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寫出有生命感的篆書

寫出有生命感的篆書

主編精微堂 責編黑土

鄧石如的貢獻是,以庶民的身份寫出了庶民的風格,與同時代文人拉開了距離,也讓後世越來越多的庶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無意於碑學,卻被後世舉為碑學開山。

沙孟海先生說:清代書人,公推為卓然大家的,不是東閣學士劉墉,也不是內閣學土翁方綱,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鄧石如。

這句話點出了鄧石如的庶民身份,更強調了鄧石如的時代意義。

正是因為鄧石如「沒文化」,才能夠遠離文人的「醬缸」氣,獨立創造出他自己樸素、雄健、自然的篆隸風格。在篆刻上也是。

鄧石如晚於徽派程邃138年,晚於浙派丁敬48年。其時此兩派正是主流,而恰恰,鄧石如無門無派,遂成鄧派。

鄧石如篆書書法的最重要特徵是:有質感、有韌性的線條,體現出靈動、揮灑的節奏感、生命感。

鄧石如篆書欣賞《八闥冊》無錫博物館藏本

同時代寫篆書的人很多,像錢坫(音「滇」)、孫星衍、洪亮吉等,前輩寫篆書的也有,像明朝的趙宦(音「疑」)光,元朝的趙孟類。古人中,唐人李陽冰,秦人李斯,都是篆書大家,但是鄧石如的篆書與他們都不同。

因為他寫出了筆意,讓人一眼就看出是用有彈性的毛筆寫出來的,而不是刻出來的、描出來的。

鄧石如打破了篆、隸之間的壁壘,寫的是秦小篆,而所用的則是漢隸筆法,一反小篆線條粗細極為均等、運筆速度均勻的特點,表現出線條質感的豐富性,輕重緩急歷歷在目。

也正因為鄧石如的創造性書寫,後世的吳熙載、趙之謙、吳大激、吳昌碩、齊白石等,才寫出了這樣的篆書(附圖)。

趙之謙篆書《漢鐃歌冊》

在鄧石如線條的節奏感中,我們還看到了飽滿、健康、強悍的一面,從這一點看,他確實遠接周秦漢唐,再次證明了書法史上一個非常清晰卻又難以證明的命題,時代風貌是存在的,個人也可以突破時代限制,以自身獨特的生命品質溝通前代。

我們不須用心對比,就可以看出趙宦光的明人特有的怪,吳熙載、徐三庚的靡,吳大徵的板,吳昌碩的粗,齊白石的野。

而在這些名家的村托之下,鄧石如的乾淨、強健,是一覽無遺的,與他的前輩李陽冰、李斯是有溝通的。

不同的是,這些前輩是官宦,而鄧石如是布衣。鄧石如用他的知識體系的單純和體魄的健康,寫出了與其生命品質相匹配的篆隸書法。

鄧石如其他各體均擅長,只是沒有篆書這樣突出。筆者不太喜歡他的行草,比如那幅最出名的「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對聯(附圖),就顯得有點故作姿態,與他的篆隸書法風格相去甚遠。

「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對聯

而他的名作《陳寄鶴書》(附圖)也許是因為手稿的原因,顯得親切可愛,不僅風格獨特,而且與傳統接壤。這促使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大字與小字,創作與實用之間,到底是怎樣的聯繫。

鄧石如的楷書,來源於北朝碑刻,結體方整,點畫飽滿,下筆爽勁,有篆隸筆意,與同時代書法大家之間有較大區別。

但是很顯然,由於簡單化和程式化,鄧石如的楷書很有點像美術字,略顯匠氣。(附圖)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米芾《蜀素帖》:字是好字,詩卻極其差勁
初學書法該學誰?啟功說,這事別問我,白蕉:這和找女朋友一樣

TAG:書法雜談 |