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瑜臨終時,為何推薦主張聯合劉備的魯肅,而非立場強硬的呂蒙

周瑜臨終時,為何推薦主張聯合劉備的魯肅,而非立場強硬的呂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期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發生在周瑜病逝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周瑜、魯肅和孫權。原文如下:

周瑜覽畢,長嘆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乃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言訖,昏絕。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後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周瑜停喪於巴丘。眾將將所遺書緘,遣人飛報孫權。

權聞瑜死,放聲大哭。拆視其書,乃薦魯肅以自代也。書略曰:「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御兵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圖報效。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鑒,瑜死不朽矣。」孫權覽畢,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賴哉?既遺書特薦子敬,孤敢不從之。」即日便命魯肅為都督,總統兵馬。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圍繞著荊州問題,諸葛亮與周瑜進行了三次較量,最終將周瑜活活氣死。臨終之際,周瑜寫了一封遺書給孫權。在遺書中,周瑜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並再度提醒孫權要防備劉備勢力的擴張。孫權看到這封遺書後,放聲大哭,並遵從了周瑜的建議,任命魯肅給都督,統率東吳大軍。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周瑜口中的「盡忠報國」,意為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北史?顏之儀傳》中的「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與真實的歷史記載相比,小說中出現的所謂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據《三國志》相關傳記記載,赤壁之戰後,劉備實力的繼續擴張引起了周瑜的擔憂,他也因此多次向孫權提出限制劉備集團發展的建議,但這些建議都沒有得到孫權的採納。在此期間,孫劉雙方也並未發生過任何的武裝衝突與直接較量。因此,那句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也僅僅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並非歷史的真實。

小說中提到的周瑜寫給孫權的這封遺書,是歷史的真實,見於《三國志?魯肅傳》注引《江表傳》,小說作者原封不動地將其搬進了《三國演義》當中。在這封遺書中,周瑜除了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簡單的回顧之外,還重點提到了對於劉備的看法。周瑜認為:「劉備寄寓,有似養虎。」提醒孫權防備劉備集團的擴張。

周瑜的這一觀點非常精準,八個字便看透了劉備的真實面目。縱觀劉備在中原數十年的所作所為,無論是投靠公孫瓚、曹操,還是依附袁紹、劉表,每一次都是居心叵測。與呂布相比,劉備儘管沒有出現過誅殺故主這樣的劣跡,但不但改換門庭、暗中搗鬼卻是不爭的事實。周瑜看穿了劉備的真面目,故此在臨終之際還不忘提醒孫權。

或許有不少人看完了周瑜的這份遺書會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既然周瑜擔心劉備集團坐大會嚴重影響東吳集團的發展。那麼,他為何要推薦與劉備集團關係密切的魯肅繼任而不推薦與自己一樣主張對劉備採取強硬立場的呂蒙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周瑜對魯肅非常了解,認為魯肅有能力促進東吳集團的發展和壯大。儘管在如何對待劉備的問題上,魯肅與周瑜的立場不同,但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東吳集團的穩定和發展。

其次,周瑜深信孫權對魯肅非常欣賞。魯肅加入東吳集團之初,就向孫權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對」,確定了東吳集團的發展戰略,從此成為東吳集團的重要成員。也正是因為魯肅在東吳集團中地位的日益提高,謀臣張昭才逐漸失勢,這也足以看出魯肅在孫權心中的重要性。

第三,儘管呂蒙在如何對待劉備的立場上與周瑜非常相似,但此時的呂蒙只不過是東吳集團中的一名中低級將領,無論資質還是地位都不足以接替周瑜的職務。故此,以魯肅代替自己的職務,也是周瑜唯一的選擇。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身處危難之際,劉備有一段表態振聾發聵,如今被公認為治國之道
甘寧不過是一員降將,為何得到孫權和周瑜器重,原因一目了然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