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聽】讓文物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形象大使

【聽】讓文物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形象大使

【聽】讓文物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形象大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於明天在北京開幕,作為大會系列文化活動之一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彙集了來自亞洲47國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的451組文物,參展國家數量、文物數量和精緻程度前所未有,堪稱「文物領域的奧林匹克」。請聽上海電台記者吳澤宇、俞倩發來的報道:

戰國時期的「曾侯乙」銅尊盤、西漢的龍形玉佩 、漢代的五層彩繪陶倉樓……這些響噹噹的文物聚集在一起,足以彈眼落睛。但假如,它們僅是作為中國的「代表」,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展品在一個更為宏大的展覽里「對話」,那在參觀者心裡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參觀者:「太好了!不然的話你應該到全世界去看,我們在這就可以看到。」

「過去我們知道的比較零散,這樣的話引起我們一個興趣,就今後可以對亞洲的我們這些一一帶一路沿線的這些個文化歷史要多學多看。」

「要了解自己的歷史,也要了解人家的歷史,我覺得這樣大家在一起才能夠相互的包容,了解能包容。」

本次展覽彙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全部47國,以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夥伴。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展覽處處長錢衛介紹,展覽以「多元文明並置,古今文明相通」為主線,充分展示了中國與亞洲各國在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合作,參展國家數量、文物數量和精緻程度都是前所未有:

「我們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把他們能夠調集起來。伊朗到我們開幕前一天才布展,但是它一定要來,那使館跟我們聯繫的。我們這次西亞好幾個國家,包括黎巴嫩,還有那個伊朗,還有就是阿富汗,玻璃製品都有所展,反映絲綢之路沿線的這個文化的一個交流。」

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成立初期,主要業務是組織協調舉辦出國文物展覽,像這次展出的戰國的「曾侯乙」銅尊盤在日本,歐美都展出過;而在21世紀以後,入境的文物展覽越來越多。錢衛介紹,一聽說中國要辦亞洲文明展,日本第一時間回復,第一個「運來了」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陶扛鍬男俑。

「我們以前了解的別人的少,研究自己的多。咱們國家昌盛,人家亞洲各國才願意共襄盛舉,不是我們哪一個主辦方的成功,是整個咱們這個時代的成功。」

文化遺產可以跨越時空、穿越國度,見證不同文明形態、不同社會制度,也是實現親誠惠容、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中的文物如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形象大使」,促進著雙邊和多邊文化的交流合作。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吳澤宇、俞倩

編輯:王佐宇

責任編輯:金曉英

【聽】讓文物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形象大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