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跨湖橋出土史前獨木舟,舟底發現孔洞,古人竟用神秘膠水修補古船

跨湖橋出土史前獨木舟,舟底發現孔洞,古人竟用神秘膠水修補古船

在古代沒有出現馬車之前,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就算是船了,它不僅延伸了人類對大江大河探索的腳步,而且還促進了華夏文明的發展,究竟先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船的呢?浙江跨湖橋遺址給出了具體的答案。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跨湖橋遺址中,考古專家們出土了一件最早的獨木舟,並且根據獨木舟底部的孔洞,還找到了古人修補獨木舟的「特殊」膠水,究竟是什麼膠水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跨湖橋遺址位於三江(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交匯處,是一處絕佳的生存和居住場所。1990年,浙江省的考古專家在跨湖橋做考察時,一位專家意外的發現了幾件石器和陶片,並經過一番研究後確定該處竟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專家們在接下來的發掘和清理過程中,又陸續發現了大量房屋遺址和各種石器,並通過碳14鑒定年代距今約8000-7000年,從而將該遺址命名為「跨湖橋遺址」。

2002年的時候,考古專家們對跨湖橋遺址,進行了第三次大規模的發掘。專家們在鑽探土方時,發現多處土方下都有木材的痕迹,因此就小心翼翼地對這些土方進行清理。最終在挖到地面以下6米多深的時候,看到了一塊長約5.6米,寬約0.53米的長木板。

專家們經過一番清理和研究,通過木板微微彎曲的形態,判斷木板應為一條獨木舟,並通過年輪校訂其年代距今約8000多年,因此斷定它就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獨木舟——也就是「中華第一舟」。

為了更好的對「中華第一舟」進行保護,專家們採用了國際上先進的原址保護措施。隨後在更進一步的研究中,專家發現在獨木舟的前部分舟底,竟有一個杯口大的樹疤窟窿,但被古人用一截圓木給修補上了。

對此專家都感到很不可思議,8000年前的古人是怎麼修補的呢?因為船窟窿的修補可是關係到安全問題,如果修補得不好,獨木舟在水上航行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但是古人卻將這個窟窿修補得十分嚴實,他們究竟是用了什麼好使的「膠水」呢?

為了找到八千年前的「膠水」,專家們首先在修補窟窿的地方採樣,並將採集到的黑褐色的「神秘」物質,送到試驗室進行科學的化驗和鑒定,結果在檢查樣本中發現了大量的漆酚和漆酶,而這兩種物質則是生漆的主要成分。生漆來自於漆樹的漆皮,是一種天然的白色粘性乳液,具有很強的防腐性和抗氧化性,也是我們現在工業漆的重要原料。

專家為了進一步驗證生漆是否可以當膠水使用,他們也找來一塊帶有窟窿的木板,然後學習古人修補獨木舟的方式,用天然生漆對木板的窟窿進行修補。專家們經過半個小時的忙碌,最終成功的將窟窿修補完好,並且還將其放在水中浸泡了七天。結果七天後發現,用生漆修補好的木板窟窿還是完好如初,不僅沒有滲水,而且也沒有開裂,故此專家最終斷定,古人就是用生漆製作的膠水。

古代先民的生存智慧是無窮的,他們不僅憑藉著精巧的雙手,製造了「中華第一舟」,而且還巧妙的利用生漆修補了獨木舟的窟窿和縫隙,使其得以安全地航行在江河湖泊之上。雖然那是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但是先民們還是憑藉勤勞和智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以及文明的進步,他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不得不讓我們現代人感到由衷的欽佩與敬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嘉慶效仿先祖,準備舉行「木蘭秋獮」可是到地方一看直接回京
海昏侯墓中出土幾條銀質的馬腿,專家經過研究說:它就是「馬策」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