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01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了明朝,當年的北伐中,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攻陷元大都(北京),收回五代時期被契丹佔去的幽雲十六州。元順帝倉皇北逃,北元政權盤踞到漠南漠北。繼續與明朝對抗了十多年。

朱元璋為了徹底掃除北元勢力,先後進行了八次北伐。明朝大將藍玉曾經率領15萬明軍,橫跨戈壁至捕魚兒海擊潰元軍,俘虜8萬餘人。

明成祖朱棣上台後,為了徹底解決元朝的殘餘勢力,曾經先後五次親自率軍進行北伐。其中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5萬蒙古鐵騎,打得蒙古韃靼本部向明朝稱臣納貢。削弱了蒙古勢力,邊境的安寧得到維護。朱棣自己也是死於北征回師途中。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可是,大明江山傳過幾代皇帝後,朱氏子孫卻沒有了明太祖和明成祖那樣的雄才大略。更是發生了50萬人馬被幾萬蒙古鐵騎肆意殺掠殆盡,連皇帝都被敵軍俘獲的恥辱一戰,那便是發生在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戰。

02

蒙古貴族被趕出中原後,在不斷的內鬥和相互混戰中,元順帝之後的四代大汗均被殺。14世紀末,北元逐漸衰敗直至消亡。

蒙古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分。在明朝初期,他們都臣服於明朝,每年都向明朝獻馬朝貢。蒙古高原變成了東蒙古韃靼部和西蒙古瓦剌部以及兀良哈之間的互相爭鬥,各部的貴族和權臣都是通過擁立操縱傀儡可汗,自己專擅朝政,掌控大權。

明成祖朱棣採取分別冊封韃靼和瓦剌首領為王,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使得互相制衡,進行控制。後來經長期征戰,韃靼勢力不斷削弱,瓦剌逐漸強大。

直到瓦剌部首領脫歡出兵攻打韃靼部,先後殺掉了韃靼部首領阿魯台和可汗阿台。瓦剌人兼并了韃靼部,接著又征服了兀良哈,重新統一了蒙古高原。

1439年,脫歡去世後,他的兒子也先繼承成為瓦剌的首領。也先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物,他被傀儡大汗脫脫不花封為太師,自稱太師淮王。

在他統治期間,瓦剌不僅征服了漠南諸部,而且向東發展,征服了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勢力到達朝鮮北部邊境。他還率軍攻破了哈密,抓獲哈密的國王和太后,瓦剌繼而稱雄西北。北方草原大半落入他的統治之下。

也先

也先假意對明朝示好,還提出明蒙聯姻的要求,暗地裡卻一直在企圖對明朝動武。邊境將領多次稟報明廷,卻沒有引起朝廷足夠的警惕。

03

也先被明朝封為敬順王,每年冬天他都要派遣人員向明朝貢奉馬匹。開始所派的使者不過50人,後來因為貪圖朝廷的豐厚賞賜,竟然增加到2000餘人,並屢屢索要貴重稀罕的物品。稍不如意就製造事端,逼得明廷不斷增加所賜的財物,不勝其煩。

1449年二月,也先派來2000餘使者進貢,卻謊稱有3000人,想騙取明廷更多的賞賜。這次,管事的大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了,只按實際人數給賞,還降低了貢馬價格。也先見沒能滿足要求,於是找到了出兵的借口。

這年七月,瓦剌各部,兵分四路大舉向中原侵擾。作為配合牽制,東路由脫脫不花等部攻打遼東,西路進攻甘州(張掖)。中路分為兩支,是進攻的重點。一支進攻宣府(宣化),也先則親率另一支主力兵馬進攻大同。

瓦剌軍勢如破竹,接連攻破明軍在塞外的各處軍事要地。遼東明軍遭到瓦剌東路軍三萬餘人的突襲,損失慘重。被攻破驛堡屯庄八十處,擄走一萬三千多人以及數千馬匹和大批牛羊。西北甘州方面,明軍也是慘敗,多名主將戰死,萬餘人畜被掠走。

中路一支由瓦剌阿刺知院統帥,圍困住宣府外圍城堡,切斷水源。大同方面,明軍也是大敗,塞外城堡紛紛失守,參將吳浩、總督宋瑛、總兵官朱冕先後戰死。

前方連遭敗績,年僅23歲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坐不住了。在大宦官王振的慫恿之下決定御駕親征蒙古瓦剌。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朱祁鎮

朱祁鎮即位當皇帝時年僅9歲,當時朝中有三位從朱棣時期就輔佐朝政的元老重臣: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人稱「三楊」。當他們年事已高便退出了政壇,而宦官的勢力變得越來越大。

大宦官王振是蔚州人,原本是一名落第秀才,當過教書先生。眼見科舉無望,又想著出人頭地,他便決然自閹,進到宮裡當了太監。朱祁鎮還是太子的時候,王振就進入東宮伺候。

所以,朱祁鎮對王振一直非常寵信,讓他當了總管宮中宦官事務的司禮監太監。他的權力極大,就連東廠特務機構也歸他管轄。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王振

開始因為有太皇太后和「三楊」輔政,輪不到王振說話。元老們退隱後,王振便開始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成為公卿大臣們爭相攀附,炙手可熱的人物。

