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丁聰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楓涇古鎮歷史上曾孕育100多位書畫名家!

丁聰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楓涇古鎮歷史上曾孕育100多位書畫名家!

5月26日上午,適逢著名漫畫大師丁聰逝世十周年,丁聰美術館(丁聰祖居)在上海楓涇古鎮正式對外開放。桑梓情深!從楓涇走出的「小丁」,不僅實現了葉落歸葬,其藝術靈魂也選擇楓涇作為了棲息地。這也是擦亮上海文化名片、讓中國優秀文化走進居民觀眾心裡的具體行動。

開館儀式上,《丁聰年譜》正式對外首發,第二屆「丁聰杯」漫畫大獎賽獲獎名單對外宣布。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鄭辛遙,丁聰好友、著名作家李輝,美國《國際漫畫》雜誌主編、坦普爾大學教授約翰A·藍特博士致賀辭。丁聰兒子丁小一致答謝詞。大家以參觀緬懷的形式,共同紀念丁聰先生。

生前畫室原貌搬遷過來

《楓涇鎮志》有載:「虹東草堂,在虹橋內。丁斯年葺,長洲沈歸愚書額。中有雙桂軒,團月窩,牡丹齋,仙人洞,寒梅徑,二喬岩,薔薇屏,活水池,玉蘭坡,紫薇叢。今廢。」

三百餘年前,丁家遷居楓涇,修葺虹東草堂,邀請當時住在蘇州的清代大臣、詩人、著名學者沈德潛給草堂題匾額。歸愚是沈德潛的字。至丁聰父親丁悚時,祖居只餘下三間瓦房。圍繞恢復哪一個丁宅原貌,專家開展了充分論證。最後,採用了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阮儀三的建議,回溯三百年的時間軸,將不同時期的不同祖居原貌呈現於世人面前。

本次對外開放的「丁聰美術館(丁聰祖居)」,位於楓涇鎮青楓街49號,佔地面積約為3600平方米,建設面積約1700平方米。在建築風格上共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為丁聰父親丁悚時期樣貌復原,後半部分為丁氏家族鼎盛時期的格局景象。經過史料考據,恢復了虹東草堂,和草堂「十景」,結合黑瓦白牆的古典空間輪廓和現代布置理念,使亭台樓榭、假山流水、園林景觀與古鎮風貌相得益彰。

館內布置共分為三大板塊,分別介紹丁聰父親丁悚生平,丁聰生平、代表作和「小丁書屋」,以及丁聰與朋友。

丁聰逝世後,夫人沈峻封存了其在北京的畫室。從1980年至2009年,丁聰藝術人生里的最後一批作品在這裡誕生。2017年,畫室遷往修建中的丁聰美術館,從傢具格局到物品排放一一還原。此外,在復原的「小丁書屋」中,以「書天書地」形式收藏了丁聰生前收藏的1.2萬冊書籍,其中有660餘冊文化界著名人士贈予丁聰的親筆簽名書及部分丁聰好友的作品,極具收藏價值。在作品展出區域,丁聰在1944年底流寓成都期間創作的新聞漫畫《現象圖》被布置在醒目位置。《現象圖》是生動、凝練、深刻地反映中國抗戰末期國統區社會生活的時代畫卷,是丁聰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在介紹「丁聰與朋友」的板塊,展廳以作品實物形式展出了丁聰與黃苗子、黃永玉、韓美林等好友的書畫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丁聰兒子丁小一也參與了丁聰美術館的建設布展工作。該館前後經歷五年多的規劃、設計、施工和布置,是集展示宣傳、互動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品牌藝術館,有望成為國內美術界熱門打卡地。

此外,在當日首發的《丁聰年譜》,是國內第一本關於丁聰的、資料比較翔實、記載比較完整的年譜,基本梳理了丁聰一生的豐富經歷,按年份記錄了丁聰的人生足跡,是了解丁聰、研究丁聰的一本教科書般的參考資料。

