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兜襠布」、「膏藥旗」、「狗耳搭」,細數日本鬼子身上三件「寶」

「兜襠布」、「膏藥旗」、「狗耳搭」,細數日本鬼子身上三件「寶」

專欄 | 軍史故事

為你講解歷史上有趣的軍事故事。鐵血軍事,資深自干五,帶路黨天然剋星,軍迷圈老司機,戰忽局北京分舵,中華家第一民間喉舌。

日本民族是世界上非常另類的民族,其人文歷史、風土人情都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特質。所以體現在日本人的創造發明方面同樣會有許多匪夷所思的創意設計。

抗戰時期,日軍身上的軍服以及武器裝備,都有許多讓人覺得無比邪惡猥瑣、卻又過目不忘的「雞零狗碎」,比如最具鬼子標誌化特徵的三件東西:「兜襠布、狗耳搭、膏藥旗」,就都在二戰時期的全世界再難找到第二家。

一:「膏藥旗」

今天我們所說的「膏藥旗」並不是指日本那個「日之丸」國旗,而是特指日軍單人綁在步槍上的那個小小的膏藥旗。

中國人民記憶中,這種小膏藥旗是邪惡罪惡的象徵,遠遠一看見這個東西,就意味著喪盡天良的日本鬼子來了。

而和日軍進行過慘烈對抗的中國老兵,發現步槍上綁有這種小旗子的日本兵特別兇悍,在一小群鬼子中常處於C位,也總沖在小鬼子的前面,都認為這種小旗子有著特殊的意義。

抗戰老兵的觀察是對的,這種小旗子是日本自古代就形成的一種軍武傳統物件,叫「旗指物」。在古代是背在背後,像一桿「護背旗」一樣,這玩意在古代的作用主要有三:

首先是標識敵我,有點像三國演義里的旌旗,只不過是個迷你版的。

第二是引導己方部隊。背這樣旗子的都是富有戰鬥經驗的武士,他們還會帶領幾個雜兵,背這個東西,就是時刻引導這些跟班跟住自己。

第三,背這種東西的武士多了,就會在戰場上形成一副「千軍萬馬、旌旗如林」的壯觀景象,幾百人就可能使敵人誤以為幾千人的錯覺,從而產生畏懼心理。

到了近現代,日軍當然不再是當年的戰國武士,但這種「光榮傳統」卻保留下來,這種小膏藥旗就相當於現代的日軍「旗指物」,不過不再背在背上,而是綁在步槍上,並不是所有日本兵都有資格這樣做,只有那些「伍長、軍曹」等老兵才有資格。他們往往身邊還會跟隨幾個士兵,形成一個三到五人的小作戰單位。戰鬥時一起行動,這個小旗子就是他們這個小單位的引導物。所以,這個東西是危害非常大的,抗戰戰鬥中,應該首先擊斃持有這種小膏藥旗的傢伙(當然持有大膏藥旗的更不必待言)

二戰是由德國和日本發動的一次非正義的戰爭,這場世界大戰對多國都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二戰之後,德國的納粹標誌基本已經消失在里歷史的長河裡,但是日本的膏藥旗卻還在飄揚,對此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二:「狗耳搭」

日軍軍服中,最猥瑣標誌的恐怕就是鬼子頭上那頂又小又尖的「戰鬥帽」,以及帽子周圍的三片「屁簾兒」,別提有多麼怪異了。

其實這種「戰鬥帽」並不是正式軍帽,而是訓練作戰時戴的「略帽」,而垂著的布條就是「帽垂」。

將帽子兩邊加布作為帽垂,其實最開始不是日本發明的,而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早在我國秦漢時期的時候軍隊的帽子就這樣設計了。

而近代統一制式的帽垂是法國北非殖民地軍帽發明的,因北非地處沙漠地帶,為了防止兵士被陽光暴晒而灼傷皮膚,而在後頸處加了布片,這布片同時還可以防止蟲、蚊的叮咬。法國陸軍曾經長期是世界性的「模範」強軍,從拿破崙一直到普法戰爭前,法國陸軍的軍服、操典、裝備、戰術等等都廣泛被世界其他國家學習模仿。

日軍建軍初期,海軍師從英軍,陸軍師從法軍,將法軍帽垂與日本古代盔甲採用的護頸簾和足輕和槍兵隊用的布簾結合,形成「屁簾兒」,這種屁簾是堅韌的厚帆布做成,不僅可以用於熱帶防晒防蟲,還可以有一定戰鬥防護效果,比如可以放炮震,防防爆炸時候飛來的碎石小塊,當然彈片子彈它就無能為力了。

《亮劍》里的一個情節,李雲龍新婚之夜去查崗,結果突遭遭到日本突擊隊襲擊。戰鬥中李雲龍躲到了磨盤後,被子彈打到磨盤上崩起的石頭茬在脖子上劃傷流血了。如果當時李雲龍也有這種軍帽垂布,或者美國兵那種短圍脖,那麼就能減少傷害了,由此可見日軍的這種屁簾兒還是有一定戰術性的。