04

其他大臣紛紛勸說皇帝,不可前去冒險,朱祁鎮卻執意要御駕親征。他立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為太子,令異母弟朱祁鈺留守京城。

七月十七,明英宗朱祁鎮帶著王振以及號稱50萬大軍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其中有大約30萬左右禁衛軍隊以及隨行的夫役人等。傾巢而出的浩蕩大軍中,包括朝廷中三分之二的官員。

出征後,朱祁鎮多次接到朝臣們懇請他班師回朝的奏章,可是他哪裡還聽得進去。朱祁鎮是想效仿太祖和成祖,王振卻是想藉機建下大功,揚名立萬,樹立自己的威信。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與朱元璋﹑朱棣的戎馬一生相比,朱祁鎮從小嬌生慣養,錦衣玉食,不僅毫無指揮軍隊的經驗,連戰場也沒見過。

同樣對軍事一竅不通的王振倒成了數十萬大軍的實際指揮,他依仗皇帝的寵信,飛揚跋扈,霸道之極。他不讓其他文武大臣參預軍務,自己胡亂指揮一意孤行,還打擊迫害持不同意見的將領們。

戶部尚書王佐奏請皇帝回軍,王振就命令他跪在路邊草叢。大將軍﹑成國公朱勇在王振面前竟然也要跪著向前。

也先得知朱祁鎮率軍親征的消息後,就假裝撤退來麻痹明軍,誘敵深入。八月初,明軍抵達大同,王振見瓦剌軍隊北撤,不顧大同鎮守太監郭敬的勸說,仍然堅持進軍。後來前鋒明軍在大同以北被瓦剌軍擊潰慘敗,這才慌忙退兵。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05

王振離家多年,沒有衣錦還鄉的機會。這次班師,如果皇帝能駕幸王家宅第,就可以光宗耀祖大顯威風。於是向朱祁鎮建議在退兵時經過自己的家鄉蔚州,然後從紫荊關進入關內。儘管大臣們紛紛表示,這樣會耽誤撤軍時機,朱祁鎮和王振還是執意取道蔚州。

可是走了40多里後,王振又恐怕大軍踐踏家鄉的莊稼,轉而改道往東,走宣府,從居庸關入關的路線。這番折騰,讓士兵們疲憊不堪。

也先見明軍退兵,馬上命令瓦剌軍掉頭追襲,如狼似虎的瓦剌大軍尾追而來。明軍退到宣府附近被瓦剌軍追上,成國公朱勇率領禁軍精騎進軍鷂兒嶺迎擊敵軍。誰知瓦剌軍早就在山嶺兩側設下了伏兵,他們突然向明軍發動夾擊,3萬大明精銳騎兵被俘殺殆盡。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恭順侯吳克忠和都督吳克勤等率明軍後衛部隊抵禦瓦剌軍,結果也是大敗陣亡。

八月十三,明軍逃到土木堡。土木堡是懷來境內的一個城堡,大約南北1里,東西2里,城牆約有2丈高。可是這裡四面環山,又缺乏水源。加上道路崎嶇起伏,軍隊調動困難。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提議,趁著天色尚早,大軍繼續向東撤到距此20多里的懷來城暫避。王振卻以千餘輜重車輛尚未到達而加以拒絕,他下令大軍在土木堡紮營等候。

這個延誤是致命的。當晚,瓦剌軍殺到,佔領了土木堡西北和西南的要隘,迅即對城堡形成包圍圈。而原先圍困宣府的那一路瓦剌軍,早已控制了土木堡南邊十餘里處唯一的水源。

明朝大軍被困在土木堡兩天兩夜,將士們和馬匹沒有飲水,饑渴難耐。王振命禁衛軍就地找水,無奈深挖兩丈下去,也不見出水。弄得軍營之中怨聲載道,人心渙散。

狡猾的也先派出使者前來假意談和,並且裝作撤兵。明軍見瓦剌兵撤離,不知有詐,紛紛爭著外出找水,一時間擁堵在道路上,陣腳大亂。這時候,瓦剌鐵騎突然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明軍驚恐萬狀,毫無鬥志,倉促應戰之下,頓時潰不成軍。

朱祁鎮本打算在侍衛親軍簇擁下突圍出去,可是後來看到實在沒有指望,便乾脆從馬上跳下,就地盤膝而坐,束手等待被擒。朱祁鎮的護衛將軍樊忠怒不可遏,掄起鐵鎚砸向王振的腦袋,將他一錘斃命。這個禍國殃民的傢伙可算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

這一戰,不是明朝史上最慘的,卻是最恥辱的一場

土木堡遺址

土木堡之戰,二十萬明軍死傷大半,隨同出征的太師英國公張輔以及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等五十二名文臣死於混戰中。戰死的大小將領更是不可勝數,太祖﹑成祖時期積累下來的明軍精銳三大營損失殆盡。

土木之變,皇帝被俘,朝中王公大臣損失慘重,數十萬人馬全軍覆沒。消滅元朝數十年後,明朝面對蒙古瓦剌受盡了恥辱。

此後,瓦剌大舉入侵中原。還借口送回朱祁鎮,讓明朝邊關打開城門,乘機攻陷了紫荊關﹑居庸關等關隘城池,直逼大明京師。這就有了後來留守京城的兵部侍郎于謙力挽狂瀾主持的北京保衛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