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首經典的《少年游》詞,歸雲一去無蹤跡

八首經典的《少年游》詞,歸雲一去無蹤跡

少年游,常見詞牌名之一,始見於晏殊《珠玉詞》,因其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這個詞牌是最為參差的,一共有七種不同的變體,都源於晏殊詞。

一、《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北宋·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說到柳永的詞,人們往往著重於他在長調慢詞方面的拓展,其實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挺高的。比如這首詞,就是柳永將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寫入了令詞的一篇代表作。在這首詞中,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遠飛揚的意興,也消逝了那一份迷戀眷念的感情,全詞所瀰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蕭瑟的色調和聲音。

二、《少年游·草》(南宋·高觀國)

春風吹碧,春雲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連流水,一望隔香塵。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冷落閑門,凄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南宋偏安一隅,一種苟且偷生、得過且過的風氣也影響到文學領域。有些人講究樂律,陶醉於自然景物,不問政治;有些人只著眼於個人的離愁別恨,發泄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這首詞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所寫出的抒發離愁別恨之作。

三、《少年游·潤州作》(北宋·蘇軾)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公元1074年三月末,蘇軾時任杭州通判,因賑濟災民而去潤州(今江蘇鎮江),為寄託自己對妻子王潤之的思念之情,他寫下了這首詞。詞人假託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轉地表現了夫妻雙方的一往情深。

四、《少年游·楓林紅透晚煙青》(南宋·蔣捷)

楓林紅透晚煙青,客思滿鷗汀。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

春風未了秋風到,老去萬緣輕。只把平生,閑吟閑詠,譜作棹歌聲。

蔣捷是由宋入元的詞人,在元初,曾有人多次推舉他入仕,但都被他拒絕了。他在竹山買地隱居,自號竹山,寫了這首《少年游》以明志。這首詞是他對自己身世和生平的自敘性文字,用一種閑適、淡漠的表面,以瀟洒而輕逸的筆調寫出內心的隱痛。

五、《少年游·離多最是》(北宋·晏幾道)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猶到夢魂中。

可憐人意,薄於雲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

寫這首詞之時,詞人正是意氣風發的大好少年,遠離家鄉出外游闖,此間經歷悲歡離合不可勝數,似乎早已不在意了。只是這一次是什麼樣的佳會:也許是巧遇知己,把酒言歡之後,最終要離去的不舍之情最重;又或是偶遇佳人,情意繾綣,難捨難分。

六、《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北宋·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柳永作為」西征客「來到漢唐舊都長安,又在灞橋這一個傳統的離別之地與友人分袂,他徘徊在橋上,自然神思徜徉,離憂頓生,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詞。他運用了迴環斷續的藝術手法,藉助灞橋、古柳、夕陽、陽關等寓意深遠的意象,不加絲毫議論,只通過憑弔前朝風物,就抒發無限的感慨,做到了「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七、《少年游·算來好景只如斯》(清·納蘭性德)

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尋常風月,等閑談笑,稱意即相宜。

十年青鳥音塵斷,往事不勝思。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

康熙十三年,詞人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難產不幸亡故,詞人因思念其妻故寫下了這首詞。上、下兩闕一喜一悲,對比鮮明,簡淡清新,自然道來,直中間曲,質而能婉。

八、《少年游·重陽過後》(北宋·晏殊)

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朱闌向曉,芙蓉妖艷,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將瓊萼等閑分,留贈意中人。

晏殊的詞大多都寫愁思遠悵,而在這首詞中,卻流露著一露清新明朗溫暖的氣息,在那百花漸凋的秋天裡,詞人獨自看中並歌詠了凌霜耐冷的芙蓉花,要把它留贈給自己的意中人。這不畏嚴霜的木芙蓉,既象徵著意中人的品質,也象徵著二人堅貞高潔的愛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上相機出發旅行 的精彩文章:

TAG:帶上相機出發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