「小丁」與楓涇

生於1916年的漫畫家丁聰,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以「小丁」為筆名創作發表漫畫,其作品線條洗鍊、形象生動,幽默直白,諷刺辛辣,深受百姓喜愛。小丁祖籍楓涇,當年走出楓涇,求學於上海市區、輾轉於香港及西南大後方從事畫報編輯、舞台美術工作,他的根卻一直在楓涇。楓涇文化瑰寶「三畫一棋」里的一畫,指的就是丁聰漫畫。

2003年初,時任楓涇古鎮旅遊區總經理丁四雲給丁聰寄去了一封信,表達了要建「丁聰漫畫陳列館」的願望。過了一個星期,丁聰夫人沈峻打電話給丁四雲,邀請楓涇方面去北京面談。楓涇立刻派人前往北京登門拜望丁聰夫婦。從此,丁聰夫婦與楓涇鎮結下了不解之緣。過世之後,丁聰夫婦在北京昌運宮兩套住房裡的全部家什——一生中積累或使用過的文獻資料、圖書雜誌、繪畫作品和生活用品,於2016年用了三輛大貨櫃車運抵楓涇鎮。這是丁小一的決定,也是丁聰夫婦生前的囑託。

丁聰一生共有八次家鄉之行,而頻繁聯繫往來,是在他生命的最後六年中。第一次是他十六歲時隨父親到楓涇尋找舊故。第二次是2002年,有電視台拍攝專題片《回家》,再次來到家鄉,前往楓涇公墓祭掃父母墓地。2003年丁聰漫畫作品陳列館在楓涇建成後,他每年回來兩次,連續三年,如是共六次。

接棒「小丁」精神

在當天的開館儀式上,同時公布了第二屆「丁聰杯」漫畫大獎賽獲獎名單。

據悉,第二屆「丁聰杯」全國漫畫大獎賽於2019年3月10至4月20日舉行。大賽期間,組委會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500多位漫畫作者近1500幅作品,作者年齡從10歲的少年兒童至90高齡的耄耋老者,創作主題圍繞紀念丁聰、綠色環保、古鎮風情等。經評委認真篩選, 37幅以其簡練雋永、微言大義脫穎而出,獲得獎項。

楓涇古鎮旅遊區及丁聰美術館(丁聰祖居)共同承辦了本次比賽。「丁聰杯」的發起,旨在深切緬懷大師的藝術成就、銘記他睿智精彩的漫畫作品,也為廣大漫畫家及漫畫愛好者搭建交流與研討的平台,促進漫畫創作蓬勃健康發展。

開館當日,特等獎、一等獎的獲得者,被主委會邀請參加開館儀式,並現場領取獲獎證書。

楓涇書畫的歷史「家底」

擁有1500年歷史,作為上海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楓涇的文化自信來自其深厚底蘊。歷史的天空里名人如繁星熠熠,留下的文化瑰寶不可勝數。

如畫的楓涇,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書畫名家,有史可查的就有101位。宋代精於詩詞、善畫花鳥的李甲,畫風清雅雍容,靈秀生動,同時代的蘇東坡、李常、陳舜俞、張先、秦觀等都曾為他的畫作題。

元代,楓涇出了畫家張觀,先從事書畫裝裱,後習繪畫,擅長山水。傳世作品《山林清趣圖》卷、《疏林茅屋圖》卷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月下人物圖》冊頁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明代,楓涇人陳繼儒不僅寫出著名的《小窗幽記》,其傳世作品《梅花圖》軸現藏在故宮博物院。

明末清初,有畫家項聖謨。清道光年間,有海派先驅畫家黃鞠。近代,有西洋畫家俞明。

至現代,國畫大師程十發和漫畫大師丁聰,與楓涇農民畫、圍棋聖手顧水如一同,成為楓涇的文化名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16位區委書記的「第一要務」
5月23日,68年前,從黑暗走向光明,西藏和平解放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