舌脈上常以舌紅苔黃,脈弦或數為辨脈要點。而黃元御認為奔豚證是「腎肝之陰氣聚而不散」導致的,若不及時治療,預後不良。當然,黃元御還指出,如果是脾腎寒濕也會導致驚悸之證,如果這種驚悸之證沒有治癒,日後也會演變成「奔豚積塊」。而黃元御在使用金鼎湯治療驚悸證的時候,也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指出,如果「病重年深,奔豚凝結,少腹氣塊,堅硬澌寒」的話,就在金鼎湯的基礎上加上附子,如果用這個方子效果不是很好的話,應當先用「燥土去濕,調其脾胃」的方法,然後用「溫燥之葯,熬膏貼之」,效果更佳。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臉色總是暗沉、發黃,素顏完全不敢出街,是不是身體有什麼異常
嘴巴突然出現這些表現,說明血管有被堵塞的風險,最好及時檢查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