三: 「兜襠布」

許多軍迷讀者都在觀看二戰太平洋戰爭的歷史圖片或影視劇時,會留意一細節,熱帶島嶼上負隅頑抗的日軍,都會赤身裸體,僅僅在腰間圍一根布繩,布繩前後各垂著一塊髒兮兮的白布,遮住襠部和屁股,形象別提多麼醜陋邪惡了。

這個東西是一個日本民族千年傳統的「老物件」,不過歸根結底這也是從中國傳入的,這個東西的原型就是中國古代的「犢鼻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類似內褲的服飾。不過中國的犢鼻禈,只不過是一塊柔軟的細布,裹住下體和臀部,類似兜襠布。其實,日語中是沒有兜襠布這個說法的。兜襠布是中國人給予的一種戲稱。其在日語中的說法是「褌(ふんどしfu n do shi)」。

這個字在漢語中念褌(Kūn),指的是古代的下裝,有時特指內褲。在我國古代,有許多的典籍中都曾經記載了這種服裝:《漢書.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揮,與庸保雜作,滌器於市中。」師古曰:「即今之松也,形似犢鼻,故以名雲。」

犢鼻褌,因為形狀與牛犢的鼻子相似(噫~),故而得名。在漢朝到南北朝時期,一種流行的內褲樣式。因為目前並沒有出土文物,所以具體樣式並不好考證。學術界還有爭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犢鼻褌是一種內褲:越王勾踐、司馬相如、阮咸、謝幾卿等古代名人都穿過!但是都是在他們窮困潦倒、極為落魄的時候穿的。由此可見,犢鼻褌是底層勞動人民的服飾。

犢鼻禈傳入日本後,非常適合日本原始冒昧的民俗,許多下層百姓男子,終年都會只在身上圍上這麼一件東西,所以在日本犢鼻禈演化出不同地域名稱的新的款式,大多數還是兜襠布的形式。

而日軍那種屁股帘子一樣的穿法,叫做「越中禈」。越中褌在戰場上有一定的軍事價值:他可以充當士兵的身份證明,是日本武士的「狗牌」。因為農業生產力不發達的日本,在江戶時代棉布普及之前,普通士兵的褌多是麻制的。相對較為粗糙。而貴族或將軍的褌則是絲質的。相對比較順滑。所以,士兵們經常通過辨認材質的方法統計戰果和損失……

這個東西雖然無比猥瑣醜陋下流,但它也是有一些「妙處」的,由於日本是一個潮濕的島國,這樣的東西可以保障下體部位乾爽透氣,不易得濕疹痔瘡一類的疾病。在更加潮濕酷熱的太平洋島嶼環境下,這種東西更加便利,所以就成了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的一種非常出名的「軍裝」。

瞧瞧打出來的是什麼

除了作為內褲外,兜襠布還有三個額外的用處。

第一個額外的用處就是如果投降,可以當作白旗使用。

在日本人看來,解下了下半身的兜襠布,就相當於解除了武裝,所以,在戰爭後期,日本兵投降美國軍隊的時候,只要聽見美軍喊:戰爭結束了,投降吧!日本鬼子就會脫下白色的兜襠布,撕成三角形,系在樹枝上,高舉過頭頂,投降。

下面這張圖,就是一幅很著名的照片,叫做白旗少女,女孩子舉起的白旗,就是白色的兜襠布做成的。

兜襠布的第二個用處是:洗澡的時候當作毛巾用。我們都知道,日本人愛洗澡,尤其喜歡泡在池子里或者木桶泡澡,日本鬼子來到中國後,也保持了這一習慣,在日本戰犯岡村寧次的日記中,就記載了,他要求軍官在駐地,一定要給士兵準備洗澡的場所。在泡澡的時候,日本鬼子就解下兜襠布當作擦背的毛巾使用,一舉兩得。

日本鬼子兜襠布的最後一個用處是:可以換糧食,在中國的東北戰場,日本關東軍被蘇聯紅軍擊潰後,被俘虜到西伯利亞做苦力,饑寒交迫,日本俘虜就曾經拆掉兜襠布的帶子,冒充手巾跟蘇聯人換麵包吃。後來輸得只剩下兜襠布的日軍戰俘,日軍戰俘來這裡之前,已經被盟軍搜颳得差不多了,他們很多人最好的衣物反而是兜襠布,因為盟軍覺得那東西實在沒有價值。

日本鬼子穿的兜襠布,也讓他們在交戰中吃過苦頭。都說日本人比較死板,從兜襠布的穿著上也可以看出來,在抗日戰爭時期,一些日本特工人員經常混入我軍陣地偵查,搞破壞活動。從外表看,日本人和中國人差不多,那麼,怎麼辨別敵我呢,很好辦,如果實在無法判斷對方是否鬼子的情況下,只能脫掉褲子看看穿沒穿兜襠布,就能看出誰是鬼子了。

有此看出,日本鬼子是寧死都不願意脫掉他們的「兜襠布」的!

鐵血軍事,不打官腔,態度鮮明,客觀理性。

在這裡,了解大國的權謀鬥爭;

在這裡,見識武器真正的威力;

在這裡,做一個真正的愛國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雷霆反擊第五章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