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劇和宮廷劇泛濫成災的原因

抗戰劇和宮廷劇泛濫成災的原因

在毛衣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央視臨時調整節目播出,從5月16日到5月21日,CCTV6電影頻道已連續6天共播出6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分別是《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冰血長津湖》、《鐵道衛士》以及《長空比翼》。

此舉,不但引發了國內媒體的深度報道,而且國際輿論也參與了熱烈的討論,認為是中國向外發出了不屈服於強權政治的強烈信號。

5月23日早間,@ CCTV6電影頻道又預告了一部抗美援朝戰爭電影,即1950年抗美援朝時,偉大的志願軍戰士突破敵機轟炸封鎖,把軍用物資送到前方的《烽火列車》。

八天時間七部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幾乎不間斷地在央視電影頻道20:15左右的黃金時段播出,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幾部電影就風靡大江南北,成為國人的集體記憶。

如今重溫紅色經典,依然振奮人心,發自肺腑的愛國主義情感,足以穿越時光,成為國人心中永恆的經典,中華兒女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當下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強大基石,足以沉著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征程中的任何挑戰。

央視作為主流傳媒,歷來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以前出於照顧某大國的感受,也因為改革開放之需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確實國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曾未拍攝抗美援朝的影視劇,即便是五六十年代拍攝的抗美援朝影片,也很少在央視再重播。

國內投入巨資拍攝由著名導演李前寬在於2000年導演的史詩巨片電視劇《抗美援朝》,可惜由於某些人害怕得罪美國致使到現在都一直沒有解禁;現在,網路上已經有許多軍迷在呼呼有關部門解禁此片,特別是在毛衣戰的背景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曾經拍攝過一些反映79年南疆衝突戰的故事片《自豪吧,母親》、《蛇谷奇兵》、《新兵馬強》、《閃電行動》、《鐵甲008》《高山下的花環》、《年輕的朋友》等,都是當年電影院的熱門影片,作為軍迷本文推送者一部不拉地全都觀看了,迄今為止依然記憶猶新。

隨著中越關係的逐漸解凍,就不再有影視劇涉及中越戰爭這個非常敏感的題材,直到2017年12月15日馮導的《芳華》在國內熱映,才喚起了民眾對這場邊境衝突的記憶。

至於中印在西部的衝突,似乎並未拍成任何題材的影視劇,似乎是關照這個不結盟領袖的顏面,畢竟對方是南亞次大陸大國,當下儘管還比較落後,但在國際上依然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一帶一路」通過西部走廊向古代絲綢之路延伸時,需要印方積极參与大力配合,況且,印度已是上合組織成員國,關於中印作戰的影視劇國內觀眾恐怕是看不到了。

正因為建國以後,對外戰爭題材的敏感,禁區都比較多,許多影視劇編導不願涉及,影視劇審查人員也樂見其成,各自都有壓力;導致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就在國內大行其道,要麼就是漢人見滿人得下跪為爭皇位和皇后嬪妃之位斗得來死去活來無聊透頂的宮廷劇充塞銀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平視野 的精彩文章:

印巴都稱擊落了對方戰機,但印方無影像資料發布遭外界質疑
關於衝鋒槍:為何使用手槍彈

TAG:國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