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豫湘桂戰役,也就是「一號戰役」,國軍大敗,其實原因很複雜

豫湘桂戰役,也就是「一號戰役」,國軍大敗,其實原因很複雜

豫湘桂戰役,日本這邊又稱為「一號戰役」,這個也是二戰末期日本在華髮動的一次重要戰役。發動戰役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打通從中國大陸到東南亞的交通線。因為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節節敗退,為了生存,必須要有些辦法,這樣才不致於失敗(當然最後也失敗了)。這次戰役於1944年4月18日開始,日軍主要目的是摧毀美國在華空軍基地,打通平漢、粵漢鐵路,建立交通線。

這次戰役國軍被人詬病很多,因為1944年已經是全世界範圍內同盟國都節節勝利,準備大反攻之際,而蔣介石手下的軍隊居然在日軍的「一號戰役」下節節敗退,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國軍的真實戰鬥能力。當然,有些是顯而易見可以看到的,比如,豫湘桂戰役中在河南戰場上,湯恩伯是相當不給力的,他背這個鍋,理所當然。所以,國軍因此而受到了幾十年的質疑。

但是其實還是有很多原因值得再次思索,來深入了解為何國軍在豫湘桂戰役中失敗的可能。

我們來看一下滇緬戰役,滇緬戰役發生於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是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在滇緬一帶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這次戰役是國軍主動採取的。歷時一年半,中國軍隊以近七萬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應該客觀來說,滇緬戰役國民政府這邊是完全達到了既定的目的,取得了相當大的利益。這也是二戰後期國軍的重要成果。這一點很難得。

據此,有一些專家根據國民政府一些會議的紀要,結合這兩次戰役發生時間的契合,得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在自身實力遠遠不足的前提下,戰略性放棄了豫湘桂戰役,而著重在滇緬戰場上取得成效。這當然只是一說,不過如果我們仔細來看這兩場戰役互相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解釋其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日本費盡心力打通的交通線,也並沒有發揮多少作用,戰略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兵力更為分散。只是國軍這邊因此,而讓不少外國觀察員覺得很差很差。

不過,湯恩伯的責任是洗不清的,豫湘桂戰役也分好幾個戰場,河南戰場、湘西戰場等等,只有河南戰場不是戰略性放棄,實在是表現太差了。但凡認真應對下這場戰役,都不會是這個結果。所以,在河南,湯恩伯先生評價如此之低,與此不無關係。水旱蝗湯啊!

(此文系在之前舊文基礎上修改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傑談史 的精彩文章:

歐洲歷史上,有哪些皇帝被處死?
曹錕雖然賄選,但是晚年拒絕日偽誘降,表現還可以

TAG:張傑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